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监们的生活,在宫中混碗饭吃也不容易啊

cht 2023-04-25 5次阅读

清朝统治前朝,由于君主英明,国势强盛,严禁太监们干政,导致朝廷内外官员几乎忽视了这一阶层的存在。

然而,自道光帝以后,朝政混乱官员腐败,太监们开始耀武扬威般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出名的太监有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等,他们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朝局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们的日常生活…

封建社会里,太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

他们是不用从事社会生产、专供皇家贵族役使的被阉割了生殖器官的奴仆,地位十分低下。

在统治阶级眼里,所有太监都不过是他们的奴隶。

但太监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那些总管、首领等大太监经济收入多,吃穿较好,对主子来说他们是奴才,在下层太监面前则是老爷。

他们许多都在京城里另购置有房产,奴仆成群,有些居然还收养义子做为后人,典型的阿Q精神胜利法啊!至于绝大多数的下层太监,他们则地位低下,精神抑郁,生活清苦劳役繁重。

他们活着的惟一出路就是尽力地把主子侍候好,此外别无选择。

尽管如此,太监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当太监首先就要过净身关。

在当时卫生医疗条件极差,没有麻醉药消毒药消炎药止痛药止血药的情况下,净身无疑是一次鬼门关,许多太监因感染而死,也有因伤痕难愈,行走迟缓而自缢身亡的;有些穷苦家庭为了生计,竟在毫无用药的情况下自行阉割自已的孩子,活生生的把要命的器官从身上割下来,那份疼痛钻心裂骨,而这一切都得全凭孩子自身去忍受,手术后要在尿道上安上一根管子,使肉芽不能长死,方便以后撒尿。

术后还不能让伤口很快结疤,须经百日让它偎脓长肉,所以要常换药。

因为贫困,换的药也就是换一换涂着白蜡、香油、花椒粉类东西的棉纸而已,每次换药都是一次煎熬。

平常只能仰面朝天干躺着,动一下身体都痛,大小便就在床上解决了,屁股下面垫着灰土,灰土天天换,总是湿答答的。

好不容易去了半条命熬过来了,还得投亲靠友,找关系把孩子送进宫去。

千辛万苦进了宫第二个难关就是学礼法。

首先要认师父,就是地位高年纪大的太监如总管首领类,他们一辈子收徒无数。

徒弟要跟师父学习宫里各种规矩礼法,实际上师父把徒弟都当成了自已的仆役,倒先从伺候好师父学起了。

太监品级不一,大小有别,层层压制,徒弟是最末的一层。

除去礼节说话以外,礼法对太监来说,斟茶倒水,摆膳递物这都是基本功,稍有失误,轻则训斥重则掌掴,挨打不能躲,嘴里还得谢恩。

服侍主子穿衣服,不能让主子的胳膊腿随你的意思动弹,你得迁就主子,让他不感觉到别扭。

梳个头也得动作轻巧麻利让主子舒心。

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鞋袜都有讲究,千万别弄错了,这都是功夫呐。

第三关是惩罚关。

主子们常常喜怒无常,有些又心狠手辣,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骂人打人,伺候时得格外小心。

慈禧就曾硬逼着一个老太监把自已的粪便吃下去,后来这个老人就自缢了。

宫中几乎每个太监都受过处罚,每天都有许多人被打,而且规定一个太监有错,同屋的太监全部连坐。

太监们也学精了,当班时两条大腿及屁股都捆绑有特制的牛皮,号为‘护身佛’。

打脸的话就没办法了,都看得到,受刑时太监还要不断求饶,否则就是不服管教会加倍处罚的。

刑毕,两人架起要到主子面前叩首谢恩。

一般的太监生活艰苦,每月收入不多,有时犯了错,不仅要挨打受骂,还要被处以罚银。

许多下层太监们进宫后由于受不了这种非人的待遇,常常冒着危险逃跑,有个别太监甚至连续逃跑五六次,每次被抓住,不死又得掉两身皮。

最后是退役关。

清宫规定:太监因年老体残或患病不能当差时,经总管太监奏明属实,可以退役出宫为民。

太监退役为民,先发给印票,行至地方官,再发给护身印票,方可定居下来。

太监退役回籍为民后,政治上受歧视,人格上受污辱,骂他们不男不女,亲戚朋友怕丟脸避之不及,就连自已家里人都不愿要他们,并规定死后不能归宗入祖坟。

还有部分无依无靠的太监,无家可归,又丧失劳动能力,于是寺庙便成了他们的栖身之所。

他们用着在宫中拼命积蓄的一点钱,到了寺庙后又拜方丈、住持为师,或帮寺府购置些土地,靠着寺庙香火和自已种地的收获,苟存残生,死后就地埋葬。

实际操作上,只要太监在宫中老而无力服侍人时,常常被赶出宫去。

北京城郊的立马关帝庙、金山宝藏寺、岫云观、玄真观等二十余处,就是出宫太监们生活的主要地方了,西郊恩济庄则成了他们死后群葬的归宿。

综上所述,这就是绝大多数太监们的日常生活写照了。

他们终其一生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眼中的一条狗而已,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随意打骂,老病则弃用,到头来成了夕阳下的一个土馒头而已,没有谁会记得,他们也曾在世上卑微的活过!


标签: 清朝  太监  生活  在宫中  混碗  饭吃  不容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