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发展史--战国七雄

cht 2023-05-07 5次阅读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周威烈王册封晋国大夫韩奢、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

史称“三家分晋”

无独有偶,齐国的大夫田氏,也废掉了齐国的姜氏,取而代之成为诸侯。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使得中原地区逐渐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从七雄争霸的格局上来看,其中分封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周王朝实施的是分封制,方法是 天子把土地封给诸侯,诸侯分给大夫,大夫分给卿,卿分封给士,他的每一层都是往下分封的。

所以天子后来能被诸侯架空,诸侯就能被自己国内的大夫给架空。

因为这是有他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基本上上一级只管都城周围,剩下的全分封出去了,随着地方的势力逐渐扩大,就等于中央集权走向衰落。

所以看晋国,当时有六家大夫具有相当的权力,除了韩赵魏三家外还有智氏、中行氏、范式,中行氏和范氏很快就覆灭了,韩、赵、魏联合起来又把智氏给灭了,并且最后这三家索性把晋国的国君给废了,自己做了诸侯。

周天子一看,太无法无天了,不过也没办法啊,被迫承认册封这三家为诸侯吧。

于是,晋国一分为三,韩国、赵国、魏国横空出世。

齐国的国君应该姓姜,例如齐桓公,名字叫姜小白,那会起名还不太讲究。

结果田氏强大起来后把姜氏废掉,自己当了诸侯齐国改性田了。

所以三家分晋,加上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这个战国七雄一开始还不只是七个国家,当时一共20多个国家都觊觎霸主的地位,历经战火的洗礼,这20个国家大浪淘沙般一番海选pk之后,基本上就剩下燕、齐、楚、秦、赵、魏、韩,七个国家继续死磕。

从春秋五霸升级衍化到战国七雄,可以看出春秋的时候,中原的主要矛盾是南北矛盾,体现在晋楚两国的争霸,晋在北边,楚在南边一直是南北对峙。

到了战国的时候,主要矛盾就是东西矛盾了,具体表现在秦国和关东六国的矛盾。


标签: 中国  发展史  战国  七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