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选择投降,孙权不同意 两人为什么会意见不一致

cht 2023-05-04 6次阅读

  张昭的选择并非出于怕死或贪恋荣华富贵,而是在理论基础上做出的最经济的选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降是一种正常的想法。

如果名义上不占优势,实力上又打不过,那么不投降只会拼个鱼死网破。

从某种角度来说,张昭相当于曹操的荀彧和刘备的诸葛亮,他不仅敢对孙权直言纳谏,还能够纠正孙权的错误。

然而,强弱对比之下,张昭还是选择了投降。

  孙权不愿意投降的原因是他年轻又有野心。

孙权的野心是被鲁肃提起来的,他内平叛乱,外抗强敌,还不断提拔人才为自己所用。

从当时的整个天下来看,孙权的实力也是数一数二的,除了曹操之外,整个天下,就数孙权势力最强。

再加上周瑜在军事上的自信,给了孙权对抗曹操极大的信心,最为关键的是:周瑜指出了曹操的两大弱点,一是曹操的军队不擅长水上作战,会水土不服;二是曹操的军队并没有八十万人,只有十五六万,而且还有马超、韩遂是曹操的后患。

image.png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孙权不会投降曹操,这就是刘备。

刘备是东汉末年最顽强的人,他一直被打败,但从未被征服,刘备占据徐州时期,被曹操亲征打得大败,关羽被曹操俘虏,刘备的妻子儿女也多次被俘虏,但刘备并不言败。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刘备的坚韧不屈和孙刘联盟的合作关系,让孙权能够在赤壁之战中获得胜利,打败曹操,从而确立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

同时,孙权也深知曹操对他的威胁,因此他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以便能够更好地对抗曹操的威胁。

  在孙权的执政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加强自己的实力。

他积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和海上贸易,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image.png

  此外,孙权还注重对外交往和外交战略,他积极与其他势力建立联盟,与魏国的关系友好,与蜀汉的关系也保持稳定。

  总之,孙权的不投降曹操,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政权,发展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他的这些做法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标签: 张昭  选择  投降  孙权  不同意  两人  为什么  意见  不一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