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贺知章,人见人爱四明狂屹立朝堂五十载,天子敕送归故乡

cht 2023-04-24 6次阅读

说起唐代诗人,或命运多舛,或宦海沉浮,要么数遭贬谪,要么穷苦一生。

李白因无缘科举,投靠永王李璘,因李璘谋反而受牵连被流放;

杜甫有资质参加科考,可生不逢时,因奸相李林甫“乡无余贤”的奏疏,而发生数次科考不取一士的荒唐事,后又遇安史之乱连年征战而颠沛流离,穷苦一生;

柳宗元、刘禹锡因“永贞革新”而外放司马;

白居易因“越职害事”和被污不孝而贬为江州司马;

韩愈更是因“谏迎佛骨”和遭小人陷害多次被贬外放;

孟郊和贾岛虽受韩愈器重提携,却也终生穷苦潦倒,苏轼谓之“郊寒岛瘦”……

苏轼更是一生都走在被贬谪的路上,只不过是在宋朝。

可是就有这么一位仕途亨通,官运长久的才子,他叫贺知章!在高手如云的大唐,这是唯一的没遭受政治打击的特例!

贺知章纪念章

他富有才华,开朗豁达,善于处世,口碑极佳!他京城为官五十载,八十多岁功成身退,唐玄宗赐诗,并与百官十里相送,衣锦还乡!

贺知章,尤如拥有无数荣耀光环的一颗明星,横贯盛唐,绝无仅有!

贺知章(659年——744年)是杭州萧山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家乡有四明山)、“秘书外监”,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根据《新唐书》记载,贺知章年少成名,靠的是他的诗文,其它事迹只字未提。

至于网络上的许多奇闻趣事,应该是杜馔出来的。

直到三十六岁那年,饱读诗书的贺知章,进京赶考,成绩优异,被武则天钦点为浙江历史上的首位金科状元。

科举入仕后,贺知章任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迁秘书监,直至85岁退休。

纵观贺知章的为官之路,可谓四平八稳,也无风雨也无晴,虽未拜相,但稳稳地做到三品大员秘书监,也算功成名就。

为宦生涯,历经多次政治变局,身处凶险的斗争旋涡而毫发未损,屹立不倒五十年。

这都是得益于陆象先、张说等宰相大咖的赏识和提携。

怎么评价这位命运超好的贺知章呢?就用四句话刻画一下这个可爱的老头儿吧:

一个状元佬,

双修慧与德。

三星得高照,

四项品位高。

虽不成诗作,但也是俺的原创吧。

下面逐一进行解释。

一个状元佬: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也是浙江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唐朝每次科考只有不到30人中第,在全国范围内录取的这30人可谓人中龙凤,在这30人中再拔得头筹,何其不易!何其珍贵!贺知章就是这何其珍贵的凤毛麟角!此时应该有掌声,智商高!

双修慧与德:贺知章不仅智商高,而且很注重研习处世之道。

他做事严谨,交友甚广,谦和高雅,幽默风趣,不争不抢。

起初为官,长时间里就是做教书匠,那就平静地做个好老师;后来安排去修书,就用心编撰《六典》和《文纂》等书,因成绩优异,继续升迁;皇帝要去泰山封禅,问礼贺知章,于是不卑不亢,将祭祀的礼仪问题一一陈述,有理有据,唐玄宗颇为赞赏。

老贺不光在朝堂上深得圣恩,在同僚中也甚具威望。

他从不议论同僚长短,不参予政治斗争,可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闲暇之时吟诗喝酒,虽狂放但有度,童心未泯,率真可亲,真是个人见人爱,德高望重的小老头儿。

三星得高照:应该是倒装句,得三星高照。

三星者,福、禄、寿。

这句话凝炼了贺知章美妙的一生。

一生未遭打压排挤,四平八稳,也算享尽富贵,是其为“福”。

36岁出仕,久踞京城,屹立不倒,官至三品大员,履职50年,得封赏无数,86岁告老还乡。

是其为“禄”。

享年86岁,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实属高寿!要知道,那个年代,人的平均寿命仅有三十几岁,而老贺的寿命超越所有同时代的诗人。

请看,李白62岁,杜甫59岁,王维62岁,杜牧50岁,李商隐46岁,柳宗元47岁……人生七十古来稀,贺老头儿活到80多岁,实属罕见。

是其为“寿”。

“福禄寿”三星高照,我去,命真好!

四项品位高:正因品位高,才赢得三星高照,这两句互为因果关系。

哪四项?人品,诗品,酒品,官品。

人品高:前文已经说过好多了。

他为官五十载,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小人之举,不会踩着别人上位。

他一生广结善缘,极尽所能提携举荐能人贤士,年已83岁还向唐明皇举荐诗仙李白。

贺知章的人品被当时的文人志士们一致称颂,口碑极佳!

诗品高:我们熟知的《咏柳》和《回乡偶书》被选入语文课本,为国人必背唐诗。

作为诗人,贺知章所存诗作不多,《全唐诗》仅收录其19题20首。

但这丝毫不影响贺知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他的《咏柳》和《回乡偶书》,将会作为经典被人们世代传唱下去。

其诗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其诗歌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酒品高:贺知章好饮酒,贵为“饮中八仙”之首。

杜甫有诗曰:“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大醉后骑马直晃悠,哪怕掉到井里也能呼呼大睡,酣态可掬吧?这就是他的疏狂与洒脱。

与“忘年交”李白喝酒,惊讶于李白的才华,称其为“谪仙人”,把盏论诗,酒酣耳热之后,没钱买单,这老头儿慨然解下腰佩“金龟”,抵付酒钱。

因其豪爽疏狂,天下才俊争相交游,草圣张旭,诗骨陈子昂,诗佛王维都是他的酒友,不愧为“四明狂客”。

官品高:贺知章耐得寂寞,守得初心,谦和守礼,与人为善。

他的仕途生涯,目睹了武则天时期的落幕,经历了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以及太平公主叛乱时期的混乱动荡,并见证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在这样复杂变动的朝局中,贺知章的仕途从未受到任何影响,一路迁居高位、受人尊敬。

贺知章身居高位,正直清廉、不受腐贿。

面对君王和百官,也总是光明磊落,直言相告,从不虚伪谄媚,因而被誉为“清谈风流”。

正因官品清高,才得“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陆象先和脾气暴躁武将出身的张说两位宰相的提携和举荐,方得仕途亨通,行稳致远。

最后看看贺知章最华丽的谢幕。

李隆基做诗敕送贺知章

贺知章在85岁时得了一场大病,醒来后上奏请求辞官回乡。

唐明皇准奏,特赐“千秋观”,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百官为之饯行。

够荣耀了吧?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

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

朕以其年在迟暮,……正月五日,将归会稽。

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

”唐明皇在诗中写道:

遗荣期入道,

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

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

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

群英怅别深。

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

筵开百壶饯,

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

朝章拔羽衣。

悄然承睿藻,

行路满光辉。

诗中极尽夸赞和祝福之词,可谓敇送归乡。

享有如此高规格的离职谢幕,可谓贯绝古今,华丽至极!

李隆基剧照

我们不妨学学老贺。

平心静气,快意人生,安享南山之寿,慢慢品味那盛世长安。

开卷有益,我们共同进步。

在此预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贺知章为官生涯就没发生过一点波折?答案是有,还涉及到有趣的历史名词。

第二个问题是贺知章辞官还乡,仅仅是健康原因吗?答案是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详解,敬请期待。


标签: 状元  郎贺  知章  人见  人爱  四明  屹立  朝堂  五十  天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