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凌迟处死,从头至尾不吭一声,总督上奏皇帝说:奇男子也!

cht 2023-04-21 13次阅读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内部经过了一场血腥内讧,内部继续分化,为了躲避来自洪秀全方面的杀身之祸,石达开百般无奈,选择了出走的道路。

1857年6月3日,石达开出走南京,他带领自己的部属赶往安庆。

由于石达开拥有极高的声望,除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和一些老弱残兵留在了洪秀全的阵营,太平军的精兵良将大多追随石达开而去。

无疑,形势对洪秀全极为不利。

他马上采取补救措施,撤去了两个哥哥的王位,铸造了一颗“义王”金印,做出一些许诺,令百官劝石达开回来。

但是石达开的态度毅然决然,发誓坚决不回天京。

因此,他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应该说,石达开的精神世界在这个时候彻底崩溃了。

如果说他当初参加“拜上帝会”的时候怀着满腔理想和抱负的话,那么从“天京事变”后他出走的这段时间里,他的理想和抱负被血腥的现实击得粉碎,他理想中的天国变得不堪入目。

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打击其实是精神世界的崩塌,从这一点来说,“天京事变”之后,那个令敌人胆寒的翼王一样也死去了。

石达开变得异常消沉,他到达皖东太平军驻地的时候,准备解散追随他的部队。

在众人的劝说下,他才打起精神,重做打算。

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又将走向何处呢?再去追随那个传说中的天国?天国已逝,理想的家园变得污浊不堪。

重新回到传统的世界?那又何苦造反?况且清廷到处追杀参加过太平军的人,回头的路也被堵死了。

石达开和他的部属变成一大片云,不能落地,没有去向,随风飘荡。

石达开和他所部呈现出“流寇之象”,四处转战,不断漂移。

从咸丰七年(1857年)开始,这支部队先后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广西作战,不断遭遇失败。

愿意跟随的人越来越少,没有根据地,粮食依靠四处抢掠,士兵背着粮弹,疲惫地行走在山谷之中。

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湖南巡抚骆秉章评论这支部队说:“纷纭杂乱,迥异从前。

”曾国藩也有感叹:“气散而不整,迥不似石逆往年情形。

咸丰十年(1860),石达开率部回到广西,“一返故乡,便有归林之说。

”但主帅毫无斗志,部属不知所从。

进入广西后,军食不给,前途茫茫,士气低落。

很多人不得不离开石达开。

彭大顺、童如海、朱依点等人率领一支部队重新踏上去往天京的归途,决心“万里回朝”。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一年后在江西和忠王李秀成的部队会合。

然而,石达开是无法实现归依山林的,因为造反是没有回程车票的。

由于清军的追杀和围剿,在自己的家乡他无法藏身。

于是,他“扬鞭立誓,锐意入川”,希望占据天府之地以自立。

咸丰十一年(1861年),石达开重新召集人马,由桂南北上,发起入川作战。

他的老对手、原湖南巡抚骆秉章已经调任四川总督,从四处调兵,阻止石达开夺取蜀地。

两次入川作战失败后,1863年3、4月间,石达开率部由云南进入四川。

5月14日,他的部队抵达大渡河河畔,遭遇河水骤涨,被清军和当地土司部队包围。

石达开所部陷入绝境,多次组织渡河作战均告失败。

为了拯救手下部属免于被清军杀戮,石达开给骆秉章写信,表示“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做”,前往清军兵营谈判。

后来,大约4000名石达开部属免遭杀害,另有2000名将士遭到屠杀。

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凌迟处死。

临刑前,石达开无一丝畏缩态,至死都没有发出一声。

在场的官员见状无不感慨,有的甚至落下眼泪,后来骆秉章上奏朝廷时说石达开:“虽是逆贼,却真奇男子也”。


标签: 此人  凌迟  处死  从头至尾  不吭  一声  总督  上奏  皇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