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cht 2022-03-10 8次阅读

陆贽,字敬舆,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宰相,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

他是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干、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

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陆贽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陆氏。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

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

“泾原兵变”后,随德宗出逃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

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

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

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

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

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

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

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

《全唐诗》存其诗。

有《陆宣公翰苑集》及《陆氏集验方》传世。

image.png

文学成就

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

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

与其同时代的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

他以骈文擅名,其骈文对偶齐整,音韵协调,语言流畅,气势极盛。

所写诏书、奏议等,善于将诚挚的感情同精当的议论融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

他为德宗起草的《奉天改元大赦制》,情词恳切,深自痛责,“行在诏书始下,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

他写的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论裴延龄奸蠹书》,都是数千字以至近万字的政论文,分析朝政时事,剖明是非得失,情理结合,兼有骈文和散文的长处。

陆贽不是古文家,但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骈文向散文转化的趋势。

贞元八年(792年),他主持进士科试,韩愈、欧阳詹、李观等八人登第,时称“龙虎榜”,誉为“天下第一”,而他便为韩愈等人座师。

宋代苏轼的奏议,也深受他的影响。

image.png

个人作品

陆贽文集,明清以来刻本很多,今传《陆宣公翰苑集》24卷,有《四部丛刊》本,系据宋刊本影印。

又有诗文别集15卷,已久佚不传。

还著有医书《陆氏集验方》50卷。

《全唐诗》存其诗3首:《赋得御园芳草》、《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禁中春松》,《全唐诗外编》补断句1句。


标签: 陆贽  唐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