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中有峨眉的诗句是(李白诗中的戴天山迷雾)

cht 2023-06-19 8次阅读

李白中有峨眉的诗句是(李白诗中的戴天山迷雾)(1)

大匡山。

李白中有峨眉的诗句是(李白诗中的戴天山迷雾)(2)

小匡山:李白读书台。

李白中有峨眉的诗句是(李白诗中的戴天山迷雾)(3)

日出鹰嘴岩(海拔2100米)。

□唐平瀛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依两三松。这首李白早期的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是新硎初试,后人的仰慕已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云: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但神奇的是,如此幽野之致的仙境戴天山究竟在哪里?打开地图却如李白寻访的道士一般踪迹杳然,网络上也是众说纷纭,一团迷雾!

最直接的说法是:戴天山就是匡山。近代《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注也大多标记为,戴天山又名匡山。

小匡山亦名读书台

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少时曾隐居在匡山大明寺读书,《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盖是时所作。现存江油李白纪念馆内的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载:“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于此山读书”。诗圣杜甫入蜀曾吟诗云:“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与李白是至交好友,如此看来,匡山是李白读书处,应该是确凿无疑的了!

不过,匡山也有大小之别。

小匡山在江油市让水乡读书台村。同治版《彰明县志》载:“小匡山亦名读书台。孤峰秀拔,宛如文笔。李白尝读书于此。”传说因李白年少时在此勤奋攻读,夜夜灯光通明,故亦称为点灯山。

至今,小匡山顶尚有光绪十四年重建太白读书台的两块石碑和一座用来焚烧字纸的惜字宫,最近几年又重新对读书台进行了翻修。不过,小匡山相对高度不到200米,显然不是戴天山。

大匡山位于江油市大康镇下庄坝村。山上有大明寺遗址,原为唐代古刹,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有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立在匡山上的《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为证,应该是李白读书处无误了,但这并不能证明大匡山就是戴天山。同样在《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上,还有这样一句:“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昔贞观中,始祖师法云,不知姓氏,号长眉僧……卜基创止宅”显然,“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正好说明大匡山并非戴天山。

盖天山谐音戴天山

不妨再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探寻一二。首句泉水淙淙,犬吠隐隐,说明是缘溪上行;次句“桃花带露浓”,点出了出发时间是清晨,而“溪午不闻钟”说明到达道观已是正午。也就是说,戴天山中的道观与李白读书的大明寺还有半日行程。至于“树深时见鹿”和“飞泉挂碧峰”,更不像是如今大匡山的景致了。

不过,大匡山本就是岷山余脉。沿着大匡山脚下的百汇溪向北,穿过白鹤大峡谷,距匡山书院直线距离数公里之遥,便是吴家后山。李白显然没有听说过吴家后山这个名字,在李白千年之后的17世纪中叶,平西王吴三桂后人避难来到这里,隐姓埋名,繁衍生息,才衍生出吴家后山这个地名。

吴家后山是否就是戴天山?虽然并没有官方的确认,但民间已越来越认可这种说法。除了地理位置、自然景观都比较吻合之外,吴家后山的最高峰,海拔2179米的洞子坪,当地人称之为“盖天山”,也正好是戴天山的谐音。

今天的吴家后山,在摄影圈和户外圈已是响当当的存在,但却一点也没有沾上戴天山的光。真正让吴家后山声名远扬的,是溶洞、天坑、天生桥、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和堪称世界之最的7000亩原始辛荑花海。

我不禁遐想,倘若将二者有机结合,早已被谪仙李白神笔钦点的戴天山,又会迸发出怎样的光彩?

韭菜园花海,山下为白鹤大峡谷。是否便是李白诗中的“飞泉挂碧峰”?


标签: 李白  中有  峨眉  诗句  中的  戴天山  天山  迷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