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亡后,张飞一家安然无恙,但为何关羽满门被杀?

cht 2023-04-22 4次阅读

鲁莽的张飞抢了一位豪门闺秀,在蜀亡后子孙荣华富贵的生活,可见娶老婆是个学问。

公元263年冬,刘备和诸葛亮辛苦经营的蜀国,在立国43年后,因为邓艾的兵临城下,后主刘禅在权衡得失后,便把老爸和亚父的江山,拱手让给了魏国。

当时看来,刘禅开门归降,蜀汉和晋国肯定双方是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并且是保证了双方的一定条件为原则,根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

“艾至城北,后主舆榇面缚,诣军垒门。

艾解缚焚榇,延请相见。

这段话啥意思呢?翻译成现在的话,便是邓艾到了成都城北门,刘禅舆榇面缚出门相见,邓艾也很懂规矩,亲自为刘禅解缚焚榇,两人按照一定的礼仪交接了成都。

面缚在《左传》解释是,人被双手反绑于背面向前的意思,面缚和舆榇是古代归降的一种礼仪,春秋战国时代,古人作战是非常重视仪式感的,因此归降的仪式感一直延续到了三国还在使用,但刘禅归降的方式,更干脆利落:让人带上棺木,面缚去见邓艾。

刘禅主动放下兵戈,并且有底限的归降礼仪,得到了魏晋豪门的称赞:“刘禅乘骡车诣艾,不具亡国之礼。

”这不但说明刘禅归降时还是挺有骨气的,而且还通过双方的商议,把其中的一些屈辱的礼仪,如衔玉、跪下都拿掉了。

可见,刘禅归降邓艾,并不是说忽然冒出来的想法,其实是经过双方长时间沟通的结果。

都兵临城下了,刘禅的底气从哪来?

其实刘禅曾经说过自己归降的理由,三国志记载,

“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努藏一无所毁。

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

当时的刘禅的确存在和邓艾与钟会一拼的实力,毕竟姜维、廖化等老将还在,各地郡守依然手握重兵,司马家的几路大军远道而来,其实是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的,也因为是诸葛亮儿孙们在锦竹之间的战败,才导致了成都被围的结果。

在邓艾围成都时,蜀汉的内部对战是和争论不休,但是最终为了成都百姓考虑,刘禅在权衡利弊和长时间谈判后,在魏国答应了保证成都百姓的安全条件下,选择了归降。

因此成都的开门归降晋国才较为顺利,并没有受到多少的抵抗,这也是双方利益达成了协议的结果。

由于约法三章的存在,还有因为魏国当时是孤军深入,为了让蜀汉的百姓归附,的确对成都的百姓是做到了秋毫无犯,但是谁也没想到,魏国的一位不算知名的小将,却冒着风险,做了一件可令人傻眼的事。

这人就是庞会,庞会在三国志中记载的不多,仅仅只有几次相关的记载,但是他做了一件惊天大事,得以让自己的名字被千古铭记,在《三国志》蜀记记载:

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庞会的这件事便是为了父亲庞德,把关羽一家给绝了香火,随着关羽后来在民间的名声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在明朝成为了武圣后,庞会这一做法的确是引起了后人很大的争议。

从庞会的角度看来,他为父报仇是无可厚非的,但人们也有另外的看法,毕竟当年的樊城之战,庞德的确是败在了关羽手中,而且关羽还曾经劝解过庞德加入蜀汉,还拿他的兄长庞柔来举例,当时庞柔是蜀汉的一位大将,可庞德的态度和于禁完全不同,

不但拒绝了关羽的好意,甚至还出口对刘备还有关羽各种的“吐槽”,导致结果呢?就是关羽以降则收纳,拒则斩之的旧俗,把庞德给斩了。

但是关羽对忠义的庞德是做到以礼相待,厚葬了庞德,但关羽没想到,他这样的做法为关家的香火断绝埋下了伏笔。

庞德去世时,他的儿子庞会才只有几岁,可庞会不愧为名将之后,少有大志的他,后来随着魏国东征西战,逐渐成为了一位魏国的大将,在司马氏代曹后,参与了伐蜀之战,后来在知道刘禅归降了邓艾后,便急不可的放弃对垒姜维,而是赶到了成都,在被默许或者根本没有上报的情况下,把关羽的一家老小全给灭了,导致结果就是武圣关羽没了传承。

而庞会这样的作法,的确引起了后世的争议,但是却在当时没翻起什么大浪,因为实际上当时的情况了,刘禅归降以后,他的后宫许多的佳丽,除了一部分留在了刘禅的身边,大部分都被赏赐给了伐蜀有功的魏国将领和没有妻室的士卒。

可见,当时连后主刘禅都如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庞会这样做也可以说得通,在当时也并不会引起太多的异议。

但是当时谁也没想到,后来关羽的地位会如此的崇高,因此才有了近代,从文化和文明角度看来绝不会认同庞会的做法。

纵观桃园结义三兄弟的后人,在刘禅归降后,出现了一个分水岭,刘禅被魏国封为王公,战战栗栗的在司马家的紧盯下,过着歌舞升平乐不思蜀的日子。

关羽的后人,被庞会完全断绝了,即便是留了一些血脉下来,也是流落到了民间,躲入了崇山大岭里面,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农耕生活,张飞的后人过的怎么样呢?

按照当时后主刘禅连后宫妃子都难留在身边,早早去世的张飞,剩下的都是孤儿寡母,可让人惊讶的是,蜀国归降后,张飞的后人和关羽的后人,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和关羽一族被灭不同,张飞的后裔在魏国和晋国过得非常的舒适,生活的总体质量不但没有下滑,反而略有抬升,更重要的就是家里并没有招到太大的冲击,

无论是邓艾,钟会,庞会,谁也不敢对张飞的后裔放肆,即便是司马氏对张飞一族都是以礼相待,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里先简要地说下张飞后代的情况。

三国演义中,我们都知道张飞有一个非常勇猛的儿子张苞,在三国演义中,张苞深得其父的传承,不但作战勇猛,也是一个小万人敌,

诸葛亮对张苞是喜欢的不要不要的,六出祁山很多时候都会带上张苞,可惜张苞在一次征伐中,因为马失前蹄跌落山谷,重伤去世,这让诸葛亮伤心了好几天,本来蜀汉人才凋零,张苞一走猛将就少了一位,能让诸葛亮不伤心吗?此后演义中就很少提及张飞的后人。

可这不过是演义中的桥段,历史上对张飞儿女的记载是截然不同,张飞一生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张苞,次子张绍,

张苞在三国志中的记载非常简略,只是说他不到20岁便出世了,到底是怎么走的,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张苞虽然走得早,但却留下了一个儿子张遵,后来年少的张遵便继承了张苞的爵位,成为了蜀汉后期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

他应该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非常的要好,因此在后来的绵竹之战一起出征,可惜最终两人一起战死沙场。

由于张遵的去世,因此张家后裔,就生下了张飞的次子张绍

蜀汉归降后,受到司马氏优待的蜀汉贵族,其中就有张绍,为何司马家对张昭一家与关羽一家截然不同呢?

除了庞会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张昭当时努力劝说刘禅投降司马家的,除了谯周,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张绍,

而且由于张绍的身份特殊,因此在最关键的时刻,刘禅是派出了张昭作为使者,完成了归降细节洽谈,最后出城的时候,也是张昭捧着玉玺交给邓艾,可以说张昭对刘禅归降司马家是立下了大功,在当时的情况下,司马家需要人心归附,连刘禅都养的好好的,自然不会亏待张昭。

那么为何刘禅会听信谯周的劝说,反而让张昭出使魏国呢?

这不得不说,刘禅还是具有一定的智慧的,张昭的身份可不简单,他的两个姐姐是刘禅的正妻子,也就是说,刘禅私下称呼张昭就是小舅子,而两人都是蜀汉二代人物出身,而且刘备和张飞的关系非常铁,

可以说两人应该是一起玩着长大的,即便是年龄有差距,两人也存在很多的共同语言,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昭在魏国的身份也不简单。

张昭的母亲夏侯氏,也就是张飞的正妻,在许多传说中,都说他是张飞在山上抢回来的压寨夫人,张飞没想到自己运气那么好,竟然在山上遇上了夏侯渊的侄女,因此张飞和夏侯渊有了亲戚关系。

可这不过是演义中的记载,真正的历史这段情节是值得推敲的,更多的历史资料表明,当年曹操为了挖刘备墙角,按照名门正娶的礼仪把夏侯氏嫁给了张飞,毕竟当年的曹操实力不强,他连关羽都打过主意,怎么会放过张飞呢?

这夏侯渊和曹操的关系也不一般,曹操的父亲就是夏侯一族的孩子,实际上曹操和夏侯渊是堂兄弟。

因此按亲戚来说,张飞要喊曹操一声姨夫。

因此张绍和魏国曹家的关系非同一般,但是司马氏不是取代了曹家吗,为何还对曹家的亲戚那么给面子?

这可不是为了江湖人情世故那么简单,因为夏侯渊一族出了一个叫夏侯尚,他按辈分算,就是张飞的大舅子。

而这位大舅子夏侯尚有,后来和曹家亲上加亲,迎娶了曹操的其中一个女儿,

两人还生下了一位佳人夏侯徽,这夏侯徽后来的老公就是司马师,这样一来,我们来整理一下,司马家和夏侯家有亲戚关系,夏侯家和张飞一家亲戚关系,张昭和刘禅也有亲戚关系。

这样一圈下来,发现刘禅、张昭和司马师是远门亲戚。

虽然这亲戚看上去扯得有点远,但是无论如何刘禅的夫人就是张皇后,而且张皇后也非常支持刘禅这样做,张昭更是全力的配合,因此张家对司马家是有大功的,而且两家还是亲戚关系,

自然这样一来,和完全没有沾亲带故的关羽一族待遇不同了,毕竟啊,庞会再也不敢对司马家亲戚造次,

纵观三国时期,孙权是刘备的大舅子,曹操是张飞的姨夫,张飞和刘备是亲家,司马家和夏侯家也是亲家,这样一圈子下来,发现三国里面许多名人都是亲戚关系。

而串联起几家亲戚的,发现最重要的是两个女子,一位就是孙尚香,让蜀汉和东吴有了联姻,一位就是夏侯氏,让蜀汉和曹魏还有后来的司马氏有了亲戚关系,

不得不感叹,张飞的幸运,毕竟古代来说得到了一个贤内助,对自身事业的支持非常的大,而给人感觉鲁莽的张飞,竟然能够娶到夏侯氏这样一位豪门闺秀,让其后人在蜀亡后不但躲过了劫难,还能让子孙依然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可见娶一个能帮助自己的老婆,的确是个学问。

资料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蜀亡  张飞  一家  安然无恙  为何  关羽  满门  被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