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李靖为何会被李渊痛恨?差点就被斩首,却被李世民救了

cht 2023-04-30 6次阅读

第五章 大唐开国 第十节 军神李靖

北方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唐军的南方军团也在为能尽早将支离破碎的中央帝国合而为一而努力奋战。

南方战场上,有一个人对唐军的最后获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人就是在评书中身为“风尘三侠”之一的李靖。

他在传说中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

真实的历史中,李靖虽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即便是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如李靖这般神奇的将领也屈指可数。

李靖,公元571年出生在一个关陇贵族家庭。

他的祖父李崇义是西魏的殷州刺史、永康公,父亲李诠是隋帝国的赵郡郡守。

李靖长相俊美,《旧唐书》说他“姿貌瑰伟”,《新唐书》说他“姿貌魁秀”。

他从小与众不同,少年老成、文武双全,不但精通书史,对于兵法更是有极深的造诣,用天才称呼他绝不为过。

他那隋帝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舅舅韩擒虎称赞他道:“现在能跟我讨论孙子、吴起兵法的也只有这个人了。

”在兵法中早早显露出天赋的李靖,在仕途上却是以文官为起点。

在当时,贵族子弟长大成人后可以依靠父祖的功劳、官位、爵禄进入仕途,这种制度被称为“门荫”。

李靖出身的“陇西李氏”,在北魏就被定为一等高门,年仅十六岁的李靖因为家族的“门荫”早早坐上了长安县功曹的位置。

长安是隋帝国的首都,李靖等于是首都首区的人事领导,从九品官员。

这种工作要处理的事情纷繁复杂,需要极高的智商跟情商,跟兵法更是完全不搭界。

天才毕竟是天才,李靖如“锥处囊中,锋芒毕露”,很快得到了朝廷大员们的褒奖。

隋帝国四大名将之首、大权臣左仆射杨素就拍着床对李靖说:“我这个位置迟早是你的。

”这段轶事被后人附会写成了传奇故事《虬髯客传》,红拂女与李靖的爱情故事从此家喻户晓。

要说杨素真有识人的眼光,日后李靖还真坐到了与杨素相同的位置,战绩上更是远远超出杨素,甚至死后亦谥号“景武”,与杨素一模一样。

如此巧合,恐怕当初说出此番话的杨素也未曾料到。

【韩擒虎像,(538年—592年),原名擒豹,据说他在十三岁时生擒过一头猛虎,于是改名为擒虎。

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李靖舅舅。

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

北周时,任都督、刺史等职,袭爵为新义郡公。

攻陈俘后主陈叔宝。

因功进位上柱国大将军。

本职工作出色,又获得了朝廷大员的赞誉,李靖的仕途起初一帆风顺,由从九品的长安县功曹开始,历任正七品的殿内直长、从六品的驾部员外郎,官位一直稳步上升。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李靖应该会作为京官稳步上升,最终迈入朝廷的最高层,实现杨素的预言。

现实却与李靖开了个大玩笑,就在他仕途得意之际,长兄李药王在对突厥的作战中遭遇惨败,为此受到牵连的李靖被贬出京城,原先一片坦途的前途一下子变得荆棘密布。

李靖一开始被发配到汲县当了一个小县令,此后又历任安阳和三原县的县令。

年年考绩都是最佳,回到中枢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对一般人来说,干个大县的父母官已是非常不错了,可对李靖这样精英中的精英,又有一定家庭背景的人来说,这段经历可以说潦倒至极。

唐人笔记中有这么一段有趣的传闻:话说李靖在失意之时路过华山庙,听说那里的神仙很灵验,便特地赶去,在神灵面前信誓旦旦地许愿,神情声色激动慷慨,连旁边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

转身离开庙门的时候,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大叫:“李仆射慢走。

”李靖回头看时,并无人说话。

这段传闻虽说杜撰成分比较大,但很是能说明李靖从人生的高峰跌入低谷时的郁闷心情。

【红拂女像,张大千绘,传说红拂女姓张,名初尘,风尘三侠之一,江南人氏。

父亲为陈朝大将张忠肃,被隋将史万岁所杀,母亲是江南吴兴大户沈家的女儿,被隋帝杨坚赏赐给杨素,因带一女,在杨素府充当乳娘,红拂女从小在杨素府长大,后成为杨素府歌妓。

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后对李靖一见倾心,逃离杨素府嫁于李靖,又与虬髯客结为兄妹。

最终帮助李唐夺得天下成为一品夫人。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李靖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典型。

李靖从一个少年得志的神童,历经沉浮,最后当上马邑郡丞的时候已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

马邑处于与突厥交锋的最前线。

此时的隋帝国因为杨广的倒行逆施变得风雨飘摇,北方突厥实力空前强盛,号称控弦六十万,虎视中原,隋帝国却因三次征伐高丽均告失败导致国力大损,边境兵力捉襟见肘。

隋末郡丞权力很大,张须陀便是以郡丞的身份获封河南讨捕大使,带兵讨伐各路“盗贼”。

李靖的角色一下子从一个文职官员变成了前敌指挥。

半辈子的行政内政工作干下来,李靖还能如少时与舅舅韩擒虎论兵时那般挥斥方遒么?答案是肯定的。

隋唐年间讲究的是文武合一、允文允武,不像后世那般重文轻武。

即便是在落魄之时,李靖也未放弃研究兵法,这样才最终臻于大成。

他依托马邑这个只有四千户的边塞小城,顽强抵抗住了突厥人一波波强力攻势,号称是“以德安连,长城弛柝,运奇料敌,合境无尘”,干得是顺风顺水。

在那个中原被突厥压迫、被各路盗贼袭扰的年月里,李靖能做得如此出色,实在是不容易。

{!-- PGC_COLUMN --}

李靖的超强能力,很快受到山西地区最高领导人李渊的关注。

当然,与其说是李渊关注,还不如说是受李世民所关注。

心生叛意的李渊正在需要人才的时候,负责笼络各方豪杰的便是李世民。

论慧眼识英雄,李世民实在要比他老子强太多,李靖便是李世民重点拉拢对象之一。

此时李靖对隋廷并未完全失望,依然有着忠诚之心。

上司心怀异志,此地迟早成是非之地,李靖明白马邑是待不下去了,因此找了个机会不辞而别,回到了长安家里。

李靖这一走,马邑的权力体系立刻出现空白,结果给刘武周找到了空子,杀了太守王仁恭,自立为王。

要是李靖还在马邑,也许历史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李靖出身贵族,在长安熟人不少,一见他突然回来了自然纷纷询问缘故。

李靖也不隐瞒,就说:“李渊这老小子恐怕要造反,我怎么还能继续待在那里啊?”于是李渊要造反的消息不胫而走。

李靖实在没有想到,这一说给自己惹下了多大的祸。

李渊成功攻下长安之后,自然有人出首告密,李靖在家被逮个正着。

李靖的罪过非常大,他走漏的消息使得李渊的企图被官府提前知晓,导致李渊的第五个儿子李智云被杀,李建成、李元吉、李神通、柴绍等李氏家族成员也差点被包了饺子。

当然,消息走漏并不完全是因为李靖,但能抓到的现行只有李靖一人。

李渊对其恨之入骨,立马就要将李靖斩首示众。

李靖不甘坐以待毙,临刑之际大喊一声:“公兴义兵,欲平暴乱,乃以私怨杀壮士乎!”可能上天也不愿意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天才人物如此丧命,这一声正被李世民听到。

深知李靖能力的李世民拼命为李靖求情,希望留下这难得的人才,这样才堪堪救了李靖一命。

李智云被杀这件事,其实有着浓浓的阴谋感。

以李氏的在关中的势力,官府前来抓捕之前早有人密报了李建成。

李建成出逃之际,带了李元吉,还通知了柴绍夫妇等人,却偏偏漏了五弟李智云,导致其被杀,这个唯一被漏掉的弟弟恰恰并非李渊的正妻窦氏所生,而是偏房万氏所生。

李渊对这个万氏十分敬重,后来封其为贵妃,后宫中的事情都会一一咨询她,但却再也没能有第二个孩子。

李世民之所以救下李靖,恐怕也是不屑李建成当年的行为吧。

李渊对敌人杀伐果断,暂时不杀李靖不过只是给儿子李世民一个面子,并不代表真的不再记恨,更别提还有个万贵妃整日吹枕头风。

之后李靖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其间并未显山露水。

估计是李世民身边的优秀将帅太多,李靖觉得自己是戴罪之身,不好锋芒太露招人嫉恨,因此中规中矩干自己的分内事,可这样恰恰为他自己招来了祸患。

李渊一看李靖没啥利用价值,觉得机会来了,将其调离李世民身边,随便给了李靖几个人,让他去讨伐反王萧铣。

李世民也因李靖并未立下足够分量的功劳,没法力保。

萧铣是当时几个著名的反王之一,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麾下号称四十万众。

让李靖仅仅带着几个人去平萧铣,这已不是暗示,而是明着要取李靖的性命。

出乎李渊意料之外,这种挟私报复的行为恰恰给李唐王朝的南方战场派去了个大救星。

李靖南下的时间当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这年上半年唐军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形势一片大好,到了下半年就突然风云变色。

刘武周与宋金刚联合突厥人攻陷李渊起家老巢太原,兵锋直指关中。

窦建德则将河北唐军几乎一网打尽,李神通、魏征、同安公主等均被俘,李世勣投降。

原先已投唐的徐圆朗投靠了窦建德,朱粲转投了王世充。

整个李唐王朝的北方战场一片糜烂。

屋漏偏逢连夜雨,北方战场形势危急,南方也同样不好过。

由于南方少数民族众多,当唐军渐渐控制不了局势之时,各个少数民族头领开始暴动,割据荆楚的反王萧铣也趁势大举进攻。

对此,李靖就像是个人形灭火器,一路消灭各种问题。

首先他路过金州(陕西安康)时,控制这一带的庐江王李瑗正被邓世洛率领的数万蛮贼打得焦头烂额。

李靖帮其出了几个主意,轻松击败了这些蛮贼。

帮李瑗料理了金州之事,李靖再度赶路,紧赶慢赶赶到了硖州(今湖北宜昌),在这里停下了脚步。

此时萧铣大兵压境,就凭李靖这几个人想要完成任务简直是笑话。

负责硖州战事的硖州都督许绍被打得焦头烂额,见到李靖如捡了个宝一样,立刻委以重任。

有了李靖的帮助,硖州战局立刻好转,许绍不但接连击败萧铣手下大将杨道生,破坏了萧铣派部将陈普环率舟师绕过硖州,逆江直上三峡进攻巴、蜀的计划,还抓住了陈普环。

虽然历史并未记载李靖此时的具体表现,但以许绍对李靖的看重而言,李靖在硖州一线的防御战中必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李靖的帮忙,许绍是轻松了,李渊却不乐意了。

他不知道李靖这一路上到底做了多少事,只是暗中命许绍将李靖给干掉,罪名是现成的“迟留不进”。

李渊不清楚李靖的能力,可许绍再清楚不过,没有李靖,硖州战场还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于是力保李靖。

许绍与李渊是老同学,关系特别好,有他出面,李渊也不得不卖个人情,李靖的小命再一次被保了下来。

李靖与萧铣军奋力作战之际,驻扎在夔州(四川奉节)的南方唐军总司令赵郡王李孝恭也因整体战况屈居劣势而处于困境当中。

一个叫冉肇则的四川少数民族首领不但攻陷了通州,甚至开始围攻李孝恭的大本营夔州。

唐军不是对手,屡次战败,坐困愁城。

李靖恰恰于此时带了八百人奉命赶往夔州。

到达后他发现夔州正被围攻,唐军被打得几乎出不了城。

这要换了别人也许就原路退回找援兵去了,可对李靖来说,简直是老天送到手上的功劳。

他立刻率手下这八百人突袭冉肇则的大营。

冉肇则以夔州的唐军为主要对手,完全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人如此胆大包天,措不及防之下被李靖一举打破大营,慌忙撤退。

李靖又算准了冉肇则的退路,率军急行,抢先在冉肇则的退路上设伏,阵斩冉肇则,俘获敌军五千人。

这一连串组合拳让敌人目不暇接,还没反应过来便被打倒在地,实在彰显了李靖用兵的大师风范。

【李孝恭像,(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

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此战是李靖有详细记载的第一仗。

究其过程,李靖用兵的某些特质已初见端倪,首先是在对形势详细分析之下的行险,用李靖的话就是用奇兵进行闪电战。

这种行险看似冒险实则安全,往往给敌人造成出其不意地致命打击。

其次是一招得手便穷追猛打,不论直接追击还是埋伏,总要将敌人完全打倒才收手。

这一仗终于让李渊认识到李靖的巨大价值,他一边对自己的臣子吹嘘道:“我听说用人使功不如使过,现在李靖果然就是这样。

”一边下诏给李靖说:“你好好干,不要怕没有富贵。

”还特别写了一封私人信函,里面说:“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情我早忘记了。

”其实哪里是早忘记了,简直是无时不刻铭记在心头才对。

李靖这八百破五千的事情做出来,立时成了香饽饽。

被南方战事搞得焦头烂额的李孝恭手上正缺大将,见到手下居然还有李靖这等人才,还不抓紧不放?立刻挖了许绍的墙角。

李渊见到李靖还真是有大才,也顺水推舟,任命李靖为李孝恭的行军长史(类似总参谋长),帮助李孝恭平定南方。

李靖经此一回也知道再藏拙那真是自寻死路了,加上李孝恭手下也没啥名将,李靖可以自由发挥,因此两人配合得非常默契。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夏,李世民在洛阳决战中取胜,王世充、窦建德被消灭,唐军得以全力对付萧铣。

此时唐军控制了长江上游,萧铣的势力在长江中游,要发动进攻,从四川顺江而下最为方便。

李靖恰于此时向李渊献上了十条攻打萧铣的计策,李渊一见大喜,顺势任命李孝恭为进攻萧铣的总指挥,在夔州打造军舰,练习水战,准备全面进攻。

实际上整个军事行动的实际策划者和指挥者都是李靖。

八月,唐军的人

员器械粮草战船均已就绪,李靖统帅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下。

荆郢道行军元帅、庐江王李瑗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对萧铣发动总攻。

唐军整装待发时恰逢长江水暴涨,三峡行舟实在太危险,唐军众将都担心水势险恶,建议水退后再出击。

李靖力排众议,说:“兵贵神速,我们此时集结大军,萧铣尚未知晓,如果趁江水上涨突然杀到萧铣的城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必然能擒获萧铣。

这么好的机会绝不能错过!”最终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意见,亲率两千艘战船冒险出击。

可能唐军的战船修得坚固,或者是水手经验老道,长江的洪水并未给唐军造成多少损失,没有出现船覆人亡的悲剧。

因为是顺流而下,洪水反而极大加快了唐军的行军速度,完美地达到了突袭的效果。

萧铣正如李靖所说的那样认为江水暴涨,根本没有防备。

因此唐军一举攻克了萧铣都城江陵的门户荆门、宜都二镇。

唐军这一下给萧铣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

萧铣的军队大多散在各地屯田,突然遭到攻击之下,萧铣手边甚至没有可用之兵,狼狈可想而知。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萧铣手下大将文士弘领精兵数万驻扎在清口,见形势危机立刻率军增援,九月与唐军会战于夷陵。

李靖见文士弘来势汹汹,便向李孝恭进言,说文士弘骁勇,手下士卒健锐,又是拯救危亡而来,士气正盛,唐军不易与其争锋。

应将船停泊于南岸,避而不战,消磨他们的锐气,然后可以一战而定。

李孝恭毕竟年轻气盛,听不得这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

又怕萧铣的救兵从各地赶到,因此不听劝阻坚持出战。

一打之下果如李靖所料,文士弘部奋勇拼杀,唐军大败,李孝恭率部撤向南岸。

因为意见相左而被留下守营的李靖早预料到这种情况,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趁唐军失败后敌军大肆争夺战利品,阵型散乱的时候,李靖立即发兵反攻,一下子打垮了文士弘部。

此战唐军缴获舟舰四百余艘,敌军被斩首或溺死近万人。

李靖毫不给对手喘息之机,又率轻兵五千为先锋,杀至江陵城下,连破萧铣手下骁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卒四千余人,勒兵围攻江陵。

梁国已无力继续抵抗,李孝恭率主力亦赶到到江陵城下,将梁国的首都紧紧包围。

萧铣手边实在是没有部队,无力防卫江陵这种大城,索性放弃城外阵地,收缩兵力全力防卫城池。

唐军不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江陵的外城和水城。

水城是江陵的水军基地,唐军在此缴获了大批没有来得及逃走或销毁的梁军舰船。

水军的舰船是很贵重的战利品,唐军众将都很高兴。

不料李靖居然下令放弃所有俘虏的舰船,任由它们在长江里顺流而下。

诸将都困惑不解,认为缴获敌船,正好充当军舰,为何却遗弃江中,以资敌用?李靖解释道:“梁国下游的援兵即将赶到,而我军攻克江陵尚需时日。

如今深入敌人腹地,一旦腹背受敌便会全军覆没,这些船只要了也没用。

如果让这些船只顺流漂下,梁国援军见到一定会误认江陵已被我军攻克,如此必会迟疑不前。

如此我军才能放心攻城,让敌人统统变成无本之木。

”李靖的疑兵之计果然奏效,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

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将赴江陵朝见,行进途中听说萧铣已败,便都到李孝恭营中投降,解除了唐军的后顾之忧。

江陵被唐军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见内外隔绝,外无援兵,城内又难以支持,走投无路,只得开门投降。

不过这萧铣很有趣,投降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大义的名分。

他哭哭啼啼说了一番话,大意是上天不保佑梁国,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因此要杀就杀我一个,别祸害百姓。

看着好像挺悲天悯人,其实还是怕死,期望自己的自首情节能让李渊饶他一命。

这招对腹黑老辣的李渊一点用都没有,最终萧铣依然被处死。

因为萧铣的投降,唐军顺利进入江陵。

因文士弘的奋力作战,唐军损失不小,好不容易打下江陵,众将都叫嚣要大肆劫掠一番。

这时李孝恭和李靖保持清醒,坚决制止这种不顾大局的行为,宣告梁军将士各为其主,并没有罪,不得追究责任。

江陵虽投降,梁国各路援军已有十余万人赶到江陵附近,萧铣只要再多坚持几日,战局其实可以改写。

如今虽大局已定,但如果唐军在江陵作出赶尽杀绝的行为,周围这十余万梁军只怕不可收拾。

由于李孝恭和李靖保持了克制,唐军在江陵城内秋毫无犯。

消息传出,梁国旧将放下心来,各地纷纷主动投降,唐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了萧铣的全部领地。

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师,仅用两个月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后梁,战功卓著。

李渊诏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

攻取江陵的战斗,表现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得到了李渊的进一步倚重。

战事刚一结束,李渊即擢任李靖为检校荆州刺史,命他安抚岭南诸州,特许他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这年十一月,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今属广西),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

大首领冯盎、李亮度、宁真长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靖都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

自此,“岭南悉平”。

李渊下诏劳勉,授任李靖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李靖认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因此唐军必须一面对当地进行礼乐的教化,一面展示唐军的兵威,这样才能改变当地自行其是,不尊朝廷的局面。

他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八月,辅公祏趁杜伏威去长安“出差”,发动江淮军叛唐自立,自称皇帝,国号宋,以丹阳为都城,淮南江东等杜伏威旧地全部脱离唐朝。

辅公祏同时还四处出击,扩大地盘。

杜伏威也算是隋末反王中比较著名的一个,他与辅公祏是发小,可说是刎颈之交。

与其他反王相比,杜伏威真正的贫农出身。

如果不是辅公祏偷了只羊给他,他连生存都有问题。

当时杨广的法令规定,偷一文钱都可以被杀头,何况偷羊?这两人便走上了造反的道路,那一年杜伏威才十六岁。

杜伏威此人打仗十分勇猛,又能服众,很快在江淮打下一片天地。

之后几经沉浮,与江淮周边的各大势力如隋廷官军、李子通等交战,发展得越来越好。

风生水起之际,杜伏威做了一个其他人都料想不到的决定——于武德二年向李渊投诚。

要知道,武德二年是李唐王朝最艰难的年份,杜伏威能够果断作出这样的决定,除了证明其眼光好之外,只能说他实在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

向李渊投诚之后,杜伏威的发展依然顺风顺水,很快扫平了所有反对势力,一统江淮。

与此同时,李世民在洛阳大战中打垮窦建德,又顺势消灭徐元朗,陈兵江淮边界耀武扬威。

当此之时,隋末蜂起的各路反王大多已经烟消云散,梁师都、高开道、徐圆朗之辈或僻处边疆,或灭亡在即,唯一还能对李唐王朝构成威胁的就是杜伏威。

杜伏威自然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心中十分不安,担心成为下一个进攻目标。

为免嫌疑,他索性上书李渊,请求入朝。

这件事做得非常道地,李渊很满意,给了杜伏威一个太子太保的高位,地位甚至在李元吉之上。

如果以后平平安安地没事发生,杜伏威可能会在长安当一辈子没有实权的“高级领导”,安享晚年。

他没想到,他的刎颈之交辅公祏却在此时捅了他一刀。

辅公祏与杜伏威是刎颈之交,在军队中的地位几乎相同。

辅公祏比杜伏威年纪大,杜伏威还得称呼他兄长。

像这种双头制的势力,最终总会发生权力分配上的问题,这两人也不例外。

因为被猜忌,辅公祏最后被剥夺兵权,仅给了个仆射的职位,让他去管理内政。

辅公祏与杜伏威不同,他一直野心勃勃。

杜伏威在时,他韬光养晦,等杜伏威去了长安,他立马伪造杜伏威的书信,发动兵变。

辅公祏打着杜伏威的旗号造反,可把身在长安的杜伏威给坑了。

李渊刚刚将杜伏威立为榜样,不好公然抓捕,于是杜伏威在这年莫名其妙地误食方士丹药而亡。

至于是不是真这样,那只有天知道了。

辅公祏的叛乱让李渊为之震怒,急调各地精兵前往镇压。

由于时年七月突厥全面进攻,李建成与李世民都被派去巩固北部边境还没回来,所以这次军事行动以李孝恭为主帅。

考虑到李孝恭与李靖是黄金搭档,李渊又从岭南紧急召回李靖担任副帅,之下还有李世勣、张镇周等七员大将,阵容可谓豪华。

李孝恭在出兵前宴请众位大将,据说酒杯里的酒忽然变成了血红色,大家莫名惊诧,担心是不祥之兆。

李孝恭面不改色,声称那是辅公祏授首的预兆,随后将杯中液体一饮而尽,众将悦服。

如果传说是真,可能是李孝恭为了鼓舞士气弄了杯葡萄酒来装样子,也可能是辅公祏派了奸细来吓唬人。

不论如何,由于主帅李孝恭的豪迈表现,唐军怀着必胜的信心出发了。

面对士气旺盛的唐军,辅公祏不是对手。

战到武德七年春,唐军已渐渐压制了辅公祏,迫使其转为防守。

辅公祏沿江布防,派冯慧亮领三万水军驻扎在当涂县博望山,从梁山用铁索横亘长江,以阻断水路;又派陈正通领三万步骑兵在青林山修筑要塞坚守,抵挡唐军。

江淮军素来剽悍,又占据水陆有利地形坚守不出,唐军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面对这个乌龟壳,李孝恭很是急躁,打算以主力绕路袭击辅公祏的都城丹阳,大概是想重演破萧铣的历史。

李靖却认为丹阳守军众多,城池坚固,以唐军的战斗力,即使冒险突袭也很难立即攻克,到时冯、陈两路人马回援,唐军可能被包围在丹阳城下,这计划太过冒险,不宜采用,因此坚决反对。

【李靖像,(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

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着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李靖是诸多将领中唯一可以和李世民媲美军功的人,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终生无大患。

经过一番商议,李靖认为辅公祏精兵已尽在博望、青林,只要能消灭他们,必然能使敌人士气崩溃,到时丹阳守军再多也毫无战斗力。

于是,李孝恭决定放弃袭击丹阳的方案,全力消灭眼前的敌军。

辅公祏军占据地利,如一直坚守不出,唐军确实无法取胜。

对此李靖使出一招诱敌之计,先派人去敌人阵前百般辱骂,再派战斗力不强的部队去攻城,打了几下打不过,立刻转身逃跑。

辅公祏军终于中计,忍不住出来追击,结果落入了唐军的陷阱。

早已埋伏好的唐军主力冲杀出来,迫使辅公祏部野战。

唐军在野战上的优势让辅公祏军很快溃败,博望、青林两处都被攻克。

李靖乘胜追击,亲自领兵进攻丹阳。

果然如李靖所料,主力的溃败决定性地打击了辅公祏的士气。

辅公祏在丹阳还有数万守军,竟然不敢一战,全军放弃丹阳向会稽撤退,希望能与兵部尚书左游仙的兵力汇合。

李靖派李世勣追击,穷追不舍。

辅公祏逃到句容县时身边只剩下几十名心腹。

落水狗人人爱打,不用唐军动手,辅公祏属下为了戴罪立功,抓住他献给了唐军。

这种部下对上级的出卖在隋末屡见不鲜,如李轨、刘黑闼、高开道等人都是被手下卖了,失败者是很难要求属下保持忠心的。

不过这些人也过分,不干了可以自己开小差,也可以去投降,这都不算没道德,如果为了自己的富贵将主子抓起来献给敌人,难免让人寒心。

偏偏中国历史中这种没良心的事多得无法统计,真让人不知该如何评论。

李渊对李靖的信任获得超额的回报,光平萧铣就获得了九十六州土地,六十余万户人民。

加上后来平定江淮,根据后来的测算,李靖打下的土地与人口占到了当时整个唐朝的四分之一强。

李靖再不是李渊的憎恶对象,反而成了超级法宝。

平定江南之后李靖不但被大加封赏,更被李渊赞为“萧铣、辅公祏之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评价极高。

大家有什么有趣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标签: 唐朝  名将  李靖  为何  会被  李渊  痛恨  差点  就被  斩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