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过得最幸福的诗人-贺知章

cht 2023-05-09 4次阅读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与贺知章在长安相遇。

两人都是狂放豪迈的诗人,也是疏宕不拘的酒徒,虽相差42岁,却一见如故。

初到长安的李白向老前辈呈上一首《乌栖曲》,年过八旬的贺老一边痛饮一边吟诵,赞叹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李白大受鼓舞,又从诗袋中取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贺知章读完前几句,酒杯就快拿不稳了。

全诗读罢,激动不已,给李白狂点赞:"公非世间凡人,一定是天上的太白金星遇谪下凡!"

"谪仙人"这个流传千古的名号,正是老贺送给小李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贺、李这对忘年交在长安酒肆纵酒高歌,一时竟花光了酒钱。

贺知章二话不说,手一挥,解下腰间皇帝御赐的金龟,将这一朝中高官才能佩戴的宝物拿来换酒钱。

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后人解释说,狂者,进取于善道。

若说"狂",自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绝对不逊于后辈李白。

不同的是,李白的狂,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多少有些膈应人。

如果你是领导,肯定不希望下属在工作时醉眼朦胧,"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估计也看不惯他调戏秘书和老婆,让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而贺知章的狂,既是他人生最好的注脚,也成就了他一生平顺、福寿双全,怎么看,都是一个可爱的老顽童。

贺知章是浙江有史可稽的第一位状元。

他36岁科举入仕,在中央任职五十载,从未被贬外地,如此经历在唐代高官中绝对是屈指可数。

晚年还乡后,他自己也写诗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还是唐代最长寿的诗人,86岁才辞官回乡,寿终正寝。

他与唐朝著名的愤青陈子昂同龄,生于初唐,不同的是,他的一生几乎横贯盛唐,既是开元盛世的建设者,也是见证者。

后世诗人中,南宋的陆游也以高寿著称,但其人生幸福指数,显然远不如贺知章。

如果有记者采访贺知章,问一句你幸福吗。

贺知章肯定会笑着答,他姓贺,之后再向大家分享他的幸福秘诀。

贺知章考中状元后,拜授的第一个职务是国子四门博士,用现在话说就是国立长安大学教授。

古人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可贺知章对仕途却淡然处之。

他"性旷夷,善谈论笑谑",有一种魏晋名士的风范,整日乐乐呵呵,没事就和同事、学生侃大山,从来不担心自己哪天升迁,什么时候涨工资。

当了几年国子学、四门学的教授后,贺知章才在姑表兄弟、宰相陆象先的帮助下,去了太常寺当礼官,正式踏上仕途。

这是贺知章人生中的第一个机遇。

要知道,陆象先可是出了名的直臣。

他当年由太平公主举荐,当上宰相,却只知道在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从没卷入太平公主的权力斗争。

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后,因陆象先刚正不阿,才没有对他进行清算。

陆象先有句名言,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

这么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物,却特别欣赏贺知章。

陆象先说:"贺兄倜傥多才,是真正的风流之士。

我跟其他兄弟离别日久,从来不会想念他们。

可要是一天没和老贺聊天,我就觉得胸中顿生鄙吝之气了。

"

贺知章这种乐天派的性格,天生就有感染力,连陆象先这种老学究式的人物,也对他有一种亲近感。

在贺知章告老还乡后,才姗姗来迟、困守长安的杜甫,一直十分仰慕这位文坛前辈的风采。

《饮中八仙歌》中,杜甫写的第一位酒仙正是贺知章。

他取魏晋"阮咸尝醉,骑马倾欹"的典故,写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在杜甫的想象中,贺知章和李白、李适之等七人执酒共酌,喝醉后骑马似乘船般摇晃,醉眼昏花的他不慎跌落井里,竟然在浅水中坦然酣睡。

醉后的老顽童更是乘兴而发,他与饮中八仙之一的"草圣"张旭常走街串巷,在路上一遇到雪白的墙壁或屏障,二人就索笔挥洒,在上面写书法。

温庭筠曾评价贺知章的书法:"知章草书,笔力遒健,风尚高远。

"其率性留下的笔迹,被民间奉为墨宝,老百姓都舍不得毁坏。

贺知章逝世80多年后,诗人刘禹锡还曾在洛阳发现他当年的题壁,并在诗中写道:"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纵龙虎腾。

"

在明争暗斗的朝廷中,别人巴不得多在皇帝面前争取表现机会。

生性率真的贺知章,并不适应官场规则,他踏实工作,升迁速度很慢,尽管誉满天下,可年近六旬依旧是个无名小官。

如果活在现代,可能就会有些人以他为例子写几篇贩卖焦虑的毒鸡汤,说世道变坏,是从状元没钱买酒开始的。

在中央工作三十年后,年过花甲的贺知章才在开元十三年(725年)升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之后又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世人因此尊称其为"贺监")。

那时,与他同期的官僚早已出尽风头,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了。

熬了大半辈子才熬出头,贺知章可能也只会从容笑一笑,别急,让老夫再喝杯酒。

有人说,贺知章没有出众的政绩,算不上好官。

然而开创盛世的并非只是姚崇、宋璟这样的良相,也需要千千万万如贺知章这样默默奉献的官吏。

儿歌般的天真浪漫,出自官居高位的贺知章之手,似乎有些许违和感,可与他老顽童般的性格又格外契合。

庙堂之上,多少文人怀着封侯拜相的豪情壮志,即便是李白,也未能彻底放下功名,在安史之乱中入了永王的军营。

贺知章却始终在做自己,做一个潇洒的狂客,就像网上的名句,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平心静气,快意人生,方能福寿绵长。

只有安然度过漫长岁月,才有机会去亲眼看一看,那盛世长安。


标签: 大唐  过得  幸福  诗人  贺知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