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剿匪——抓捕悍匪王春晖

cht 2023-05-01 3次阅读

湖南郴州悍匪、巨匪王春晖,湖南湘乡人。

1925年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投笔从戎,任排长、连长。

1941年调任军委会运输统制局巡察总队长。

1943年入国民党中央军校高教班第十期学习,结业后升任忠义救国军少将副总指挥。

后任“交警总局东南办事处”中将主任。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不甘失败,率部在湖南省郴州、永州一带的临武、蓝山、嘉禾等县建立反共游击根据地,啸聚山林,负隅顽抗。

  中南军区成立湘南剿匪指挥部,由136师负责湘南一带的剿匪任务,经过5昼夜的急行军,兼程250公里,越过了杉头岭、老鹏岭、达德岭、三牙岭四座大山,于12月4日下午2时到达新田县、永州的黄塘镇、柏晚城一线,稍作休息后,全师便进入临战状态。

12月6日,136师基本上控制了湘南的嘉禾、蓝山、临武三县的大部分地区。

形成了以永州市蓝山县毛俊村为中心的包围圈,将以王春晖为首的敌8000余人围困在毛俊、浆洞一带方圆约15公里的地区之内,将敌交警第2旅等1000余人围困在毛俊村东北的唐村圩一带,将敌湘南纵队残部近2000人围困在毛俊西北的竹管寺一带。

在兄弟部队协同下,136师从四面八方向匪首王春晖总指挥部,进行压缩性攻击。

王春晖眼见末日来临,便在12月6日夜晚,趁雨大天黑之机,率部下3000余人,由毛俊村向田心铺突围,企图沿华阴山北麓逃向临武。

  12月7日,潜逃的匪首王春晖及其残部在毛俊村东北方向的南帽山、田心铺地带遭第408团打击,扔掉辎重车马,钻进华阴山,继续往临武逃窜。

该团第2营经过5昼夜的跟踪追击,跨过蓝山、临武、桂阳、郴县、常宁、耒阳6个县境,翻山越岭,冒雨行进230公里,于12月14日将王春晖匪部包围在耒阳县的板桥地区。

经一天的激战,全歼残匪,俘敌700余名。

伪“交警总局东南办事处”少将副主任张保琛被击毙,少将政训主任马鹏飞被活捉。

清查俘虏时,始终没有找到王春晖。

从俘虏口中得到信息,王春晖和他的副官已趁乱化装潜逃。

  136师师部接到王春晖潜逃的报告后,即令第408团第2营第5连副连长纪士信率第1排共17人,组成追捕行动小组,从驻地桂阳奔赴耒阳板桥,寻踪追捕匪首王春晖。

纪士信非常清楚这次追捕行动的艰巨性,不要说对手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不好对付,就说当时的条件,靠17名战士双脚追捕王春晖,也并非易事。

况且,战士们已经连续10天9夜行军、作战,疲惫不堪,出发前仅有一顿饭功夫的小憩。

战士们穿着露底的草鞋,脚掌磨满了血泡,就连脚面也由于乱石刮、风霜削,早已是血肉模糊了。

上级交待任务时,要求追捕行动小组一昼夜赶回板桥。

这意味着24小时内要走完刚用3天时间走过的路程。

久经战火考验的战士们,具有高度的革命觉悟,深知追捕匪首王春晖对于彻底根除这股匪患、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意义。

不抓住王春晖,就会留下一大祸根,饱受涂炭的湘南百姓不答应,湘南剿匪战斗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

经过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后,追捕行动小组便整装上路。

  纪士信带领行动小组,连续27小时冒雨行军,赶了100多公里,19日晚11时到达耒阳板桥。

经过几天的认真搜寻和仔细盘查,没有发现王春晖的踪迹。

所有迹象表明,王春晖早已逃离板桥。

对这个结果,纪士信早有心理准备:堂堂一个军统中将特务怎么会束手就擒呢?

  在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下,纪士信带领行动小组开始了艰难的搜捕行动。

但是,要抓捕王春晖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反共老手,谈何容易?

  王春晖是怎样逃跑又逃往何处呢?这是纪士信首先考虑的问题。

经过调查,纪士信了解到王春晖的左腿受伤,副官的一条腿也被打瘸。

要逃跑需要有人帮助。

是谁帮他逃跑的呢?为了弄清情况,纪士信找到了王春晖逃跑前的房东。

这家房东是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从贫寒的家境、朴实的为人和小心翼翼的处事态度来看,是地地道道的种田人,不像与土匪有什么瓜葛。

可是当纪士信向他们询问王春晖的去向时,老两口却含糊其辞。

纪士信知道这里的群众受匪害极深,对解放军不十分了解,不敢说真话。

为了从这对夫妇嘴里掏出需要的情报,纪士信找来一个有觉悟的老乡帮忙。

这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是板桥临近一个大村庄的小学教师。

青年教师不仅跟这老两口很熟悉,而且做起工作来有条有理。

经他反复劝说,房东终于消除了疑虑,透露了真情。

原来,我军南返桂阳的当天,王春晖和他的副官装扮成老百姓,趁俘虏多无法照看之机潜藏下来。

我军刚离开青桥边,他们就叫来了伪甲长,用金条收买和胁迫相结合的办法,让甲长雇了两乘大轿,并由甲长陪同,往东边的春陵河方向逃去。

  板桥距春陵河不过二三公里,纪士信立即带领战士追到河边。

  春陵河是湘江一条支流。

板桥附近的河段,水面宽阔,南来北往的船只川流不息。

河岸有一村庄,河边有一码头,码头旁停泊着几只渡船,一位青年艄公在船中忙碌着。

这位艄公,引起了纪士信的注意。

他整天在河边摆渡,肯定知道这些天河边的情况。

纪士信便和青年教师一同往码头走去。

青年艄公果然提供了很重要的情况:4天前,甲长带两个走路不便的人,雇了一条小划子,装了半船萝卜,说是去衡阳卖萝卜去了。

“追!” 纪士信不假思索地作出了决定。

  青年教师又主动要求一同去。

他告诉纪士信,江河上行船,有许多规矩,乡下船进衡阳,只能停在规定的地方。

还说他谙熟这些情况,又认识送土匪的船和船主,他去衡阳,也许可以帮助解放军尽快找到那条船,免得走弯路,延误抓土匪。

纪士信深受感动,有这样的群众支持,还愁抓不到王春晖?战士们也受到很大鼓舞,便立即借了一条大木船,急如星火般地赶往衡阳。

  1949年10月8日,46军解放衡阳。

此时的衡阳,已是人民的天下,詹才芳军长任司令员的湘南剿匪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尽管这些条件对追捕行动十分有利,但纪士信仍不时地提醒自己:要抓的是狡诈多端的高级特务,一定要多长几个心眼。

为预防乘船查找被敌人提前发觉,纪士信决定将乘坐的船在正常锚泊地上游两三华里处靠岸。

十几个人沿湘江畔的马路搜寻,突然青年教师右手朝江中一指:“你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大家看清了那条挤在一片密密麻麻的木船中的小划子。

走近一看,只见船上的萝卜似乎没动,可是不见一个人影。

纪士信心生疑虑,转念一想,只要船还在,人一定会来。

就命令战士四下隐蔽,守株待兔。

然而直到天色渐晚,始终不见有人回船上来。

  纪士信心想,不好,中了金蝉脱壳之计!立即跑到驻在附近的409团1营,给剿匪指挥部打电话,详细汇报了情况。

指挥部首长做了相应部署,并命令409团参谋姚文奇参与抓捕王春晖的行动。

  在江边码头,姚参谋和纪士信对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

王春晖和副官,伪甲长和船主,无疑已经弃船而跑。

王春晖为缩小目标,摆脱追踪,必定要单独行动。

但由于身上有伤,行动不便,不论在衡阳藏匿,还是逃往他处,还得找人帮助。

纪士信抬头望见码头不远处有家三轮车出租公司,便断定他们坐三轮车转移可能性极大。

在三轮车工会的帮助下,几乎走访了所有在码头附近拉客的三轮车工人,终于找到了被掐断了的线索:3天前,那装萝卜的小划子刚到衡阳,王春晖就甩掉了伪甲长,和副官坐三轮车去了衡阳西郊一所美国人开的医院。

  第二天一大早,姚参谋和纪士信就带着战士赶到了医院。

这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医院,美国人早已撤离,但政治情况依然复杂。

王春晖来到医院,必然避不开看门人,所以先从门卫那里找线索。

门卫是个60多岁歪眉斜眼的干巴老头。

纪士信问他几天前见过两个伤了腿的病人没有,门卫老头冷冷回答:“不记得。

”然后便一问三不知。

姚参谋见状,只好直接去找院长。

院长见有解放军来找人,不知发生什么事,格外紧张,逐个查找了所有病房,但没发现王春晖。

院长提醒说,如果来看过病,病历上也许有记载。

果然,在12月19日的外科门诊病历上,找到两个枪伤部位与王春晖和副官相同的病人,只是那个左膝负伤的人名变成了“朱洪轩”。

当天值班的医生回忆说:“这两个人自称是从战场附近路过,被子弹误伤的。

”从医生提供的相貌特征来看,可以断定那两个人就是王春晖和副官。

  纪士信又找来门卫老头,交代了政策,讲清利害关系。

门卫老头承认收了钱,为王春晖雇过一辆三轮车,并交代了从医院离去的大致方向和时间。

  当晚,三轮车工会召集紧急会议,很快找到了那位送王春晖的三轮车工人。

那位工人回忆说,19日下午,他送两个腿上有伤的人到城北郊区位于湘江畔的一个行人稀少的地方,旁边有间草房。

第二天清晨,行动小组赶到了破草房附近。

破草房内住着一位老人。

由于这里平时很少有人来,所以老人对见过的人记得十分清楚。

他说,那天下午,一辆三轮车送来两个瘸腿人。

两人下车后坐在江岸,吆喝下行的船只捎个脚。

后来有两条装煤的大船靠了岸,把他们接上去了。

老人说,那两条船是开往长沙去的。

  剿匪指挥部根据报告立即作了紧急部署,指示担任长沙守备任务的138师和驻湘江沿线重要码头的部队加强警戒,同时命令追捕行动小组火速拿出追捕方案。

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王春晖是湘乡人,离开衡阳后的去向有两种可能,一是回湘乡老家,二是去长沙隐藏。

那么王春晖既可能在株洲下船去湘乡,也可能在长沙上岸。

最后一比较,觉得长沙刚解放,国民党地下势力尚未肃清,比较适宜藏身,王春晖去长沙的可能性最大。

  行动小组开始打算乘汽船追赶,但江中船只太多,每一艘船又必须检查,边检查边追赶,到了长沙,说不定王春晖早已逃之夭夭了。

当时从衡阳到长沙大约需要八九天时间,而王春晖已乘木船走了4天。

于是决定改追为堵,1排战士留在衡阳待命,姚参谋、纪士信和通讯员三人先乘火车到长沙,在码头实施堵截。

  25日晨,三人出了长沙火车站,穿街过巷来到了江边。

只见宽广的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纪士信心想,在码头上堵,恐怕也不是办法。

姚参谋也有同感,说:“这么多船,王春晖不上岸,搜都没法搜。

”纪士信提议在长沙上游,选个江面较窄的地方,设下关卡,逐船检查。

姚参谋表示赞同。

通过查阅军用地图,走访老渔民,了解到长沙上游30余公里处的易家湾,江面仅宽300余米,是个截查过往船只的好地方。

于是,从守备长沙的第46军138师调了一个排的战士,当天下午就乘卡车到了易家湾。

  傍晚,一张捕获巨匪的大网,在易家湾的河道两侧布置就绪。

  直到12月29日,仍不见王春晖乘坐的木船的踪影。

纪士信不免有些紧张,反复扳着指头掐算:王春晖19日傍晚上船,由于夜间船只不行驶,就算20日从衡阳出发,这一两天也该到长沙了。

焦虑之中,太阳快要落山了,易家湾上游又出现了两张帆影。

纪士信不由得心头一动,凭着直觉,断定王春晖就在这两条船上,下令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两条船进入检查点上游400米的警戒区时,两岸值勤战士发出了靠岸检查的命令。

但是船工却装聋作哑,毫不理会。

别的船只听见命令就立即靠岸,这两只船竟然不服从命令,这更加引起纪士信的警觉。

船越驶越近,纪士信跑到高处一看,船舱里装的全是煤。

纪士信顿时心里一阵暗喜,随即命令全排战士摆出向船射击的架式,喝令船工将船靠岸。

  船工望着岸边一排乌黑的枪口,害怕了,不得不把船靠岸。

十几个船工一齐挤到了船头上,接受检查。

可是两条船都没检查出什么问题。

纪士信来到船头放工具的小舱前,顺手搬动盖板,瞪大眼睛顺缝往下看,里面侧身躺着的正是王春晖的副官。

既然副官在,王春晖肯定混在船工们中间。

纪士信叫船工们把裤腿卷到膝盖上。

这下,狐狸露出了尾巴。

纪士信走到一个秃头和尚前,猛地用枪顶住他的后脊,厉声地问:“你就是朱洪轩吧?”王春晖闻声瘫软在甲板上。

  巨匪王春晖终于落入法网。

  纪士信率追捕行动小组历时10天时间,行程400余公里,从耒阳追到衡阳,从衡阳追到长沙,最终将军统中将特务王春晖擒获。

为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中南军区给纪士信记大功两次,给1排全体战士纪大功一次,授予纪士信“战斗英雄”称号。

纪士信光荣出席了1950年全国英模大会,成为全国闻名的英雄。

  1950年4月8日,湘南剿匪指挥部和地方政府在衡阳召开了公审大会。

会后,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匪首王春晖。


标签: 湘南  剿匪  抓捕  悍匪  王春晖  春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