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妖怪”,才是华语乐坛最大的财富至今都没有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cht 2023-07-03 11次阅读

这几天,《2023年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成了娱乐圈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有人讨论咖位问题,有人执着真假唱问题,有人关注老歌新唱问题,有人对比内地艺人与港台艺人职业素养问题。

笔者总结出两点:一是总体来说还是老牌艺人更有职业素养,二是新兴流量根本不抗“打”。

华晨宇改编了BEYOND的经典歌曲《大地》,谭维维用“大秦腔”改编了周华健大哥的武侠经典《刀剑如梦》,二人的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就是毁了经典。

刘宇宁翻唱了《笑红尘》,肖战演绎了《潇洒走一回》,只是,他们贴近原唱,但忠于原创的表达方式,又如何接近或超越陈淑桦与叶倩文呢!

李宇春演唱了《你是如此难以忘记》,这位号称“雷打不动晚会C位持有者”的表达,再看看原唱梁朝伟的表达,区别太大,要知道梁朝伟可只是个歌坛“打酱油”般存在。

为何会列出这五位艺人的名字呢,不是针对或拉仇恨,因为他们几乎差不多是内地歌手中声望最大的那一批当红歌手,几乎可以代表内地乐坛的现状。

当然,张靓颖、郁可唯、周深等艺人告诉大家,内娱也不是没人,内娱也不是全是流量歌手。

不过,还是要吐槽。

决定音乐发展的是什么呢?市场。

从港乐的崛起到港乐歌手携影视歌三栖优势纷纷抢占台湾市场,再到港台新老歌手纷纷北上,是市场让他们不得不放下那曾经高贵的矜持。

当我们内地的市场最大了,我们却再也培养不出崔健、毛阿敏、田震、那英、韩红这样用实力说话的歌手了,我们只能靠资本运作,靠流量扶持,培养出的更多是“逞一时之能”的流量歌手。

如同陈道明、成龙、刘德华等老牌艺人对影视圈现状的质疑:什么时候记台词、拍戏准时变成一个演员的优点了,什么时候真唱变成一个歌手的优点了,真唱不应该是一个歌手最基本的素质吗?

所以看不惯假唱、翻唱、抄袭横行的老歌迷,还是觉得他们的那个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

现代华语流行乐发展半个多世纪了,在香港回归26年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到来前,一档纪念演唱会,竟然要靠温拿、刘德华、成龙、李克勤这些年龄在60、70上下的“老人”来撑场面,不得不让人唏嘘。

10年之后,20年之后,华语乐坛,又靠谁来撑门面?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歌迷和歌坛该庆幸,幸好还有这些“老妖怪”守候着华语流行乐。

下面,翻阅两岸三地,看看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有哪些“老妖怪”级别的巨星歌手依旧活跃。

第一位,徐小凤

这次大湾区晚会,74岁的徐小凤登台,连唱《风的季节》、《明月千里寄相思》、《顺流逆流》三首代表作,让人意外之余惊喜连连。

关于小凤姐这次表演是否真唱的争议暂不讨论,看她出现在这次晚会上,看她让台下的观众尤其是港圈的一众明星秒变迷弟、迷妹,徐小凤的参与意义已经打过了她的演唱意义。

从上世纪60年代一路纵横到现在,“香港之莺”无愧港乐、无愧华语流行乐的“活化石”。

第二位,许冠杰

70年代,从莲花乐队单飞出来的许冠杰,以自己的香港大学毕业生身份和对音乐的理解,将香港市井文化注入西洋流行旋律,给现代港乐的发展以启蒙。

80年代,在“三王一后”风头正劲之时,许冠杰淡出。

1992年,44岁的许冠杰光荣隐退,成为港乐的“歌神”。

近几年,随着“港乐已死”的论调大肆传播,年届70高龄的“歌神”再度复出,通过街头演唱会和实体演唱会的方式,告诉世人:港乐还没死,港乐还有我。

第三位,林子祥

就在过去的两年里,歌迷们已经通过内娱音综节目再次见识到了“歌坛扫地僧”林子祥的宝刀不老。

这次大湾区演唱会,许多歌手难掩老态之势,状态较巅峰期下滑太多。

而76岁的林子祥,依旧是那个“大魔王”,纵使听力已经大大退化,但高音的音准和气息依旧拿捏得当。

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虽然曾在90年代后期淡出过几年,但当林大爷在《声生不息.港乐季》说出“港乐就是我,我就是港乐”的话时,没有人说他倚老卖老,因为那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港乐该庆幸:幸好我们有林子祥,幸好林子祥还能唱,还一直真唱。

第四位,谭咏麟

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温拿乐队的第二主唱到1978年后单飞发展,谭咏麟,在70年代就已经成名。

只是,优秀的人,不应该被团队或组合给束缚,单飞后的谭咏麟,绽放出了更璀璨的光芒。

80年代,谭咏麟成为歌坛至尊,是“三王一后”的领军人物,更是港乐的“校长”。

待内娱音综节目盛行后,谭咏麟成了各大卫视争相邀约的对象。

如果论港乐歌手的高度,谭咏麟无疑站在了顶点。

第五位,黄莺莺

1974年,黄莺莺以一首《云河》,成为了红遍亚太地区的玉女歌手。

80年代,黄莺莺从新加坡百代唱片过档到香港宝丽金后,邓丽君借去新加坡演出的机会,专门拜访了这位她惺惺相惜的对手与同事。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黄莺莺分别在飞碟、滚石与百代唱片再次赓续了辉煌。

能从70年代到90年代,横亘三个时代而一直处于时代前列,黄莺莺无愧常青天后之美誉。

2016年,65岁的黄莺莺拿到台湾金曲奖特别贡献奖,终成歌坛传奇。

现在的黄莺莺,虽然淡出了乐坛,但她的存在,无疑是华语乐坛的宝贵财富。

第六位,甄妮

甄妮纵横台湾乐坛与港乐多年,是唯一一位台湾金钟奖歌后和香港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获得者。

在台湾,甄妮在70年代就成为与邓丽君、凤飞飞齐名的天后级歌手。

在香港,甄妮是“五大巨肺”,是“女歌霸”,是唯一一位能与“教皇”罗文产生化学反应的女歌手。

甄妮的成功,对后来叶倩文、林忆莲甚至王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虽然现在的甄妮很少出来表演,但她一直都在那里。

第七位,费玉清

2019年,“小哥”费玉清宣布封麦,从此陪伴了歌迷40多年的传奇就此淡出演艺圈。

今年,有人评价:47年了,费玉清一直都在,他从未离开。

从上世纪70年代活跃到现在的台湾歌手,其实有很多,但男歌手,只有费玉清一位。

想当年,“白马王子”刘文正与“青蛙王子”高凌风声名都在费玉清之上。

只是,一位在80年代就决绝退圈,一位后半生被争议萦绕直至生命终点。

只有“小调歌王”费玉清,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备受关注。

如今,我们怀念费玉清,也希望张彦亭能过上他希冀的生活。

第八位,蔡琴

1979年,一首《恰似你的温柔》,宣告了“丝绒天后”蔡琴正式出道,也让台湾校园民歌多了一位旗帜性人物。

40多年后,蔡琴的歌曲成了“CD试音机”。

哪怕她90年代初就淡出主流歌手行列,但只要她演出,根本不用担心她的现场状态,天价演唱会门票,蔡琴的演出会让你感觉物有所值。

或许,相对上面的7位歌手,蔡琴只是抓住了70年代的尾巴,但那又怎样,至少她把握住了机会。

第九位,齐豫

说了蔡琴,就不能少了齐豫。

作为“民歌大师”李泰祥的得意门生,1978年获得第二届金韵奖冠军的齐豫,起点无疑比蔡琴要高。

当蔡琴唱红了《恰似你的温柔》和《出塞曲》时,齐豫送给歌迷了《橄榄树》和《欢颜》。

以齐豫的天赋和资历,如果她专注流行歌领域并持续发力,或许将不会有潘越云“滚石一姐”的地位和陈淑桦、张清芳的时代。

只是,“不务正业”的齐豫选择了周游世界,选择了英文歌和佛教歌曲。

1998年,齐豫的惊鸿一瞥,一张《骆驼.飞鸟.鱼》,轻描淡写间就完成了对台湾金曲奖歌后荣誉的统治。

这些年,齐豫活跃在内娱音综节目,不过佛系的她看淡了“常驻嘉宾”这个身份,她的出现,只因却之不恭的老友记。

第十位,陈淑桦

看到陈淑桦的名字,或许有歌迷说笔者执行了双标,刘文正都没有,怎么能有陈淑桦,而1958年出生的陈淑桦无论如何也不是“老妖怪”级别。

与刘文正不同的是,陈淑桦活跃了三个时代,从70、80到90,并且在80年代后期引领了属于自己的“大天后”时代。

论台湾女歌手的红极程度,邓丽君、凤飞飞之后就是陈淑桦了。

与苏芮未上榜不同的是,70年代的苏芮寂寂无名,而60年代就成为“天才童星”的陈淑桦,在70年代也是海山唱片的门面歌手,虽然不及邓丽君、凤飞飞和甄妮。

1998年后,陈淑桦再也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可是歌迷却盼望了整整25年,因为陈淑桦从来没有宣布自己退圈,就连滚石老板段钟潭都说她会复出只是没到合适的时候。

看着今年大湾区音乐电影晚会刘宇宁唱了陈淑桦的代表作《笑红尘》,才突然觉得李宗盛说陈淑桦是“最会唱歌的女歌手”所言非虚。

因为英年早逝,邓丽君、罗文、凤飞飞等歌坛巨星错失了这份榜单。

或许,再过10年,刘德华、张学友、周华健们也将成为“老妖怪”级别的歌手。

看到心爱的歌手们一个个变老,未来的日子里,喜欢传统歌曲的歌迷们又该去相信谁呢?


标签: 这些  老妖怪  才是  华语  乐坛  大的  财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