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由纯钻石构成的星球 整颗星球包含有10^34克拉却无人敢采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07-08 14次阅读

一颗由纯钻石构成的星球 整颗星球包含有10^34克拉却无人敢采不敢发布的之谜是什么?

估计大家都知道钻石吧,普遍上人们认为它是永恒的象征,由于其硬度极大,对于原本的技术来说开采难度大,因此钻石的价格十分昂贵。不过如今钻石仍是十分贵重的东西说到底就是那几个钻石的供应商垄断造成的,你看看俄罗斯在发现大钻石矿后他们的惊恐了吗?

不过毕竟我们还是活在地球上,钻石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十分十分珍贵的东西,很多人为了一枚钻戒都能一次性贷款分12年还清。

一颗由纯钻石构成的星球 整颗星球包含有10^34克拉却无人敢采不敢发布的之谜是什么?

不过在宇宙中就有那么一些星球由内而外都是由纯净的钻石构成的。

在水瓶座方向约900光年外的暗淡空间中,一颗太阳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成为了一颗白矮星。几十亿年的散热,其温度已经低到足以令其所有结构碳结晶化,构成了一颗地球般大小的钻石星球

一颗由纯钻石构成的星球 整颗星球包含有10^34克拉却无人敢采不敢发布的之谜是什么?

这颗星球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冷、最暗的白矮星。

根据它发现的时间、顺序以及星球特点,科学家将其命名为BPM37093。

一颗由纯钻石构成的星球 整颗星球包含有10^34克拉却无人敢采不敢发布的之谜是什么?

BPM37093半径4000公里,也就比地核大一点。如果构成其的钻石换算成克拉的话,整颗星球含有10^34克拉,也就是100亿亿亿亿克拉。

不过,如果有人想要开采这颗星球怕是难上加难。距离远不说,就算有足够的时间和技术往返,人类只要一触碰就死翘翘喽,毕竟组成白矮星的都是纯原子,如果人到了表面,会在一场爆炸后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原子。

一颗由纯钻石构成的星球 整颗星球包含有10^34克拉却无人敢采不敢发布的之谜是什么?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曾经发现了一颗名为巨蟹座55e的钻石行星,距离地球近多了,只有40光年,旅行者1号只要飞7万年就到了。

一颗由纯钻石构成的星球 整颗星球包含有10^34克拉却无人敢采不敢发布的之谜是什么?

不过这颗星球对于我们来说是显示版的地狱,由于距离其太阳太近,其表面温度可高达2000摄氏度

一颗由纯钻石构成的星球 整颗星球包含有10^34克拉却无人敢采不敢发布的之谜是什么?

所以说,真金不怕火炼,光鲜亮丽的宝石都是经历过无数极端的考验,谁敢去碰它们呢?

白矮星形成过程

中低质量的太阳在渡过生命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以氢聚变反应之后。将在核心进行氦聚变,将氦燃烧成碳和氧的三氦聚变过程,并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后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太阳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合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后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太阳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太阳变为极不稳定的很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太阳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能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当太阳的不稳定状态达到极限后,红巨星会进行爆发,把核心以外的物质都抛离太阳本体,物质向外扩散成为星云,残留下来的内核就是我们能看到的白矮星。所以白矮星通常都由碳和氧组成。但也有可能核心的温度能达到燃烧碳却仍不足以燃烧氖的温度,这时就能形成核心由氧、氖和镁组成的白矮星。偶尔有些由氦组成的白矮星,不过这是由联星的质量损失造成的。

白矮星的内部不再有物质进行核聚变反应,98迷科,因此太阳不再有能量产生。这时它也不再由核聚变的热来抵抗重力崩溃,而是由极端高密度的物质产生的电子简并压力来支柱。物理学上,对一颗没有自转的白矮星,电子简并压力能够支柱的最大质量是1.4倍太阳质量,也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许多碳氧白矮星的质量都接近这个极限的质量,有时经由伴星的质量传递,白矮星可能经由碳引爆过程爆炸成为一颗Ia超新星。

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常高,但是因为没有能量的来源。因此将会逐渐释放它的热量并解逐渐变冷 温度降低,这意味着它的辐射会从最初的高色温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并且转变成红色。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的温度将冷却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见,而成为冷的黑矮星。但是,现在的宇宙仍然太年轻 大约137亿岁,即使是最年老的白矮星依然辐射出数千K的温度,还不可能有黑矮星的存在。


标签: 一颗  钻石  构成  星球  整颗  包含有  含有  34克拉  无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