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王之首徐达真的是受朱元璋猜忌而死的吗?

cht 2023-04-22 3次阅读

徐达,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义的一批将领。

至正十四年,朱元璋摆脱郭子兴,在自己的队伍中精心挑选了二十四位将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淮西二十四将。

徐达就是其中之一。

而朱元璋也从麾下只有二十四位将领的小头目逐渐成长,一步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直到成为足以与当时张士诚、陈友谅抗衡的首领。

而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徐达自然为朱元璋的崛起出力不少。

在朱元璋不断发展势力的过程中,徐达不仅仅屡屡立功,更是救过朱元璋的性命。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后,徐达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开国六公爵之一。

当然,朱元璋给予徐达如此殊荣,不仅仅是因为此前徐达立下的赫赫战功,更是因为徐达、常遇春等将领对付元朝确实有一套,北元虽然此时已经苟延残喘、不堪一击,可这些游牧民族向来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不了多久,怕是又会卷土重来。

因此此后对付前朝余孽尚且需要这些大将的鼎力相助。

而徐达作为天生的将领,也确实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

此时远在北方的元王朝军事最高领导者王保保应该不会想到,自己将在这个汉人将领手中栽不少跟头。

朱元璋建国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任命徐达、常遇春为主将,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直逼元朝首府大都。

不过这次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激烈斗争,元朝在镇压前期起义军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此时的大都只不过是个空壳,一个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军力就能轻易攻破的空壳。

徐达和常遇春还没到大都,元朝皇帝(元顺帝)便带着自己的家当,组织贵族及朝臣逃去了上都。

而等到明军主力到达大都,大都俨然是一座空城。

因此明军很轻易占领了大都,将元朝从大一统的王朝变成了只能龟缩一方的地方政权。

这算是徐达和元王朝的第一次交锋,这场交锋,徐达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元王朝惨败。

而后徐达遇上了元末明初实力最强劲的元朝将领之一,北元此时的军事最高领导者-王保保。

得知元顺帝仓皇出逃,原本在山西、甘肃一带的王保保坐不住了,利用汤和急于立功的心理,将孤军深入的汤和部队围困于山西韩店。

可以说,先锋汤和部队的失利,让原本占据上风的徐达一下子便被动了不少。

徐达深知,此时若是出兵救援,那便很容易被王保保伏击;可若是不救援,汤和部队难保不说,大都也十分危险。

这时候,徐达作为一名天赋型优秀将领的才能便展露无遗,说白了,两人军事实力不相上下,严格说来,徐达可能还技高一筹,因此王保保心中的那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徐达,稍加思索,徐达就弄清了自己此刻的处境。

那怎么办?

徐达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决定围魏救赵。

他并没有困于王保保的死局之中,既然此刻进不得、退不得,那就换个思路,你想要大都,那我就去你的老巢太原。

想通了其中的利益关系,徐达集结军队,直逼王保保的军事基地太原。

徐达能放弃大都,自然是清楚即使王保保攻下大都,短期之内也不可能守得住大都,等先锋汤和部队的危机解除,常遇春切断北元出兵救援的道路,王保保便是瓮中之鳖,到时候大都还是照样会回到大明的手中。

可王保保若是没有了太原这个军事基地,那他苦心经营的一切就会毁于一旦。

凭他手中的兵力,就算攻下了大都,手中的粮草也坚持不了多久。

到时候进不得、又没有了退路,岂非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还没到大都,王保保不得不又率领大部队回太原救援。

北元军队日夜兼程,好不容易赶在徐达之前回到太原。

可等到王保保将自己手中的大军部署完全,却发现慢悠悠赶来的徐达部队一点也没有发动进攻的意思,就这么友好地在太原城门口住了下来。

王保保开始几天还加紧巡防,深怕明军突然发动进攻。

后来也就放松了警惕。

就在王保保放松警惕后,徐达联合常遇春夜袭敌营,打王保保个措手不及。

王保保连鞋都来不及穿就仓皇出逃。

而之后王保保和徐达还有一次交锋,依旧以徐达突袭取胜、王保保仓皇出逃结尾。

这次交锋后,无论是北元王朝还是王保保都元气大伤。

总之,徐达与王保保的再见面,就是三年后了。

而常遇春在大捷回朝的途中暴毙身亡,徐达一跃成为整个大明王朝资格最老的将领。

可以说,徐达的存在,对朱元璋绝对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样的功臣,原本就容易遭受君主的猜忌,何况徐达效忠的君主是朱元璋这般猜忌心极其强烈的君王。

因此徐达在开国受封公爵之时,便已经想到自己可能的下场了,轻则杯酒释兵权,重则抄家灭族,也已经想好,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之前我们曾经说过,汤和作为为数不多的笑到最后的开国功臣,凭借的不过是远离政治漩涡,让皇帝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衷心。

徐达采取的方式与汤和大同小异,从不参与任何党派斗争,也让自己时时刻刻身处皇帝的监督之下。

因此徐达和汤和其实都算是朱元璋不那么忌惮的功臣。

一些史书中记载,晚年徐达重病,御医诊断说他不能吃蒸鹅,而朱元璋明知道他不能吃,依旧赏赐其蒸鹅。

我觉得这不过是谣传,说到底,徐达和汤和一般,朱元璋能容忍汤和,又怎会无法容忍更加谨慎的徐达?

何况,徐达不同于刘伯温这般谋臣,仅凭自己的谋略便能令朝野大乱。

徐达毕竟是武将,手下若是有兵还好,可徐达为了减轻朱元璋对自己的猜疑,也早就卸甲归田,交出了自己手中大部分的兵权。

这样的臣子,连当叛臣的资本都没有了,朱元璋又何必对这样的老臣赶尽杀绝呢?

因此,我更倾向于徐达善始善终而非被朱元璋逼迫而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可以点击文字上方的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收到之后的推送啦。

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可移步至评论区,我们一起探讨!文字来源:月冉日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明朝  开国  六王  之首  徐达  真的  朱元璋  猜忌  死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