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身边太监安德海,从小立志做太监,因得罪同治被杀

cht 2023-04-23 5次阅读

在古代,左右逢源、阿谀奉承就能得到晋升机会的官吏不在少数,晚清三大太监之一安德海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如此,让他在政治中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说起安德海,他可不是一般的太监,他和李莲英、小德张被称为慈禧太后身边“三监客”。

他出生在直隶省(河南省)皮南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之中,在家中排老二。

虽然家庭普通,但皮南县却不普通,皮南县在清朝是个有名的盛产太监的地方。

在朝廷里皮南的太监各个讲义气,人人讲乡情,非常重感情。

10岁那年,他听到家里人聊天时说有个远房的本家在朝里当太监,他们家现在可光彩了。

于是,小小的安德海十分羡慕,从小就立志要当太监。

有一天,他哭着求着家里人给他做“净身术”,他家人好说歹说都劝了,反正儿子也多,加上当太监确实也是件光彩的事,就帮他割了。

由亲戚介绍,赵德海满怀着发财致富的希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

根据清宫的规矩,初入宫的太监都要先拜师,师父教他师父就是自己的主人,把师父服侍好是新太监的唯一任务。

安德海初入宫拜的师父叫做刘多生,这个太监是咸丰帝的宠嫔那拉氏的首领太监。

为了得到师父的另眼高看,他做起事来眼疾手快、聪明伶俐,把师父照顾得非常周到。

因此,很快他便赢得了刘多生的赞赏和好感,经过刘多生的推荐,没过多久安德海就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御前太监。

通过刘多生,安德海又攀上了那拉氏,那拉氏对这位小太监做事的认真和伶俐看在眼里十分喜欢。

当时,咸丰帝每次幸召嫔妃,一般都是安德海前往后宫传谕。

那拉氏为了获得咸丰帝更多的宠爱,也想通过安德海的特殊地位去影响咸丰帝。

双向的需要不如说是一种合作关系,那拉氏愿意结识安德海,更愿意对他百般宠爱、安抚宠络。

1856年,22岁的懿嫔那拉氏生下了后来的同治帝载淳。

咸丰帝喜得贵子高兴得不得了,不由得对那拉氏百般讨好。

不久之后,那拉氏升为懿嫔妃,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更加急迫地拉拢皇帝御前太监安德海,就这样他在朝廷中左右逢源。

1861年,沿海边境事务不断,英法联军率军入侵北京,太平天国南京也告急,内忧外患。

积劳成疾的咸丰帝驾崩,那拉氏徽号为慈禧。

这时同治帝还年幼,尚不能上朝理政,一向对权利极度渴望的慈禧暗自发动了“辛酉政变”,最有可能威胁到政权的政敌被她打倒了。

掌握大权的慈禧和慈安一起开始垂帘听政,安德海也是频频升迁,任职总管太监。

升到太监最高官职后,开始嚣张跋扈,朝中大臣对他极为不满。

慈禧对同治的管教非常严格,让同治很惧怕慈禧,经常偷偷跑到慈安宫里去玩,因此同治对慈安的情感比他母亲还亲。

1869年年初,慈禧为快要14岁的皇帝结婚办龙衣。

安德海在慈禧的默许下,到江南一带采办龙衣。

他自以为有恃无恐,以致忘乎所以,公然违背“太监不得在外招摇生事”的祖制和禁令,临行前,他决定带两个懂丝绸珠宝的行家。

又加上他胞叔和王添福一共四个人,就很像个军机班子。

他口头上虽不敢把这班名称之为“军机”,心里可真是这样想的。

他还给这个班子拟了个名称,叫“幕府”,把他们四位称作“谋士”。

船从通州出发前往山东,安德海如鸟出笼,一路上锦衣美食,听歌观舞,好不开心。

安德海南行,同治小皇帝与慈安太后都觉得消弱慈禧权势的大好时机已到,便派心腹秘密出京,监视安德海的行动,并适时诏示山东巡抚丁宝桢,让他逮捕安德海,听候朝廷的发落。

安德海三人到达山东依旧被奉为上宾,参将把他们招待得极为周到。

他们丝毫未曾意识到,这当儿,他们的行动已经受到了限制。

突然,丁宝侦传仿提审,安德海万分惊讶,不过,他立刻又冷静下来。

他想,丁宝桢虽然一向为官耿正,但谅你也不敢把我安二爷怎么样,你总得考虑在慈禧太后面前交差吧,你难道连自己的前程都不顾吧?

所以他稳住精神,不慌不忙,微晃两膀,有意表现出闲庭信步的仪容,迈着悠悠的方步走上大堂。

丁宝桢略略打量了他一下,用鼻子“哼”了一声:“你就是安德海吗?”

“慈禧太后身边的总管太监!”安德海语气里颇像对一个毫不知他底细的人,颇为自得地说。

“哦!太监,太监为什么不在宫里当差,出京来干什么?”

安德海伶牙俐齿地念叨了那两面旗子上的八个字:“奉旨钦差,采办龙袍。

”“采办龙袍?是给两宫太后采办的,还是给皇上采办的?”

“都有。

”安德海振振有词地说:“我奉命来办皇上的喜事。

”丁宝桢点头:“我倒不明白,你是奉谁的旨?为什么没有明发上谕?”“”

“这个…丁大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安德海言语中带了几分讥笑地答道:“那得去问军机。

丁宝桢明白他的意思,这是在卖自己的牌子,抬高自己的身份,说明自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贴心人。

但并不想点破他,只是笑着说:“我是外官,不懂京里的规矩。

你口说你是钦差,就是钦差吗?有什么凭据?我也凭口说你不是钦差,你看怎么办呢?”

既然是奉旨办差,为什么没有谕旨及传牌勘合等公文?为什么违例携带妇女、妄用禁物,并且一路招摇,震惊地方?

这一连串的质问,问得安德海形色惶恐,哑口无言,他套拉着脑袋,自称该死。

直到这时,安德海才感到形势不妙。

在审讯过程中,丁宝桢还从安德海的贴身衣包中搜出干预地方公事的纸片二张,并在他的随身衣箱中发现龙袍领,翡翠朝珠一挂,这些东西全都作为安德海的罪证被收存起来。

审讯完毕,丁宝桢即将安德海等人收监候旨。

丁宝桢在将安德海等人逮捕收监后,本打算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后,再对安德海发落。

可是,就在这期间。

安德海见处置自己的朝旨未到,气势反而又嚣张起来。

因此,即使在被押期间,他仍敢口出狂言,说丁定桢等人是自找罪受。

在安德海的威胁下,官吏们有些紧张害怕。

此刻,丁宝桢考虑到朝廷完全有可能对此案作出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处理意见,那样的话,对自己则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出现变故,除奸不成,反留后患,丁宝桢便想破釜沉舟,先斩后奏,当然,这样做很大风险。

毕竟安德海不是一般的太监。

此刻,丁宝桢的家属和手下官员都为他捏着一把汗,他们不同意这样冒险。

泰安县知县保毓福甚至跪在丁宝桢面前,力劝丁宝桢三思而后行,说此事重大,无论如何,也要等到朝廷旨意下达之后再行决定。

就在这关键时刻,朝旨到了。

八月初六日夜间亥时,信差将关于处理安德海的密谕送到了济南。

当丁宝桢看完可将安德海“就地正法”的密谕后,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密谕寄到的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初七,丁宝桢潘霸及抚标中军参将绪承二人,督同府县官员将安德海绑到刑场,斩首示众。

这样,慈禧太后非常宠爱的这个小太监,终因恃宠骄横,违反祖制,命丧泉城,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安徳海被诛,满朝文武绝大多数,尤其那些平日对安德海恨之入骨,或经常被他所刁难的官员、王公大臣无不拍手称快。

但免死狐悲,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他的死表现出了“悲伤”,其中就有慈禧太后。

据说慈禧太后在事发后不久曾对她的另一个宠监李连英语重心长地说:“小李子,他们今天砍了安德海的头,说不定哪天还要干什么,咱们娘们可得提防着点儿。

丁宝桢杀了一个安德海,但并未解决太监给晚清社会带来的祸患,也不可能根治太监这一毒瘤。

所以,安德海被诛杀后,李连英得到了他早就眼热的大总管职位,在慈禧太后庇护、宠信下,其权势和地位远远超过了安德海。

只不过李连英、小德张等人接受了安德海的教训,比他更阴险狡猾。

那么你知丁宝桢后来怎么样了吗?


标签: 慈禧  身边  太监  德海  从小  立志  得罪  同治  被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