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媒体引述美军方消息人士称“对普京实施斩首行动”也是美方的选项之一,你对此有何评价

cht 2023-04-28 10次阅读

据美国《新闻周刊》9月30日报道,美国军方正在或计划采取一系列行动威慑俄罗斯,其中就包括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心区域对普京实施“斩首”行动。

最近美国媒体引述美军方消息人士称“对普京实施斩首行动”也是美方的选项之一,你对此有何评价图1

报道称,该消息是来自美国军方消息人士。

因为乌东四州已经顺利加入俄罗斯,俄乌冲突的发展节奏完全脱离美国掌控。

同时,普京宣布将使用“现有一切力量和手段”保卫这些土地。

而泽连斯基也在同一天签署乌克兰快速加入北约的申请,向欧美国家施加压力,进一步加剧双方的对峙。

这种情况下,《新闻周刊》引述军方消息人士的话称,华盛顿考虑在普京使用核武器情况下对其进行核回应和非核回应的不同选项,但倾向于使用非核手段,包括移动潜艇和B-52轰炸机等等。

但其中,带有“先发制人”性质的“斩首普京”的设想最为激进和引人注目。

该言论发出后,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迅速回应。

俄方率先斥责这种妄想和“鲁莽的言辞”,随后指出,俄方愿意相信这并非是美国军方的官方立场。

乌东多地加入俄罗斯意味着俄乌冲突进入一个新阶段。

此前,欧美国家处于不同的目的支持乌克兰,一方面是希望将乌克兰问题长期化,使之成为拖垮俄罗斯的“流血点”。

另一方面,美国借此搅乱世界局势,为美元升值并收割全球财富做好铺垫。

但通过俄乌冲突过程中各方表现可以看出,欧洲诸国并未做好俄乌冲突长期化的准备。

而且无论美国还是欧洲,都并不打算同俄罗斯彻底决裂。

如乌东四地加入俄后,美国总统拜登放出的狠话却令人哭笑不得。

他严厉地警告普京,美国及其盟国会不惜代价保卫北约国家每一寸土地,并一再强调这所谓的“每一寸土地”。

可有趣的是,这每一寸土地和乌克兰没关系。

俄罗斯只用一天时间就让乌东四地顺利入俄,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

但美国及其盟友折腾大半年,乌克兰还被拦在北约组织门外。

需要指出的是,乌东四地入俄理论上意味着北约战略触角的后退,因为他们不能再将自己的雇佣兵或代理人势力派往这一地区,否则就有引发核大战的可能。

而以乌克兰政府军拉跨的表现,他们估计也只能在中国互联网上击败俄军。

所以不管欧美态度如何,乌东四地入俄的结果已经不可更改,他们必须面对这一事实。

此外,这也进一步彰显出欧美国家的无能。

他们举全欧洲之力对抗俄罗斯,结果不仅令自身万分狼狈,甚至没能打乱俄方的步伐。

该结果会导致欧洲右翼力量进一步崛起,这势必会削弱欧洲整体对抗俄罗斯的意愿。

意大利政坛最新的变化已经表露出这种迹象,如果继续放任不管,那将不只意味着美国挑起俄乌冲突失去意义,甚至可能失去对欧洲财富的长远“搜刮权”。

为此,美方必须巧妙地表明自身态度,既要释放出强硬又不会直接令美国卷入其中,所以才会有拜登莫名其妙的“保卫北约”及美国媒体间接释放出“斩首普京”的离谱消息。

虽然这个所谓的“美国军方消息”非常不靠谱,但还是能在国际舆论场掀起一些浪花。

特别是乌东四地入俄后,美国非常需要这种非官方消息来振奋各地亲美人士的“士气”。

因为在外界看来,俄乌冲突本质就是美俄冲突。

在诸多欧洲盟友的加持下,美国不仅没能迫使俄罗斯后撤,还没能阻止四地入俄,普京此举无疑是在全世界面前给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受此影响,各地亲美势力一时间人人气短,互联网上关于“乌克兰大胜”的喧嚣也瞬间消停很多。

若美国再不有所表现,那在全球舆论场多年的主导权就可能遭到削弱。

然而,以官方渠道放出这种直接针对大国领导人的刺杀消息只会引人嘲笑,只能导致两国关系彻底陷入僵局。

毕竟俄罗斯不是智利和巴拿马,如果普京那么容易被刺杀也就不会带领俄罗斯走到今天。

所以这种事情由地方媒体来做最合适,既能给亲美舆论场以一定刺激,也能避免国际纠纷。

除舆论方面的考虑外,美方此番释放刺杀普京的消息还有这转移国际关注焦点的意味。

9月26日,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

而不到24小时,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也发生泄漏。

根据瑞典国家地震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站报告,在泄漏发生的时间点,瑞典和丹麦的测量仪器记录到两次水下爆炸。

可以判断,和泄漏事件有直接联系。

尽管爆炸原因尚未确定,各方也开始组织人力抢修。

但即便是排除政治因素,修好后立刻供气,欧洲这个冬天也用不上来自这两个管线的俄罗斯天然气。

而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达到每兆时182欧元,社会不满情绪逐渐逼近临界值。

可同时,美国依旧利用对欧洲能源出口赚取巨额利润,继续吞噬欧洲财富。

受此影响,欧洲的社会舆论很容易被引向美国的天价天然气上。

虽然欧洲多国不会因为社会舆论反对就停止进口美国天然气,但这无疑会令美国“吸血鬼”的形象被彻底暴露于公众面前,所以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采访时拒绝谈论该问题以回避热度。

然而,单纯的回避并不能扭转舆论。

作为最大的收益者,美国几乎被认定为北溪管线破坏的幕后黑手。

无论最终调查结果为何,美国都已经不可能摆脱这一设定。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出新的舆论焦点,转移社会注意力,引导疲惫的欧洲社会继续关注俄乌冲突,从而保证美国继续躲在幕后。

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经典兵法《三十六计》当中就有一计为“擒贼擒王”,与时至今日外国提出的“斩首”异曲同工。

现在大家熟知的斩首行动,是通过高精准武器,直接摧毁掉对方的首脑或首脑指挥中心,从而改变局势走向。

非战争中这个做法也是对他国的直接宣战。

老美也就是动动嘴皮子,俄国最近一直在对乌克兰核讹诈,谁能按动核按钮?当然是普京,这也算是老美对俄罗斯核讹诈的一个回应。

敲打敲打俄国,你别老拿核武说事。

真敢这么做,先不说成功率如何,只要出手了,老美必将陷于众矢之的,世界各国领导人都要寝食难安‬,北‬极‬熊的报复世界大战开启,同时核战争将来临,结局是地球回归远古时代,世界一片枯寂,静待生命重新诞生!

你说这对老美有好处吗?符合它的国家利益吗?百害无一利,那老美是脑袋打铁,吃多了没事干才会去做这样的事。


标签: 最近  美国  媒体  引述  军方  消息  人士  普京  实施  斩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