四川成都龙泉驿发现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你都知道哪些?

cht 2023-07-10 14次阅读
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大梁村,田间地头已经山花烂漫,如果不是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费站施工建设,大梁村4组的施工工地是一片油菜花田,住在附近的村民也不会知道,世代耕作的土地下,还睡着一位北宋时期高官。   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地现场抢救性发掘结束,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引起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出土文物虽然不算精美,但墓主人的身份却曾显赫一时,根据墓地出土的墓志,考古人员猜测这是龙泉十陵一处何氏家族墓地,而在进一步清理中,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竟是官至尚书右丞的何郯,在《宋史》中还能看到关于他的传记。   砖质实心俑 四川宋墓第一次发现   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两座砖室墓皆为南北向双室墓,两墓南北向排列,棺椁已腐蚀,其中编号M1的墓室,建有一条长约4.9米的斜坡墓道, 长方形的墓室长约5米,宽约3米,墓底用青砖铺设整齐。据现场考古负责人龚扬民详解,M1西室附近采集彩绘砖俑、瓷碗、瓷罐、梅瓶等近10件,并存太夫人归葬别志一盒。墓葬时代在北宋时期嘉祐年间。现场工作人员详解。另在东室墓底出土彩绘砖俑、陶俑20余件,出土宋故给事夫人河南郡太君宇文氏墓志铭一盒。据墓志内容儿子当官等内容猜测,M1为什么郯父母合葬墓,其中被破坏的西室是其父何给事墓室,东室是其母宇文氏墓室。   相较父母的合葬墓,靠在一侧的M2何郯墓被盗掘的情况就要严重一些了。应该早在宋代就被盗墓贼光顾过。龚扬民猜测,里面原来应该还有一些金器。

四川成都龙泉驿发现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

考古发掘现场   从发掘情况判断,本次发掘的两座何氏家族砖室墓为目前四川地区已发现宋墓中规模罕见者。墓葬出土精美文物60余件,其中部分彩绘俑为砖质实心俑,为目前四川地区宋墓中第一次发现。据考古人员详解,从汉代以来出土的陶俑来看,陶俑中间都是空心的。   考古人员还发现,修筑墓室的砖都比普通宋砖要长,包括里面的随葬物品,都是专门定制的。考古人员详解,这些东西并不是随便在市场上买的,而是为这个家族专门烧制的。   墓志留存信息 墓主为北宋时期官员何郯   尽管墓室被盗扰和破坏,但出土的三盒墓志和一方买地券都保存较好,为墓葬年代判断提供了依据。虽然何郯的墓志没有留下,98迷科,但旁边一盒宋安德郡君程氏墓志,锁定了墓主人的关键身份信息。据史料记载,何郯曾在山东德州担任过安德都尉。龚扬民详解,好在何郯在当时显赫一时,关于他的事迹在《宋史》中都有记载。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徙成都。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根据记载,何郯是苏东坡的老乡,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为官前期重要担任御史,他不阿权势,有直声,对皇亲国戚都敢于批评弹劾。这位北宋时期官员还精通音律,是一位非常有情调的人。   珍贵考古材料 墓中可见道教文化盛行   在墓室中,大量至道元宝、祥符元宝和皇宋元宝等铜钱出土,并留存有五方真文券残片这些道教元素。在何郯母亲的墓志中还出现了道人的字眼。这证明当时他们一家信仰道教。   据《宋史》记载,何郯官至尚书右丞,最后以尚书右丞致仕,退休后到了宋代著名的道观玉局观主持工作,这个地方也是当年苏轼召还提举玉局观的地方。这也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一大措施,国家官员退休后能享受待遇,但是不能到地方担任郡守这些要职。   考古人员详解,何郯夫妻合葬墓及其父母合葬墓的科学发掘,为研究宋代政治、古代、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考古材料。不过,由于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费站项目在施工过程对其造成了部分损害,文物部门也希望基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幸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张直 实习生 唐婕 原文标题:成都龙泉驿古墓里 睡着位北宋时期高官 原文刊于:《成都商报》2017年2月28日第05版


标签: 四川成都  龙泉驿  发现  两座  大型  宋代  砖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