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

cht 2023-04-24 8次阅读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暴风雪中的1815次列车》;内蒙古新闻网《1815次列车——从雪洞中突围》;搜狐新闻《战零下33度严寒 内蒙古被困1815次列车救援记录》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

哈尔滨站站台

2010年1月2日15时40分,一列旅客列车从哈尔滨站(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的特等车站)开出,该列车执行的是从哈尔滨站开往包头站的1814/1815次普快旅客列车(哈尔滨至集宁为上行方向,车次为1814次,集宁至包头为下行方向,车次为1815次)的运营任务。

列车编组车厢15辆,全部由配属于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车辆段的25B型客车车厢组成(1号车厢为XL25B型行李车厢,2~7号车厢为YZ25B型硬座车厢,8号车厢为CA25B型餐车车厢,9号车厢为RW25B型软卧车厢,10~15号车厢为YW25B型硬卧车厢)。

出发时的本务机车为配属于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机务段的东风4D型内燃机车,全车乘客1400人,客车乘务由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客运段某车队包乘某组负责担当,当班列车长为转业军人刘爱军、副车长杨毅亮。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2)

东风4D型内燃机车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3)

XL25B行李车厢,我们的火车站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4)

YZ25B硬座车厢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5)

RW25B软卧车厢,素材所有:车辆段中收容失效的SCP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6)

CA25B餐车车厢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7)

YW25B硬卧车厢(塞拉门版)

列车离开哈尔滨站后走京哈线至四平站(位于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的一等车站)后转走集通线至集宁南站(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二等车站),将车次改成1815次后再改走京包线前往包头,按照图定时间表将在1月3日20时58分抵达包头站。

开车后一切顺利,但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的是:一场灾难正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等着他们。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却自2009年入冬以来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冷冬,大部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温、冰雪等气象灾害。

此次冬季低温是内蒙古自1986年以来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冬季低温。

强降温的同时,还伴随着强降雪和大风沙尘天气,对自治区生活生产、交通出行以及人民群众的人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受此影响,1815次列车自驶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后运行车速就大受影响,当列车于1月3日18时左右抵达商都站(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的三等车站)时,已经比运行图晚了将近5个小时,车外早已是银装素裹、风雪交加。

25B型客车车厢虽然不是全封闭空调车厢,但每辆车厢都有烧煤的取暖锅炉,倒也不冷——实际上,很多来自东北和内蒙的老乘客更加习惯于乘坐这种老式客车车厢,因为他们觉得全封闭式的空调车厢“太闷了”。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8)

商都站站台

从商都站驶出后,此时由配属于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机务段的内燃机车牵引的1815次列车慢速行驶在集通线大东沟至三介海子区间段下行方向,此处正在下着(百年不遇)的暴雪,该区间段所在区域两面临山、地势低洼,对于风雪来说,简直就是天生的“雪窝”,大雪迅速埋没了铁轨,以至于机车司机已经根本无法看到线路。

为了旅客的安全,运行在这个区段的1815次列车不得不在该区间段K29 466处停了下来。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9)

本厂长绘制的25B型客车车厢等比例侧视图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0)

本厂长绘制的25B型客车车厢等比例素体侧视图

当时该路段天气十分恶劣,根据事后得到的实地测量记录:风力8~9级,能见度在5米之内,气温为零下40℃,积雪最厚处达3.1米。

列车长刘爱军下令组成除雪组下车铲雪,以便让列车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除雪组成员以为只要把机车周边的积雪清除干净,列车就可以继续运行,于是大家纷纷拿着列车上烧锅炉铲煤用的小铁锹,跳进没过膝盖的积雪里,顺着线路一锹一锹地铲雪。

20分钟过后,寒风骤起,狂风卷着雪粒把好不容易清理的一段线路又掩盖了个严实,白干了半个多小时且已经被零下40℃的低温冻得快要失去知觉的铲雪组成员们只能被迫回到车上。

刘爱军列车长即刻联系客运段,请求协调和救援。

渐渐地,积雪迅速在列车的两旁堆积,最高处的积雪超过3米,已经完全高过车窗高度,列车就像钻进了一个巨大的雪洞,随时有被“雪墙”坍塌“活埋”的危险。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1)

外面积雪一多,很快就渗透进了车内

“积雪形成了3米多高的雪墙,列车经过这里就像钻进了一个巨大的雪洞。

我一年四季经常在外面跑,这样的大雪还是第一次见。

”1815次列车乘客、来自哈尔滨海外集团北京分公司的李金奇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当时真有点吓着了!”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2)

刚开始清理积雪时列车被雪“活埋”的样子

……

在得到1815次列车的求救后,铁道部协调离事发现场最近的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派出工务、机务、车务部门的救援力量乘坐救援列车出动救援;内蒙古自治区应急办也紧急调动乌兰察布市消防支队、武警乌兰察布支队出动救援车辆,并携带大量棉衣、棉被、食品、热水等救援物资前往救援(这批物资包括方便面8箱,矿泉水9包,香肠4包以及一批生肉、蔬菜、大米和面粉等餐料)。

但由于暴雪封路,原本只要一小时出头的路程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

在这三个多小时的等待时间里,1815次列车扛住了各种突发状况:13号硬卧车厢的1名乘客突然心脏病发作,刚好被巡视到该车厢的副车长杨毅亮发现并小心翼翼地将其搀扶至餐车,随后通过列车广播寻找到医生身份的乘客进行急救;10号硬卧车厢的1名21岁的女学生突然丧失意识昏迷,被该车厢列车员王宝军背至餐车,在医生到场诊断后又热心地为她找药送水直至其苏醒;某硬座车厢的1名怀胎4个月的准妈妈因无法坚持久坐,刘爱军列车长将她安排到软卧车厢平躺;餐车在此期间免费为乘客提供餐食(等待期间餐车总共免费提供盒饭350份、方便面10箱、矿泉水5包、馒头150个);另外,全体包乘组达成了一项默契:所有食物和水都留给乘客,在列车恢复运行之前,所有列车员不得进食、不得饮水,也不用水洗手洗脸……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3)

YZ25B硬座车厢内部

22时左右,来自集通公司的救援列车和乌兰察布市消防、武警的救援车队抵达1815次列车受困现场。

看到有救援车辆接近,1815次列车上的人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终于有救了。

刚到现场,救援人员就被眼前的场景惊呆:列车的两边全是积雪,最厚的地方达6~7米,车厢底部也全被积雪塞满、行走架已经完全无法看见,再晚来一步,列车估计就得被冰雪活埋。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4)

正在进行铲雪作业的消防官兵,可见列车旁的积雪有多高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5)

正在车厢底部进行铲雪作业的乌兰察布武警官兵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6)

正在车厢底部进行铲雪作业的乌兰察布消防官兵

武警和消防战士立即投入到铲雪作业中,受他们影响,1815次的列车员中除留下必要人员留守车厢外,其余的列车员全部下车参加铲雪。

感动于列车员的行动,乘客们纷纷贡献出了自己的手套、帽子、围巾等御寒物品给列车员御寒。

许多乘客自发下车要求帮忙铲雪,但是大部分被列车员、武警和消防官兵劝回到了车上,少部分执意不肯上车,硬是强行参加了铲雪作业。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7)

正在线路两边进行铲雪作业的武警、消防官兵,铁路职工和部分乘客

在哈尔滨做二手车生意的乘客陈建平事后回忆道:“我也想下去铲雪,可列车员不让。

年纪小小的列车员们,下到没膝的雪中除雪,在漆黑的雪夜,一干就是一个半小时,毫无怨言,真令人敬佩。

”当时在黑龙江工业大学读大二的学生李若增回忆道:“在东北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真害怕,看到列车员都下去除雪,我心里踏实了。

不能下车铲雪,乘客就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列车员的谢意:当这些累得精疲力尽的列车员回到车上推开乘务室的门时纷纷惊讶地发现,乘务室内的小桌板上堆满了各种吃的,都是乘客偷偷放在这里的。

5号硬座车厢列车员、退伍军人刘琳回想起那个场景依然感动不已:“我又像回到了部队一样,感受到这个临时大家庭的温馨。

……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8)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19)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20)

乌兰察布武警和消防官兵清理1815次列车车厢旁的积雪的作业现场

当铲雪作业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救援方案也迅速制定出来。

具体步骤是将列车分几段解编,用救援列车的机车头分别拉回到离事发地段最近的商都站,随后在商都站重新编组,再待线路完全抢通后再继续上路。

考虑到列车解编后,部分车厢的风挡连接处的端门直接面对线路,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发生乘客坠车事故。

为防止意外,列车长刘爱军找来铁丝,将预备解编的7号车厢后端门、8号车厢前端门、11号车厢后端门和12号车厢前端门拦上,并指派列车员蔡凤权、邵瑞华、牛建、路世龙分别看守在这4个端门处,不让任何乘客靠近。

1月4日拂晓,解编作业开始,至6时18分,1号行李车厢和总共搭载1020名乘客的2号~7号车厢作为第一组解编成功;9时40分,8号餐车车厢和总共搭载120名乘客的9号软卧车厢、10号~11号硬卧车厢座位第二组解编成功;剩下的总共搭载260乘客的12号~15号车厢连同1节救援列车的空排车厢为第三组。

至17时左右,三组车厢全部被拉回至商都站重新编组。

在此过程中,列车员蔡凤权、邵瑞华、牛建、路世龙始终坚守岗位,看守车厢内的物品,没有人摔伤,也没有旅客物品丢失。

列车在商都站重新编组的时候,副车长杨毅亮组织乘务员给各车厢的锅炉补充燃煤,由于当时运煤车无法靠近列车,只能把煤卸在离列车数百米远的站台上。

列车员们不得不在深厚的积雪中踩出一条路,花费了2给小时,人背肩扛,一袋一袋将煤往往车上背,最终硬是把近3吨的锅炉用燃煤搬上了车,结果参加扛煤作业的乘务员个个成了黑人,除了牙齿是白色的外,其余部位全都是黑的,而且因为有纪律不得使用水洗手洗脸,也只能这么“黑”着等到下一个停车的车站——集宁南站再说。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21)

25B型客车车厢内的取暖小锅炉

列车员牛健回到自己的车厢时,乘客们正因为脱困而开酒庆祝,见他上来,围着他非得让他“整一个”,牛健恪守工作期间不得喝酒的纪律硬是没喝。

但他还是感动了很多乘客,当他给车厢锅炉上水时,身后跟着5~6个乘客排着队等着他吩咐好给他打下手。

结果,由于一路上经过的车站大多因为暴雪、水管冻结而无法使用自来水,列车员们的手直到1815此列车在配属于集通铁路公司大板机务段的东风4D型内燃机车DF4D-3324号车的牵引下于1月5日凌晨3时28分、晚点30小时30分钟到达包头站时依然没洗成。

进站时,车厢上还顽固地附着积雪和冰凌,但全车1400多名乘客全部安然无恙。

乘客下车前,列车留言簿上写满了感激和钦佩的留言,没有一句是埋怨的话。

70年代初火车速度 战冰斗雪30小时你们太可爱(22)

包头站站台

送走最后1名乘客后,列车员们这才聚集到餐车,包头客运段为这些已经饥肠辘辘的年轻人准备了热腾腾的包子和奶茶,见到吃的,列车员们再也顾不得体面,伸出依然没来得及洗、黑乎乎的手抓起包子就往嘴里送。

此情此景让刘爱军列车长为之动容,军人出身的列车长此时流着泪,用沙哑的嗓子向全班组的乘务员表示谢意:“作为一个老兵、车长,我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太可爱了!”


标签: 年代初  火车  速度  战冰斗  30小时  你们  可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