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人物系列:酒仙榜|酒狂 · 贺知章

cht 2023-04-25 5次阅读

大唐天宝元年,长安城的繁华富庶正值巅峰,套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这样的形容丝毫不为过。

盛世有时候即等同于无事,玄宗皇帝此时耽于享乐,朝政渐趋废弛。

奸佞之臣阿谀逢迎,忠直之士不得信用,朝廷上下雍容安逸,玩物颓靡。

贺知章虽已垂老,却不愿坐榻卧席安享晚年,闲暇时间依然喜欢满长安城里走走逛逛,尤喜斗酒访友。

这天贺老先生带了两个仆从,穿街过巷,走马观花,不经意间来到了紫极宫门前。

这紫极宫乃是敕建皇家道观,香火甚盛,在当年也是长安城里祈神、游玩、市集的一大胜地。

贺知章下了马,告诉两个仆从在观外等候,独自信步入观,漫无目的随意遛达。

忽然,他看到前方数步开外,一个白袍黑帽之人,腰里系一柄长剑,面容俊朗,身姿飘逸,正仰头观看殿宇上的飞龙。

贺知章料知此人不俗,便上前搭话寒暄。

待两人互通了姓名,皆惊喜不已。

看官你道为何,原来那个人竟是李白。

李白一听眼前这位老者便是自号“四明狂客”的大诗人贺知章,不胜喜悦,再拜施礼。

此时的李白虽然比贺知章年轻甚多,而且是初次来到长安,但李白的诗名早已在圈子里流传。

贺知章读过李白的一些诗,极为景慕推崇,认为能写出这样诗的人一定是天才。

此次得遇李白本人,贺知章兴奋不已,便询问李白最近可有新作,于是李白就把不久前离开四川来长安,路上作的一首《蜀道难》写出来呈给贺知章看。

贺知章未及读完,已赞不绝口,竟一口气又念诵了好几遍。

他感慨道:“太白老弟,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贺知章与李白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且年齿有别,但是在各自心中相互倾慕已久,就好比老朋友重逢一般。

此番面对面谈诗论道,竟发现两人的志趣也很一致,于是有说不完的话,遂为莫逆之交。

贺知章兴奋之余,邀请李白去饮酒,李白也是很敞亮豁达的人,欣然接受。

于是二人就近寻了一家酒店,贺知章吩咐堂倌上最好的酒、最好的菜,又对李白说:“今天老贺请客,太白老弟要一醉方休才好!”李白也不客套,惺惺相惜之人无需那些虚礼,于是觥筹交错,谈笑飞扬,竟饮至将近三更天,犹觉不尽意。

此时酒店里早已没了别的客人,堂倌也坐在一处打盹,大约等这二位离开也就关门了吧。

李白抱歉地站起身说:“今日天色已晚,我们再要喝下去,怕是要误了酒家打烊,且就打住,下回再饮如何?”贺知章伸脖瞧了瞧酒店外面,又扫视了店堂里一番,看到漏刻已交子时,于是呼唤堂倌过来结账。

然而此时贺知章突然发现身上没有带钱,这可尴尬了呀!李白见状便要代付,贺知章阻止了他:“说好今天是我请你饮酒,贤弟万万不可!”边说边把腰间挂的金龟已经解下来,对堂倌道:“这个可以作为酒钱吗?”堂倌当然知道此物,鸡叨米似地直点头。

李白见此阻拦道:“使不得,这是天子赏赐的配饰,岂可拿来做酒钱呢?”贺知章笑道:“不妨,能与君一醉,又有什么东西不能舍得呢!”

贺知章是李白此次游历到长安结识的第一个好朋友,自此两人经常往来,饮酒赋诗,谈玄论道。

贺知章早在武则天时期考中进士,从而踏入仕途,迄今几十年,又好交游,在长安城乃至当时的整个大唐,朋友甚多。

唐朝那会儿要是有手机的话,贺知章的微信里一定加了很多的好友群,譬如“吴中四士”里有张若虚、张旭、包融;譬如“饮中八仙”里有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又譬如“仙宗十友”里有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司马承祯、李白、孟浩然、王维。

老贺把李白介绍给很多人认识,也经常约上李白和友人们一起饮酒。

一时间李白在长安的文人墨客、官僚士族中声名鹊起,“诗仙”、“酒仙”的美名也很快传扬开了。

后来,贺知章向玄宗皇帝推荐李白,玄宗已闻得李白大名,也意欲征召,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待诏。

贺知章好饮酒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还曾发生过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呢。

话说有一次老贺攒个局,恰好是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和自己共八个人。

这些人里有李唐宗室,有当朝官员,有平头百姓,有素食主义者,有书法家,有诗人。

正是因为有个快乐又爱张罗的贺老头,这些人才能坐在一起觥筹交错。

他们不谈国事,不谈家事,但有可能谈论别人的逸事;他们喝酒喝的是意趣和情怀,喝的是友谊和快乐。

微醺之时命笔赋诗一首,酒酣耳热挥毫草就一章,然后大家鉴赏品评,斗酒赏罚。

这八个人,个个都有一副好酒量,我只担心那天聚会的这家酒店,能不能有充足的酒水供他们尽兴。

且说此番酒会散了以后,八人各自回府的回府,还家的还家。

贺知章走道摇摇晃晃,竟嚷嚷着要骑马回家,随从哪敢答应,毕竟贺老爷子岁数很大了,虽说身子骨一直硬朗,但今儿喝了这么多酒,看起来已经醉了。

随从劝说他坐轿,老贺像个小孩一样耍赖不肯,没奈何只好扶他上了马。

一路前行,贺知章骑在马上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前仰后合,那胯下马儿也被他拐带得有些踉跄,倒像是连这马儿也喝醉了似的。

随从跟在后面战战兢兢,一颗心一直悬在嗓子眼里,生怕主人不小心掉下马来。

你瞧,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忽然间就见贺知章一个大幅度的摇晃,往旁边一歪,竟真个从马背上出溜下去了。

随从惊出一身冷汗,慌得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却不见自家主人。

咦,奇怪!人呢?随从再仔细一看,原来老贺掉下马的地方恰好是一个井口,黑洞洞的甚是吓人。

随从看不清井里,大声喊着“老爷,老爷!”可井里并无任何动静。

随从赶快取来了灯笼火把,往井里一照,只见贺知章躺在井底,犹自说着些听不真切的醉话。

好在这口井不深,井里也没有水,随从们忙不迭地把自家主人弄了上来,回到家认真检查竟然毫发无损。

这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也着实是奇事一桩。

家人要惩罚那几个随从,贺知章阻止了那样做,他说:“这个事情就不要怪他们了,我往后喝了酒不骑马了便是。

天宝三年,贺知章生了一场大病,虽然痊愈了,但精力大不如前,于是上疏玄宗皇帝,请求退休还乡并度为道士。

皇帝下诏准许,为了表示尊敬和嘉许,以御制诗赠送,还让皇太子率百官为其饯行。

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臣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能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

”玄宗想了想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

卿之子宜名为孚。

”贺知章很高兴,拜谢受命。

后来,老贺仔细玩味总觉得不大对,自言自语道:“皇上拿老臣取笑呢。

‘孚’字上边是‘爪’,下边是‘子’,他为我儿取名‘孚’,这不是称我儿为‘爪子’吗?”于是自己也觉得很好笑。

其实唐玄宗应该没那意思吧,老贺头不过是跟自己逗闷子罢了。

贺知章告老还乡,住在山阴五云门外千秋观修道,这期间他写下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篇《回乡偶书二首》,与他早年间的《咏柳》,一并成为了浩如烟海又璀璨夺目的中华诗歌之绝唱。

贺知章致仕一年后去世,活了八十六岁。

他平生诗酒相伴,一日不可无酒,仙化之前仍然能饮,豪气不输当年。

这个可爱的老顽童驾鹤飞升三年后,李白游历到了浙江会稽,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独自对酒,怅然有怀,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南湖野客评曰:贺季真性情中人也,耽于酒非为酒,为友情者也。

其旷达不羁,豪宕恣肆,自谓狂也,实乃真也。

读诗知其妙,饮酒得其魂,更兼微醺之时,奋笔行草,技惊四座。

慕贤才不以年齿为论,解金龟只为英雄相惜,虽耄耋之躯犹有酒力,辄童心未泯又兼道骨。

狂则狂矣,然张弛有度,从容不迫;狂则狂矣,更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季真之狂,唯书之狂,唯酒之狂,而近百载人生,为官则恪职,为友则尽义,为人则知宽容赏识,是以自天子至庶人,莫不乐于与之交。

季真之狂,狂于己而不拘细行,狂于人而尺度得体,以当今时髦语论之,此其高情商者也,可谓狂得最合时宜!酒仙榜尊其意,号为「酒狂」。

参考资料:

1.后晋赵莹《旧唐书 ? 贺知章传》

2.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 ? 贺知章传》


标签: 酒文化  人物  系列  酒仙  酒狂  贺知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