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视察合肥,罗瑞卿对张治中感慨:这是主席第一次破例

cht 2023-04-24 5次阅读

毛主席和张治中,一个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共产党的领袖,一个是旧中国的维护者,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然而就是这两个人却从陌生到熟悉,从怀疑到信任,成为亲密的朋友。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

”张治中被毛主席的坦诚所感动,他毅然放弃蒋介石,告别他的过去,选择我党指出的光明大道。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等领导人不计前嫌,邀请张治中担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张治中有“受知遇之恩无以回报”之感,他忠于职守,敢于向毛主席直言相谏。

毛主席和蒋介石

毛主席和张治中从怀疑到信任

抗日战争胜利之初,蒋介石为了赢得发动内战的时间,同时也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压力,先后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电邀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共商国家大计。

毛主席知道这是蒋介石演的一场和谈假戏,但为了最后挽救和平,也要假戏真唱,于是毅然回复蒋介石答应前往重庆商谈。

蒋介石派出张治中作为自己的代表,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一起坐专机前往延安接毛主席来重庆。

对毛主席和张治中来说,这是一次迟到的初次相见,而事情的原委还得从20年前说起。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主席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1925年下半年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中央有关会议和工作,并举办农民运动讲义所。

1926年9月3日,毛主席还曾到黄埔军校作过一次演讲,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当时担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的张治中,早在两个月前就随军北伐,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也失之交臂。

毛主席和张治中(右二)

岁月不居,迟到20年的毛、张相会终于来了。

许多年后,有人问张治中第一次会见毛主席是什么感觉?

张治中回答道:“在此之前,我对他没有什么印象。

相反,由于国民党的欺骗宣传,我还对毛主席存有一些怀疑,怀疑他的身上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够成为共产党的领袖。

张治中和毛主席在延安相见甚欢,仅仅是一天的接触,毛主席的博学、大度和乐观的精神给张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27日,毛主席在张治中、赫尔利的陪同下飞往重庆,从这以后,毛主席和张治中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主席在重庆时住的是张治中的房子,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最得力的看护都留下,只为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当毛主席和蒋介石和谈完毕后,仍是张治中陪同毛主席返回延安,防止毛主席在路上出什么意外。

一年后,国民党撕毁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然而战争形势并非蒋介石想象中的那样,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大多数被歼灭,他们不得不退守到长江南岸。

张治中

蒋介石被迫下野,为了苟延残喘,他决定委派张治中率领代表团前往北平,和中共进行和谈。

张治中经过20天的努力,终于和我党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南京政府并不打算在协定上签字。

毛主席早就料到这一结果,因此给周恩来写信:“尽全力将代表团的成员全部留在北平,尽管不能全部留下,也务必争取张治中、邵力子和章士钊留下。

此时的张治中对蒋介石很是忠心,他坚持要回去复命。

周恩来对他说:“你们回去的话,特务分子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张学良),如今不能再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

4月23日,南京派出飞机来接国民党代表团,当飞机抵达北平上空的时候,周恩来却说:“飞机跑道还没有修好,无法降落,你们等两天再来吧。

”飞机无奈只好掉头返回。

毛主席、周恩来、张治中

4月25日,周恩来找到张治中,说:“文白兄,你和我一起去接一个神秘的客人吧!”张治中十分疑惑,问:“什么客人啊?”周恩来笑了笑,神秘兮兮地说:“你和我去后就知道了!这可是你最熟悉的人。

周恩来和张治中乘车来到机场,等了一会后,一架飞机缓缓降落,而从上面走下来的人则令张治中大吃一惊。

原来从飞机上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张治中的夫人和孩子。

张治中热泪盈眶,十分激动地对周恩来说:“恩来先生,你们真的很会留客人啊!”从这以后,张治中再也不说回南京复命的话了。

张治中留居北平后,回想起自己戎马一生,被称为“和平将军”,但却一次也未谈成,因此心里闷闷不乐。

毛主席和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纷纷前去看望他,并劝他:“文白兄,你不能总将自己禁锢在封建道德中,你应该为全中国人民着想啊!”

张治中听后茅塞顿开,表示以后必定会放远眼光,放大心胸,真诚地和共产党合作。

毛主席

毛主席邀请张治中视察安徽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会在北平召开后,毛主席在中南海邀请各界人士座谈,张治中也被邀请在内。

毛主席将筹备会上专家们的意见和大家说明后,静静地听后做场各界人士的意见。

最后毛主席提出:“中央的意见是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就在这个时候张治中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张治中说:“主席,我觉得‘共和’这个词本身就包含‘民主’的意思,那么就不必再重复了,不如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主席点点头,觉得张治中说得很有道理,随后询问大家的意见。

经过众人反复讨论,终于决定了我国的国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张治中的交往也越来越多,两人渐渐成为至交好友,会和彼此谈内心的想法。

毛主席和群众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非常喜欢视察的,喜欢亲自查看各地的真实情况。

张治中是安徽人,他希望毛主席可以到自己的家乡去看看。

于是某次毛主席视察结束后,张治中来到中南海问毛主席:“主席,您是不是还没有去过安徽?”

毛主席看了一眼张治中,也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便笑着说:“是啊,还没有去过安徽呢!这样吧,这件事你记着!”毛主席顿了顿,调侃道:“没想到你这个人的乡土观念还是很重的嘛!”

1958年8月,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在空闲时间还可以让领导人休息一会。

会议间隙毛主席邀请张治中一家吃饭,闲聊中,张治中说:“主席,我不久后就要回北京了。

毛主席说:“文白啊,你再等一段时间,我有事情要和你说。

9月上旬,毛主席将张治中叫到房间,问他:“文白,我要去安徽视察,你可愿意陪我一起去?”

张治中当即点头同意,要知道他一直想让毛主席去自己的家乡看看,如今毛主席不仅要去安徽视察,还要带自己一起去,他如何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1958年,张治中陪毛主席视察

1958年9月,在大跃进的火热日子里,毛主席邀请张治中和自己一起巡视了湖北、安徽、江苏等地。

9月16日,毛主席一行人来到安徽安庆,在这里视察了安庆钢铁厂和安庆第一中学。

毛主席在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的时候,称赞了这个社的除四害和讲卫生工作,毛主席说:“这个社很干净,这是很不错的!”

毛主席还参观了舒茶人民公社的展览室和制茶厂,在展览室中,毛主席观看了这个社的远景规划模型和各种新型农具,

毛主席走出制茶厂,望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丛林,心里感慨万千。

就在这个时候乡党委书记杨忠应告诉毛主席:“主席,有些茶园就在这山坡上。

毛主席说:“原来这些就是茶树啊,那以后山坡上可要多多开辟茶园。

舒茶人民公社今年农业和茶叶生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粮食总产量估计可以达到7200万斤,平均每亩生茶1600斤。

公社办了公共食堂以后,更是实行了吃饭不要钱的制度。

毛主席和群众握手

毛主席听到这里还是比较意外的,他说:“吃饭不要钱是很不错的,不过既然你们公社能够办到,想必其他有条件的公社也是能够做到的!既然吃饭都能不要钱,看来将来穿衣服也可以不要钱了!”

曾喜圣告诉毛主席:“舒茶人民公社8600多户人家现在已经养猪32000头了,公社的食堂每星期每人都能吃上半斤猪肉。

将来我们还计划养6万头猪,如果吃一半,卖一半的话,我们每天每人可以吃到4两猪肉。

曾喜圣顿了顿,继续说:“不过现在公社是不供给蔬菜的,将来我们也要开展供给蔬菜。

毛主席连连点头,说:“人民公社将来要集中种蔬菜,种蔬菜也要专业化!”

毛主席视察博物馆

在安徽省博物馆,毛主席还参观了工业、交通、财贸等馆。

在财贸馆中,毛主席看了自动售粮器的表演,还和自动售粮器的创造者宋克臣握手问好。

在卫生陈列馆内,毛主席非常关心消灭血吸虫病的情况,在得知安徽已经有14个县100多个乡消灭吸血虫病的事情后,主席十分高兴。

毛主席视察合肥

9月16日傍晚,毛主席从安庆抵达合肥,入住稻香楼宾馆。

其实在毛主席抵达合肥之前,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安庆到合肥的距离也是不近的,于是毛主席趁机视察了沿途农村的情况。

毛主席看到公路两旁的稻子一片碧绿,生长得十分旺盛,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看到许多农民正在“烧包子”,烟雾飘得很远。

毛主席

毛主席问一旁的曾喜圣:“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常见?”曾喜圣回答:“是的,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

”毛主席心里有些疑惑,继续追问:“那这么做有什么用吗?”

曾喜圣说:“其实‘烧包子’主要是积肥、杀虫,还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毛主席想了想,说:“还有深耕的作用吧?”曾喜圣连连点头。

毛主席沿途看到有很多标语,不管是墙上、树上还是屋顶上,到处都是生动形象的标语。

毛主席笑着说:“宣传工作做得很好。

毛主席到达合肥后,高兴地说:“沿途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还是有大希望的!”

毛主席对发展钢铁工业是十分重视的,在安徽省先后视察了四个钢铁厂。

9月18日毛主席视察省委钢铁厂,当毛主席抵达的时候,只见一两百名工人正蹲在路边低头砸矿石,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摄影师大喊道:“同志们,毛主席来啦,你们还砸什么矿石啊!”

毛主席视察

安静工作的工人们被这一嗓子给震惊到了,大家纷纷闻声抬头,没想到真的看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一时间大家都激动地凑到主席的身边,更是高喊:“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微笑着向工人们挥手致意,有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不肯松开,主席见状开玩笑地说:“你看起来年纪轻轻的,怎么胡子却那么长啊?”

小伙子说:“回毛主席,现在大办钢铁,太忙了,没有时间刮胡子!”大家都被小伙子这句话逗得哈哈大笑,连毛主席也不例外。

紧接着毛主席详细询问了这个厂的情况,除此之外还看了钢铁厂两座十三立方米高炉的出铁情况。

省委书记处书记李任之告诉毛主席:“这个厂每天能出铁20多吨,是省委的钢铁试验田。

毛主席点点头,笑着说:“这就对嘛,省委是应该带头办的!”紧接着毛主席问:“在厂里参加劳动的是不是都是工人?”

毛主席视察

曾喜圣回答道:“除了少数技术工人外,绝大多数都是机关干部。

”毛主席对曾喜圣的回答很满意,连连点头。

毛主席在马鞍山钢铁厂视察的时候,冒着雨查看了这个厂的五号中型高炉、炼钢车间以及七号和八号高炉,详细询问了这个厂的各种情况。

针对毛主席的问题,中共马鞍山市委第一书记魏安民一一作了回答。

毛主席听后很是满意,说:“马鞍山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毕竟发展中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是比较快的。

毛主席视察了安徽省的几个钢铁厂后,着重谈到发展钢铁工业的问题,他说:“发展钢铁工业一定要搞群众运动,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万万不行的!”

毛主席在合肥视察期间还和许多妇女干部们进行了谈话,在谈到妇女工作问题的时候,毛主席说:“如果每年每人都没有一千斤、两千斤粮食,没有公共食堂,没有托儿所等,妇女还不可能彻底解放。

毛主席视察期间

毛主席指出:

“只有办好人民公社,才是妇女彻底解放的道路。

人民公社实行工资制、供给制,工资发给每个人,不再发给他们的父母,妇女和青年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样就破除了家长制,也破除了资产阶级法权思想。

罗瑞卿:这是毛主席第一次破例

9月19日,毛主席即将离开合肥,前往芜湖。

下午两点多,车队从稻香楼宾馆出发,经过金寨路、长江路以及胜利路,缓缓朝着火车站驶去。

合肥的老百姓在听到毛主席要离开后,纷纷来到街上准备欢送毛主席。

但大家都知道人一多就容易出现危险,尽管建国已经很久了,但还是存在许多不法分子,因此如何保护好毛主席的安全,令罗瑞卿十分发愁。

就在这个时候张治中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我们来个夹道欢迎吧?这样既可以让老百姓看到主席,又能维持秩序。

”张治中的意见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

沿途,毛主席乘坐着敞篷汽车,亲切地接见20万合肥市民。

街道的两旁站满了群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们的眼睛也从未离开过毛主席。

街道上虽然很热闹,但却一点也不混乱,百姓们井然有序,甚至高声大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一时间整个城市都环绕着这些口号。

面对合肥人民发自肺腑地敬意,毛主席十分感动。

“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毛主席那浓浓的湖南方言激荡在上空,更激荡着每一位合肥人的心灵。

当时天空中还下起了小雨,尽管如此也没有一位群众离开。

群众在雨中欢送毛主席,毛主席也在雨中陪伴着群众,直达半个小时后,车辆才缓缓抵达火车站。

这一年,毛主席已经60多岁了。

毛主席等人进站后,还有不少群众也想进站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此时毛主席已经进入火车内,为了照顾合肥的群众,他一次次从车厢走出,向大家挥手致意。

毛主席和群众

下午3点,火车准时开动,毛主席和张治中等人乘坐火车前往下一个视察地点。

看着火车缓缓离开,合肥的群众还是不肯离开,仿佛毛主席还在自己的眼前,直到火车驶出站内,看不到火车,大家才离开。

毛主席、张治中和罗瑞卿等人坐在火车上也是感慨万千的,他们没想到合肥群众如此热情,一时间也难以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

罗瑞卿十分感慨地对张治中说:“今天这种夹道欢迎的方法,还是毛主席多次视察以来,第一次破例!”

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毛主席外出视察的时候不喜欢惊动当地的领导和百姓,他只想低调的进行视察。

如果被人认出的话,罗瑞卿要第一时间想出应对办法,因此每次保护毛主席,都是令罗瑞卿很紧张的一件事。

毛主席和张治中(右一)

1953年2月16日,毛主席的专列抵达汉口大智门车站。

18日早晨,毛主席去武昌观看了东湖,紧接着又来到当年湖北省委的所在地红楼。

不一会毛主席想去蛇山看看,便问一旁的工作人员:“上蛇山,怎么个走法?”“办公楼后面有一条路,可以通到蛇山东边的山顶。

”毛主席点点头,一口水没喝就下楼了。

毛主席是从东边上蛇山的,因此罗瑞卿只作了东边的安保,谁曾想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说:“我们到西头看看好不好?”罗瑞卿有些为难地说:“那边人太多了,恐怕不是太安全。

毛主席笑着说:“人多怕什么,坏人是很少的,我们要相信群众啊。

不过为了不惊动群众,我们要悄悄的过去!”

毛主席去蛇山的日子刚好是正月初五,镇里十分热闹,因此山上的人也不算很多。

毛主席走着走着突然看到有一个卖炸豆腐的老人,便和他聊起了天。

没走多远,毛主席就被一位小学生给认出来了,短短一声“毛主席来了”,令主席身边瞬间聚集了上万人。

毛主席和罗瑞卿

罗瑞卿见状只好和李先念以及警卫人员手拉手,组成一个圆圈,将毛主席护在最中间,这才将主席安全护送下山。

毛主席站在船上感慨道:“这真是下不了黄鹤楼啊!”

也正是如此,在合肥夹道欢迎的场面才会令见惯大场面的罗瑞卿感慨:“这是主席第一次破例!”

对于这种情况,张治中也是感慨万千:“这也彰显出主席的伟大,以及他的平易近人,能和百姓打成一片,这是很多领导人都做不到的。

毛主席一行人在经过的时候,张治中曾劝毛主席到黄山看看。

毛主席问:“汽车能否上山?”张治中回答道:“汽车到不了的地方,我们可以坐滑杆。

谁曾想毛主席却说了一句:“我不能坐滑杆。

”当时张治中并不明白毛主席的深意,便没有开口接话。

毛主席爬山

后来毛主席和张治中又来到杭州,毛主席向他描述北高峰、南高峰风景之美,这也令张治中十分心动,想去游玩一番,于是问毛主席:“这里有滑杆上山吗?”

毛主席指了指自己的双腿说:“我有这一副滑杆!”

此时张治中才明白为什么毛主席不愿意坐滑杆,而愿意坐汽车,因为他不想和地主官僚一样骑在人民的头上。

尽管汽车和滑杆都是代步工具,但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汽车是用车载着人走路,而滑杆则是由人抬着走,不得不说毛主席真的考虑深远。

紧接着毛主席一行人又前往下一个地点进行视察……


标签: 1958年  毛主席  视察  合肥  罗瑞卿  张治中  感慨  这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