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传奇:我军八勇士巧闯天堑,歼敌数百;智擒悍匪韩子佩

cht 2023-05-11 6次阅读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中,华山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碧血剑》中华山派掌门“神剑仙猿”穆人清,更是神一般的人物。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到了1949年6月,华山派末代掌门道长张兴宽,在荷枪实弹的土匪威逼下,跳崖身亡。两名有姿色的女道姑,也被土匪们糟蹋后丢下悬崖。另外还有30多名在山上修炼的男女道长,也被土匪们逐下华山。

灭掉华山派的土匪头子名叫韩子佩,时年46岁,陕西省神木县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韩子佩带人占领华山,并没有称霸武林的打算。这厮从军多年,也只是在国民党军中混了个杂牌旅旅长。韩子佩看中的,是华山道观中,储藏的粮食和多年积累的财富,以及无与伦比的险峻地形。西岳华山以险峻挺拔闻名天下,华山有五峰,东西南中四峰都是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无路可走,只有从北峰可以上山。素有“华山自古一条路”之说。一条蜿蜒曲折的栈道,崎岖陡峭,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49年5月初,解放军大荔军分区22团,配合渭南军分区独立团,解放了潼关、华县、华阴三座县城。在我军气势如虹的攻势下,守敌国民党军陕西保安第六旅望风披靡,1660多人的陕保六旅,最后只剩下旅长韩子佩,以及300多名残兵,从玉泉院出发,登上华山。其中韩子佩和他的姨太太,是叫士兵用滑杆把他们抬上的山顶。很多士兵,看不惯韩子佩到这种时候还摆架子,半路上又逃走了将近一半人。韩子佩占领了华山以后,他亲自带领70多人,镇守西峰和南峰,特务营长关士珍,带领50多人把守北峰。特务营副营长李连书,带领70多名匪徒,分兵把守青柯坪、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大上房等险要地段。

山上修建有坚固的永备防御工事,每个险要地段,都配备了轻重机枪。任何人出现在华山那唯一一条险峻的栈道上,都会成为机枪火力的活靶子。韩子佩不无得意地吹嘘:华山防御固若金汤,储备的粮食足够我们吃上几年,解放军除非长了翅膀,否则休想爬上这天险神岳。韩子佩如此死心塌地,让蒋介石十分感动,直接提拔韩子佩做了国民党军第三军军长,并允诺给华山上所有的军官和士兵每人5块大洋的“犒赏”。不过这些钱先由韩子佩垫付。韩子佩强占华山,山上道观中数百年的积蓄,都尽归其所有,反正他这个第三军也只剩下200来人,区区几百块大洋,在韩子佩眼中,根本算不上什么。肃清残敌,靖境安民是我军的职责。大荔军分区司令员杨拯民,渭南军分区司令员于占彪以及其他几位首长,齐聚华阴县城,商讨攻打华山的作战方案。自古华山一条路,韩子佩进山容易出山难,剿匪部队在两岔口、老虎嘴、猩猩峡等地,布置了一个连的兵力作为总预备队。然后又派一个连又一个排进抵莎萝坪,从正面佯攻青柯坪。作战参谋项英杰率领一个侦察班,前往青柯坪进行侦察。对韩子佩来说,剿匪部队在山外布置下天罗地网,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顽抗到底。剿匪部队先礼后兵,决定派已经投诚的原保六旅中队长孟俊甫,和韩子佩的副官张道远上山劝降。孟俊甫和张道远登上北峰后,甚至没有见到韩子佩,守卫北峰的匪首关士珍,就接到韩子佩的命令:将孟俊甫和张道远就地处决。张道远旋即被枪杀,孟俊甫和关士珍私交不错,才侥幸逃下山来。劝降宣告失败。

孟俊甫一向心高气傲。此次他虽然捡回一条命,可孟俊甫却把这件事当成奇耻大辱,他主动找到剿匪部队首长,非常认真地说:“我从小就听老人讲过,华山上的道观曾经被窃贼光顾过,偷走了不少金条,据老人们说,盗贼们上华山,走的不是这条路”。剿匪部队首长道:“按照你的说法,上华山肯定还有另外一条秘密通道。”孟俊甫道:“西岳华山天造地设,出产不少贵重的药材,其中有些更是稀世之宝,可山上的道士,不许采药人上山,但还是有些艺高胆大的采药人,通过秘密通道上山采药”。孟俊甫反映的线索非常重要,剿匪部队首长派人找老乡去了解情况,果然很多人都知道,华山绝顶上的道观曾经失窃过,可没人知道华山的第2条路,到底怎么走。即使那些被韩子佩赶下华山的道士们,也语焉不详。但他们反映,在黄甫峪口村有个采药老人,经常到华山上来采药,从来没人知道他是怎样上的山。可是十几年前这个采药老人已经死了,也许他的家里人知道这条路怎么走。1949年6月1日,剿匪部队十名侦察员进入黄甫峪口,这是个很小的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连年的战火,使得黄甫峪口十室九空,当地百姓饥寒交迫,看到带枪的人,就吓得赶紧栓门闭户,扒着门缝往外看,等待灾祸的降临。

村里有个叫张万考的老汉,年过半百,衣衫褴褛,佝偻着身子,他自知来日无多,索性壮着胆子,主动找侦察员们唠闲嗑,问道:“你们是啊达(方言指哪里)的队伍”。侦察班班长刘吉尧回道:“我们是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到这里来打土匪的”。张万考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道:“土匪们瞎(方言坏的意思)得很,应该打,把这帮害人精全都收拾了最好,他们把老百姓给作贱苦了”。刘吉尧向张万考打听,采药人上华山的事。张万考冥思苦想了一会儿道:“距黄甫峪口20多里有个村子叫两岔口,那里有个挖药的老汉,曾经到华山上挖过药,可惜多年前摔死了。他有个儿子叫王根生,人生绰号‘爬山虎’,要不你们再到两岔口打听打听”。事不宜迟,刘吉尧马上带领战友们向两岔口进发。

半路上,侦察员们碰到一个肩挑柴担的中年人。大家警惕性很高,怀疑这是个乔装的土匪,于是围过去旁敲侧击地问:“老乡,日子过得好吗?”那中年汉子气呼呼地道:“好个球,锅都快揭不开了”。侦察员们继续问:“老乡,跟你打听个道”。中年汉子冷冷地回答:“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说话间,中年汉子暗自加快了脚步,试图把侦察员们甩掉。刘吉尧和战友们也跟着加快了前进速度,走了三五里路,中年汉子和侦察员们还是齐头并进。其实战士们对中年汉子还是挺佩服的,这个人挑了100多斤的柴,才能走得如此迅疾,如果没有这些柴的羁绊,真不知道这家伙还能跑多快。中年汉子心里更害怕,可后来他想通了,对方有10来个人,还都带着枪,如果对方真有恶意,就算自己跑得再快,也逃不出人家的手心。想到这里,中年汉子放慢了行进速度,主动找侦察员们搭讪道:“你们是哪家的队伍”。刘吉尧回答道:“我们是解放军,老百姓的队伍,在这里是消灭山上土匪的”。中年汉子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了侦察员们一会儿,才不屑地道:“我的个乖乖,山上的土匪有几百号人,就凭你们几个”。刘吉尧回道:“我们是先头部队,先到这里来摸摸情况,我们的主力部队都在不远处宿营,区区几百个土匪,我们还真没放在眼里”。中年汉子还是有些不相信刘吉尧的话,旁敲侧击地接连问了几个问题。终于,有个叫路德才的侦察员突然反问道:“咱们在一起谝了半晌,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呢?”中年汉子回答道:“我叫王银生,家住两岔口,家里有老母亲媳妇和两个娃娃”。路德才惊喜地喊道:“有你就是王银生,我们正准备去两岔口找你,真是无巧不成书,没想到我们半路上就碰到了,看来我们真的是有缘分。”路德才说着,抢过王银生肩头的柴担放在自己肩头,还不忘调侃道:“王银生,你这会儿要是再跑,我可真的追不上你了”。王银生不知道该怎么应答,只是用手摸着头,“嘿嘿嘿嘿”地笑个不停。

刘吉尧也趁此机会,跟王银生把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遍。华山一带民风淳朴,古气盎然,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王银生,善良,诚实,勇敢,讲义气。王银生对自己的过去毫不隐瞒,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靠采药为生。多年前王银生,也曾数次跟随父亲,通过那条不为人知的密道,到华山上采药。但王银生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因上山采药,失足掉落悬崖。他的父亲曾有遗言:宁可穷死、饿死、沿街乞讨,也不让儿子再走采药这条路。不采药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王银生只能靠打柴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屋漏偏逢连阴雨。王银生曾经两次被国民党兵抓过壮丁,因看不惯国民党军中尔虞我诈,相互欺凌,没过几天就偷偷地溜走了。王银生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被抓壮丁这几天,家里的老人、老婆、孩子都差点儿没饿死。说话间,大家已经来到两岔口,王银生的家果然是一贫如洗,房子建在一块大石板上,房顶上铺的是茅草,墙壁也是用杂草捆绑砌成的,家里的二亩薄田,分成大大小小的十几块,都是从远方挑来的土铺在石板上,然后用石块围住,上面稀稀拉拉长着几颗玉米苗。这些地纯粹是靠天吃饭,天旱了没收成,雨要是下大了,连土带庄稼都冲得无影无踪。即便是勉强长熟了,稍不留意就会被野猪啃光。侦察员们在两岔口住了下来,白天给村里的老乡劈柴、担水、锄地,晚上就在王银生家附近的石崖下宿营。王银生的母亲虽然通情达理,可她公公和丈夫的惨死,给她留下极重的心理阴影,坚决不同意儿子给侦察员们带路。

王银生的妻子叫王芳云,也是个极其贤惠的人,她鼓励丈夫上华山,并试图劝说公婆,不要再干涉儿子的选择。可王银生的母亲固执己见,坚决不同意儿子去冒险。侦察员们也不勉强老太太,他们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赢得老太太的信任。6月7日中午,天空飘起细密的雨滴,到了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王银生家的房顶被大风掀飞。王银生的母亲没有杜甫的才华,写不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能抱着孙子蜷缩在角落中淋雨。过了一会儿,雨越下越大,但房子却不漏水了。原来是侦察班的战士们,冒着大雨,把房顶给修好了。王银生的母亲被感动了,到了后半夜,雨终于停了下来,气温也下降得厉害。王银生的母亲担心战士们受凉,给战士们送去一床棉被,可战士们说什么也不肯接受。老太太有些生气了,像教训自己的儿子一样,对战士们说:“天这么冷,会冻坏身子的,你们不盖被子,我就不走”。路德才回道:“王妈妈,我们年轻,火气旺,能挺住。”还有个战士说:“老人家,山里边风硬,你年纪大了,身体要紧,还是快回去吧”。王银生的母亲流泪了,她哭着说:“我活了这么一把年纪,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兵,我不是不想让银生跟你们去,可我就是不放心,他要有个闪失,我和他媳妇,还有娃儿们可咋活呀”。侦察员们都没有说话,老太太说的在情在理,一定要想个万全之策,打消老太太的顾虑才能行动。老太太离开后,三名侦察员连夜出山,到了中午时分,他们为王银生家带回来猪肉,面粉、粉条和100斤小米。看着两个孙子大快朵颐的样子,王银生的母亲脸上笑开了花。侦察员们向她承诺,王银生上华山执行任务,家里留下三名侦察员。帮他家忙农活,干家务。万一王银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不测,他的家人由剿匪部队来赡养。人心都是肉长的,在侦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王银生的母亲终于同意他上华山。

6月13日,由刘吉尧带队,杨建东、路德才、杨德成、崔乾山、孟俊甫、杨自发等7名侦察员,以王银山做向导,组成侦察小分队。除了携带必要的登山工具外,每人配发驳壳枪、冲锋枪各一支,手榴弹4枚,子弹200发。早上8点,小分队从猩猩沟出发,大约前进了三华里,一道60多米高的峭壁横在面前,这是北峰的第一道险关—天井。“爬山虎”果然名不虚传,王银生背着绳子,用绑着铁钩的竹竿,勾住峭壁上的石缝,努力地向山顶攀爬。60多米高,相当于二十几层楼,侦察员们向上仰望,脖子都酸了,才看到一道绳索,从山顶垂下来。侦察员们挽着绳索,顺利的登顶。穿过第一道险关后,向前大约有五六里地,来到第二道险关飞云峡,两座悬崖相距十来米,中间是深不见底的峡谷。

两座悬崖间有一座独木桥,路德才一脚踏上独木桥,却被王银生给拉了回来。王银生用手中的竹竿轻轻的敲击独木桥,只听“咔嚓”一声,独木桥从中间断开,两节已经腐朽的木头,在侦察员们的惊呼声中,跌入深崖。独木桥没有了,如何去到对面悬崖,侦察员们不禁皱紧了眉头。这事儿难不住王银生,他看到对面悬崖上有一棵松树,便把绳子一头挽个结,隔着峡谷丢过去,绳结卡在树杈上,王银生抓住绳子,荡到峡谷,成功的登上对面悬崖。侦察员们也用这条绳子顺利的穿越峡谷。最后一名侦察员刚刚站稳,不堪重负的松树从中折断,落入深谷中,这也意味着,侦察小分队没有了退路。第3道险关唤做吊石板,类似于头道险关天井,只不过高度偏低一些,有五六层楼高的样子。王银生一马当先爬上绝壁,然后战友们也依次爬了上来。过了吊石板,就是青龙背。顾名思义,就是一条狭窄的山脊,两侧都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山顶猛烈的罡风吹的人站不稳,稍有不慎,就会有不测发生。好在侦察员们艺高胆大,有惊无险的过了青龙背。最后一道险关,是华山天险中最艰险的老虎口。老虎口是北峰山腰间一道30多厘米宽的横槽,十几米长,一米来高,犹如张开的老虎口,虎口下是五六百米深的深渊。侦察员们要横穿老虎口。只见王银生弓着身子,背靠山崖,面对深渊,右手扶着虎口上唇,左手撑住下唇,宛如螃蟹一般,在老虎口内小心翼翼的挪动。

侦察员们终于顺利的通过老虎口,到达两丈山。从这里到北峰峰顶,还有三华里。此时已经是午夜时分,侦察员们稍作休息,吃了些干粮。吃饭的时候,刘吉尧将八个人分为四个战斗小组,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大家都称一、二、三、四排。就在这个时候,一只华山豹悄悄的逼近,这家伙似乎通人性,看到全副武装的侦察员,知道自己惹不起,掉头向山顶逃遁。侦察员们紧跟在豹子身后,在接近登顶时,豹子转身向北逃走。北峰观就在前面不远处,在道观门前有一道乱石砌成的简易防御工事,上面覆盖着一层红头刺芎,在刺芎中间,还挂了五颗手榴弹。刘吉尧只身上前,把手榴弹排除了。为了防止北峰观里的敌人逃走,刘吉尧又对小分队做了紧急部署。崔乾山封锁通往西峰的路,阻击西峰的敌人增援;孟俊甫埋伏在老君沟,防止北峰的敌人逃走。小分队剩下的六名成员,一起闯进北峰观。杨德成和杨自发守住大门,其余四人继续搜索前进。北峰观西殿被敌人当成了营房,三十多个匪兵睡的正酣,刘吉尧一脚踹开房门,大声吼道:“缴枪不杀,解放军到了”。敌人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来了多少解放军,高举双手跪在地上连连求饶。

混乱中,一个匪徒去墙上摘枪,路德才眼疾手快,开枪打死了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杨建东抱起一挺刚缴获的机枪,就看到西殿旁边一扇窗户突然打开,匪营长关士珍和副官跳出窗外。杨建东端起机枪就是一梭子,把关士珍和副官击毙。剩下的土匪不敢轻举妄动,乖乖地做了俘虏。正在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了。刚才激烈的枪声,惊动了西峰的韩子佩。刘吉尧随即拿起电话道:“北峰已经被我们占领了,你快下来投降吧”。随即割断电话线,将一面红旗插上北峰峰顶。控制了北峰,等于掌握了解放华山的主动权。小分队留下杨建东看守俘虏,其余七人居高临下肃清残敌,为主力部队上山打通通道。七名侦察员先是攻占了齐天洞,然后用缴获的机枪,居高临下向躲避在瘟神洞里的敌人发起进攻。第一次参加战斗的王银生,又一次让战友们刮目相看,他把整整一箱手榴弹,都准确无误地扔进瘟神洞内。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洞里传出匪徒们的哀嚎声:“八爷饶命,我们投降”。自古华山一条路,现在这条路已经被侦察小分队攻占了。当天下午,主力部队一个营登上了北峰,华山的守敌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盘踞在大上房的70多名匪徒,把被子撕成条搓成长绳,沿着长绳从山顶逃下来。山脚下,剿匪部队一个连严阵以待,一枪未发,就活捉了70多名自投罗网的匪徒。

6月18日,走投无路的韩子佩,带着手下70多名残兵败将,走下西峰,向剿匪部队投降。数日后,第一野战军指挥部颁布嘉奖令:授予刘吉尧为“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授予王银生、杨建东、路德才、杨德成、崔乾山、孟俊甫、杨自发等七人“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刘吉尧和王银生

嘉奖令中,高度赞扬八勇士智取华山之战,是个奇迹!1950年11月17日,韩子佩在公判大会上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标签: 剿匪  传奇  我军  勇士  巧闯  天堑  歼敌  数百  智擒  悍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