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战争:鄱阳湖大战,朱元璋一战定乾坤,擒杀枭雄陈友谅

cht 2023-04-30 6次阅读

至正十七年,在徐寿辉帐下的陈友谅成功夺权,成为了朱元璋最为强大的对手。

此后仅仅两年的时间里,陈友谅就指使部将杀掉了徐寿辉,成为了徐寿辉政权的实际领导人。

此时的陈友谅对盘踞在应天的朱元璋可以说是虎视眈眈,大有吞并朱元璋之意。

而朱元璋对陈友谅火速发展的势力也是忧心忡忡,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无疑是自己最为强大的对手。

元末的乱象环生缔造了这几位乱世雄主,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竞相追逐,谁先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陈友谅此后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在长江两岸进行疯狂的攻城略地,安庆、池州接连被陈友谅攻占。

随后陈友谅带领大军亲自拔掉了太平,大军徐徐推进到了采石。

顺长江而下的陈友谅很明显给朱元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陈友谅如此之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解除朱元璋在应天附近的一部分防御战线,进而让自己能够有攻打应天的机会。

为此,陈友谅开始和东面的张士诚密谋,准备两大势力合力围攻朱元璋。

看着陈友谅咄咄逼人的态势,朱元璋内心的惊恐可想而知。

而且陈友谅要马上进攻应天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朱元璋的大帐之内几乎疯了,更多的人想到不是和陈友谅交战,而是放弃应天之地,另求发展。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行军统帅的冷静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朱元璋在大家都退出大帐之后,就开始和素有“在世诸葛”之称的刘基商量对策。

对于朱元璋来说,不仅仅是陈友谅的问题,东面的张士诚也一样让他忌惮。

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两个人才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场仗一旦打起来,先打谁、谁先出手就变得至关重要。

朱元璋所在的应天之地地处长江的下游,而陈友谅屯兵之处恰恰位于朱元璋的上游,如果陈友谅真的顺江而下不到半日就能够抵达应天之地。

这种地理的劣势就让朱元璋显得相当的被动,只能进行被动的防御战略。

而且朱元璋现在还无法确定陈友谅和张士诚谁会主动发起进攻,唯一最为合理的办法就是诱使劲敌陈友谅先出兵,然后朱元璋和这两大势力利用时间差攻打双方。

这样一来,即便是陈友谅和张士诚联手攻击朱元璋,张士诚的行军速度必然没有陈友谅快,只要能够把握好他们双方进军的时间差,朱元璋就能够集中全部的兵力来全面对战陈友谅。

其实对于朱元璋而言,即便是张士诚实无远图也好,陈友谅性姿骄狂也罢,这场三大雄主之间的较量其实就是一场赌博,谁胜谁赢,一切还未可知。

为了能够诱使陈友谅快速的出击,不至于拖沓时日,朱元璋让部将康茂才以诈降之计诱使陈友谅出兵,陈友谅信以为真的统兵到江东桥和康茂才准备合兵一处,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火速展开了军事部署,准备一次性解决掉屡屡骄狂的陈友谅。

朱元璋后方指挥,在江东桥设下伏兵,诱杀陈友谅

当陈友谅带领大军抵达江东桥之后,朱元璋所设下的伏兵火速朝着陈友谅的军队围了过来,陈友谅看着自己陷入了包围圈,开始带领着军队迅速突围,最终跑到了龙湾之地和朱元璋的军队展开了大战,陈友谅再一次被大败。

无奈之下的陈友谅只能夺船而逃,可是刚刚逃到慈湖的时候再一次被朱元璋的军队打的大败。

陈友谅看着节节败退的军队,想了一个全新的办法:

弃城而求自保。

这样一来,朱元璋的军队一定会进城驻防而放弃对自己的追缴,果不其然陈友谅在放弃太平城的之后,终于摆脱了朱元璋军队的追击,陈友谅在万分惊险的情况下,侥幸逃回了江州,朱元璋趁势攻占了安庆城。

这一仗的大胜让朱元璋信心大增,可是,一年之后的陈友谅陈一次卷土重来,出兵强行攻占了安庆。

安庆城陷落,朱元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亲自引兵救援,准备夺回安庆城。

可是双方交战一天,互有胜负,但是朱元璋未能攻陷安庆城。

此时神机军师刘基再一次劝朱元璋放弃对安庆的进攻,直接拿下陈友谅的老巢江州。

如此一来,安庆城自然不攻自破,朱元璋大喜,带领军队向西奔袭江州,陈友谅在毫无准备之下逃亡到了武昌。

陈友谅屡屡败于朱元璋之手,心中大为恼火,开始下令督造战船,准备再一次进攻朱元璋。

可是,恰恰是这个时候,朱元璋也受到了来自张士诚的威胁。

北方的刘福通一直以来的朱元璋最好的屏障,可是此时东边的张士诚趁机却围攻刘福通所在的安丰,安丰被围之后,刘福通开始断粮,形势相当危急。

况且此时的朱元璋名义上仍然是刘福通所拥立的韩林儿的部将,如果不去解救安丰,那么自己一定会落得腹背受敌的艰难境地。

安丰是朱元璋西北方最后的屏障,不仅仅阻拦着张士诚的红巾军,而且还阻拦着元军部队。

安丰失守,朱元璋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加的危险,但是刘基坚决不同意朱元璋援救安丰,因为此时正和陈友谅处于对峙阶段,一旦朱元璋引兵援救安丰,陈友谅势必会选择攻取应天。

两难之际的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去援救安丰。

本来朱元璋诱使陈友谅主动进攻是为了避免自己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可是如今仍然要面临这个艰难的问题。

其实从很多方面我们都能看的出来援救安丰是此时最好的办法。

安丰城一旦被张士诚攻破,张士诚和元朝军队势必会联合南下进攻朱元璋,那样一来朱元璋就不是两线作战了,而是三线作战的困境。

值得庆幸的是,朱元璋在向安丰出兵之后,陈友谅没有直接带兵攻打应天,而是迅速征调大军逼近洪都,并且趁机攻占了吉安、临江等地。

但是围攻洪都似乎成为了陈友谅一生之中的噩梦,洪都被陈友谅围攻了整整八十五天,陈友谅仍旧被死死的挡在了城外。

此时,朱元璋也亲自统帅二十万大军前来救援洪都城,陈友谅将所有的部队全部屯集在了鄱阳湖上,准备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大战。

近八十万大军屯集在了鄱阳湖上,这种盛况极其的少见,而这一仗也成为朱元璋定鼎天下最为精彩的一场大仗。

为了能够一战定乾坤,朱元璋开始了较为详细的作战部署:

扼制湖口,阻断陈友谅的退路,将他困在鄱阳湖中洪都城作为后勤补给,稳定后方编制冲锋队,利用火攻方式烧掉陈友谅的巨大战船

朱元璋之所以采用火攻的方式,是因为陈友谅将所有的战船都连接在了一起,这无疑为朱元璋的提供了机会。

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朱元璋的军队处于劣势,可是朱元璋的小船却无比的机动灵活,而陈友谅却由于战舰太过于庞大,无法进行有效的进攻,只能被动的进行防御。

朱元璋的军队分批引火冲向陈友谅的巨大战船,无数的战船沉浸在了鄱阳湖中,陈友谅看着已经有败退的迹象,准备从湖口之地撤军回到武昌。

可是,抵达湖口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后路早已经被朱元璋封死,在泾江口战船中的陈友谅刚想出船指挥这场突围,不料一支飞箭贯穿了他的头颅,陈友谅当场毙命。

鄱阳湖大战以朱元璋的艰难胜利而宣告彻底结束。

朱元璋在灭掉陈友谅之后,迅速屯兵了陈友谅所统辖的广大区域,成为了应天附近最为庞大的势力。

历经无数战火的朱元璋开始一步步的向北推进,一统天下的新格局即将开始形成。

数十年的沐风栉雨,让这位曾经的底层百姓快速成长为了长江两岸的雄主,未来的无数岁月中,朱元璋依旧要面临无数的挑战和风险。

因为,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标签: 图上  战争  鄱阳湖  大战  朱元璋  一战  乾坤  擒杀  枭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