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三大古迷:赶尸、放蛊、辰州符

cht 2023-05-09 3次阅读

湘西三大古迷,顾名思义就是湘西地区自古流传下来,一直没有破解的谜团:赶尸、放蛊、辰州符。

微信截图_20200609143147.png

一、湘西三大古迷之《湘西赶尸》

湘西既有誉满全球的张家界,也有神秘莫测的赶尸。

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当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 宽大的黑色尸布。

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

湘西赶尸其实,说是“赶尸匠”不如说是“领尸匠”,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

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 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

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 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路上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

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

因为两扇大门板 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

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

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

遇上大雨天不好走 ,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湘西赶尸术之秘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道路崎岖难行,人们客死它乡,运柩甚为困难,就只好延请术士用禁咒发,赶尸而行,使其归回家乡安葬入土。

擅长 赶尸术的方士,就是使用符咒方法,使死人的尸体不论起立,行走或休息都听其指挥。

赶尸时是由一个法师在前引导,通常一次赶尸体有三具 五具甚至七,八具之多,无论尸体的多少,都是列队行走,听从法师一人驱赶,昼伏夜行,以防撞及生人。

行走时,前由一人 旗鸣锣开道, 避免撞及生人。

每敲锣一响,每具尸体向前跳行一步,这种行走之法,就称之为赶尸术。

因为我国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大山万里,此法盛行于 我国湘西地域,所以称之为:湘西赶尸术。

赶尸人完全昼伏夜行,头上戴着高高的毡帽,或者将头用布完全蒙住,决不可以见天,见天则法术必然失灵,这可能是因为在白天阴消阳 长,灵气不足,无法充分施展符咒的作用,天气不好时他们也一般停留在旅店,山庙等地,等候天气好转再行走。

当尸体在一个以上时,术者就用稻草绳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连接起来,每个尸体间距约七八尺左右。

尸体之所以能跑动,完全是*尸体脸上 所贴的黄纸符发挥作用。

所以到达一个地方停留休息,法师就会立即把他们脸上的符纸除揭下来,否则他们会自己蹦跳而逃走。

赶尸术的奥秘 全在于这张吸魂符,也就是通过这张吸魂符将孤魂野鬼的信息拘来,附于尸体上,而法师手中拿着招魂幡上面书着引魂符,这是用来引导尸体 行走方向的,所以每当法师手中的锣每敲一响,尸体则前行一步。

如此完成昼伏夜行的旅程。

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微信截图_20200609143126.png

湘西辰州符之秘

自距今五万多年前,五溪地区的巫傩文化,要比中原地区发达,其中心地区便是辰州(今湖南沅陵)。

辰州,原为獠人,濮人祖居地,后为夜郎国治地。

这里的巫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巫术和法术,使巫文化产生了质的变化。

为了使威力无边的巫术和法术在巫师离开后仍具法力,巫师们便通过“符”,使其产生长期效力。

“符”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固定法术。

因为“符”是辰州地区的巫师们首创,故名“辰州符”。

使用“符”的同时,一般都要念动“咒语”,“咒语”和“辰州符”一样,也是远古时代巫师们发明的一种威力巨大,具有震慑力的法术。

但“符”与“咒语”一般用途有别。

“符”被道教采用后,便成了道教的一宝。

“辰州符”又称“灵符”,“神符”,“桃符”。

“符”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镇守”,驱逐或镇压邪恶势力之用。

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其中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巫术的一部分。

我们研究 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应该说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标签: 湘西  三大  古迷  赶尸  放蛊  辰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