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为何让1个男人陪葬?雍正继位后才知此举实在高明

cht 2023-04-18 7次阅读

康熙临终前,为何让1个男人陪葬?雍正继位后才知此举实在高明_历史奇闻_第1张

1712年,皇太子胤礽获罪,被康熙帝第二次废黜了储君之位,禁锢于咸安宫。

在此之前,胤礽已经因为失德得罪了康熙帝而被废过一次。

皇太子胤礽二度被废后,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有许多大臣建议康熙帝重新选择储君,但都被他拒绝。

康熙临终前,为何让1个男人陪葬?雍正继位后才知此举实在高明_历史奇闻_第2张

康熙帝对储君一事态度不明直接导致了后面九子夺嫡的惨剧。

首先是皇长子和皇三子参与到夺储斗争中,但很快被康熙察觉,心生反感,这两位皇子很快落败。

此后八皇子和四皇子成为夺储有望的候选人。

不过四皇子胤禛在充分汲取了其他皇子的教训后,决定藏拙示弱,假意无心争储位,以不变应万变来争取康熙帝的好感。

事实证明四皇子的这一招很有效。

原本八皇子因为才华出众,颇受康熙帝青睐。

但在康熙帝发现八皇子也在积极结党营私、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十分失望,对外宣布八皇子永无立储之可能。

因此九子夺嫡到了最后,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成了最大的赢家。

康熙61年农历11月13日,康熙帝在畅春园离世。

在他弥留之际,特意叮嘱让自己的心腹大臣隆科多陪葬,隆科多和四皇子十分震惊。

不过在四皇子的求情下,康熙帝最终还是收回了命令,反而让隆科多做四皇子胤禛的辅政大臣,这是为什么呢?

出身名门,少年英才

隆科多出生于清朝初年的武将世家,祖父佟盛年从自己年轻时起就跟随清太宗皇太极南征北战,功勋赫赫。

佟盛年女儿是康熙帝的生母,长子佟国纲,是隆科多的大伯,是镶黄旗汉军都统。

曾经追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参与《尼布楚条约》的制定,最后战死沙场。

佟盛年的次子,也就是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先后两次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并获得胜利,也是位沙场功臣。

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

隆科多的家族虽然出身汉军旗,却十分尊贵显赫,是实打实的名门贵胄。

因为前辈的关系,加上是皇帝的表兄弟,隆科多自幼和康熙帝就十分亲近,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就被康熙帝封为一等侍卫,成为康熙帝的近侍。

没过几年,他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成为军中一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隆科多在军中历练数年,日渐老成,渐渐成为康熙帝的左膀右臂心腹大臣。

虽然他因为自己比较年轻而没有迅速升迁,但康熙帝给他的待遇丝毫不亚于其他老臣。

因为多年来康熙帝的宠信,隆科多的权势越来越煊赫,渐渐开始结党营私,康熙帝经常敲打他,但他一直不为所动。

最终在康熙44年的时候,康熙帝借口隆科多的部下违法、隆科多负有管教不严罪责的借口,撤下了他副都统、銮仪使的职务,只保留了一等侍卫官职。

经过罢官一事,隆科多感受到了康熙帝对他的戒备之心,因此开始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与朝臣的往来不再像以往那样频繁,在康熙帝面前也越来越恭敬,让康熙帝十分满意。

康熙50年,隆科多被授为步军统领,掌握京师警卫武力,成为了直接保卫皇帝安全的大臣。

这一时期是康熙帝最信任他的时候。

隆科多成为步军统领后,康熙帝曾经告诫过他:他出身自己母家亲族,是自己的表兄弟,只要行为端正,勤勉谨慎,和自己的家人以及其他朝廷官员保持距离,不要结党营私,必然能身居高位,平步青云。

等到康熙帝晚年的时候,隆科多又兼任理藩院尚书,成为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经常为康熙帝处理一些机要事务。

拥戴世宗,位极人臣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就因为在皇帝面前举荐八皇子胤禩为新储君而遭受到康熙帝的训斥。

康熙帝考虑到佟国维年事已高,没有深究他的罪责,只是让他卸下一切官职,致仕回家。

有了父亲的前车之鉴,隆科多不敢再与康熙帝的皇子们有太多往来,不过这不意味着他真的毫无私心。

从一开始就和父亲立场不一致,想要拥立由自己姐姐孝懿仁皇后所抚养的四皇子胤禛。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是康熙众皇子中比较年长的。

胤禛的生母乌雅氏是出身于正黄旗包衣的宫女,原本身份低微,却因容貌姣好而受到康熙帝的青睐,成为了后妃之一。

生下四皇子胤禛后,由于她身份太低,无权抚养皇子,因此胤禛被康熙帝交由贵妃佟佳氏也就是隆科多的姐姐抚养。

后来乌雅氏在康熙帝的宠爱下先后生下了两子两女,最后被封为了德妃。

不过她生养的孩子只有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顺利长大成人。

胤禛从小不在生母身边,与生母和十四弟的关系十分淡薄,反而与孝懿仁皇后和名义上的舅舅隆科多的关系十分亲近。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就引起了朝廷和皇子之间的轩然大波,夺储风波暗中发酵,朝廷重臣也多有自己想要拥立的皇子。

不过康熙帝十分宠爱太子,第一次废了太子之后没多久,康熙帝就知道了太子失德很大程度上是被人挑唆和构陷的结果,因此对儿子们之间的争斗很是厌恶。

他也一直对太子抱有希望,希望太子能回头是岸,奋发向上,成为将来的明君。

这一时期诸如大皇子、三皇子和其他朝臣等有心争夺储君之位的人,恰好撞到了枪口上,让康熙帝十分失望和反感,直接将大皇子和三皇子排除在了储位人选之外。

大皇子和三皇子的遭遇让康熙帝其他的儿子人人自危,收敛了不少,只是一直在揣度圣意,猜测康熙帝接下来的动作。

两年后,康熙帝感觉儿子之间的矛盾太过激烈,于是复立胤礽为太子。

恢复太子身份后,胤礽并没有吸收第一次被废黜的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刁难自己的兄弟们。

这让其他皇子对他更为不满,暗中和朝臣结成朋党,收集他不端行为的证据,企图再次把他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

一方面,八皇子胤禩因为才华出众,受到了佟国维的赏识,二人成了同盟,共同图谋储位。

八皇子一方面积极收集太子不堪重用的证据,另一方面则结交朝臣扩充实力,然后积极参与朝政作出政绩在康熙帝跟前争取好印象。

而四皇子胤禛跟八皇子相比则反其道而行之。

他深知康熙帝反感儿子们相互构陷手足相残,更反感儿子在自己身体还算硬朗的时候就图谋帝位这种毫不忠于父君的行为。

因此他主动退出朝堂漩涡,对朝政也不怎么上心,而是回到自己的雍王府过起了悠闲日子,平时除了种菜浇花,就是研究书本学问,对外界的事情漠不关心。

太子胤礽二度被废后,八皇子胤禩因为结党营私和对储位展示出了过分的热情,遭到了康熙帝的训斥。

康熙帝还对外宣称永远不会将八皇子胤禩立为储君。

八皇子斗争失败,连带跟他一党的皇子也被殃及,在夺储斗争中失去了优势,于是他只能转而支持十四皇子胤禵夺储。

此时康熙帝的众多儿子中,只剩下四皇子胤禛还勉强能让康熙帝满意。

于是在隆科多的支持下,一方面胤禛比之前更加谨小慎微、友爱手足、低调做事,另一方面则通过隆科多暗中结交朝廷大臣,收集其他皇子的错处好为自己日后夺储铺路。

康熙61年农历11月13日驾崩于畅春园。

康熙帝临终时,十四皇子胤禵远在西北,四皇子胤禛则一直在京城。

康熙帝经过反复衡量,认为让胤禛继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让隆科多为他宣布遗诏,立胤禛为储君,同时命令隆科多为自己陪葬。

接到殉葬指令的隆科多如遇晴天霹雳,泪如雨下,立马跪倒在地,连连磕头,祈求康熙帝收回成命,但是没有丝毫效果。

于是隆科多转而去求刚刚被确立为储君的四皇子胤禛。

胤禛知道后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害怕触怒康熙帝,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如果隆科多死了,自己继位之后将再也没有肱骨之臣可以利用。

于是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去见康熙帝为隆科多求情。

好在经过四皇子胤禛的求情,康熙帝最终收回成命,不但让隆科多陪葬了,还让他做胤禛登基后的辅政大臣,赏赐了许多东西宽慰他。

胤禛继位后,因为隆科多拥立有功,命他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并且承袭一等公的爵位,加授为吏部尚书。

而隆科多的次子玉柱被封为銮仪使。

野心膨胀,罔顾人臣之礼,幽禁离世

雍正帝即位后,越来越信任和倚重隆科多,称呼他舅舅而不称呼其名。

甚至在需要选拔官吏的时候授权隆科多代替他行使甄选权力,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

雍正元年,隆科多与川陕总督年羹尧一起被加封为太保。

雍正二年,隆科多兼任理蕃院的事务。

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并且监修《明史》。

不久又与年羹尧一起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正如所有掌握大权在握的朝廷重臣一样,隆科多在位极人臣之后,开始想方设法培植自己的党羽,以此来确保家族的荣耀和地位能够长久传承下去。

而另一方面,年羹尧因为自恃是雍正帝的肱骨之臣,保卫边疆有功,也越来越嚣张跋扈,对雍正帝缺乏恭敬。

面对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位手握重兵、位高权重的臣子,雍正帝一直都有心敲打。

不过由于他继位之初,朝堂上自己的心腹很少,不具备清算年羹尧和隆科多的条件。

而年羹尧、隆科多二人为了自己的朋党利益,相互之间也争斗不断,让雍正帝十分头疼。

三年后,经过雍正帝的隐忍和经营,他终于在朝堂上拥有了一些自己的力量。

雍正三年,皇帝撤去了隆科多步军统领的职务,并且罢免了隆科多儿子的官职。

与此同时年羹尧也被弹劾,罪状累累,被皇帝撤去了所有官职,然后在雍正帝的授意下自尽离世。

年羹尧死后,雍正帝不忍心直接铲除隆科多的势力,只是以年羹尧为例时常敲打隆科多,要求他安分守己,怎奈隆科多还是不知收敛,放任自己的朋党为非作歹谋财图利。

雍正帝不久就收缴了之前赏赐给隆科多的四团龙补服,并且禁止他继续用双眼花翎、黄带、紫马。

没过多久雍正帝又先后找借口削了他太保和一等阿达哈哈番的世袭职位。

雍正四年,隆科多被人查出收受年羹尧、总督赵世显、满保,巡抚甘国璧、苏克济等人的贿赂,被罢免了尚书职务。

雍正五年,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

原本他可以据此立功之后恢复一些官职,奈何在即将谈判成功的时候,被查出私藏雨蝶、结党营私等罪证。

雍正帝十分生气,命人将他押解回京,罗列了一系列罪状。

最终隆科多被抄家幽禁,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发配边疆。

雍正六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为官两朝的权臣生涯正式谢幕。

回顾隆科多一生,从名门贵胄,到有为青年,再到一人之下的权臣,可谓仕途顺遂,风光无极。

如果他在雍正朝的时候能够恪守为臣之道,谨小慎微,那么他和他的家族、子孙将会延续他祖辈父辈的荣耀。

不过任何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很难克服人性的弱点保持理智,只会想着如何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权力,谋求更多的利益。

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许多人身居高位之后,几乎都会去结党营私,最终结局惨淡。

而隆科多因为是雍正帝看重的舅舅,得以保全自己和儿孙的性命,已经算十分幸运了。

康熙临终前,为何让1个男人陪葬?雍正继位后才知此举实在高明_历史奇闻_第3张


标签: 康熙  临终  为何  1个  男人  陪葬  雍正  继位  后才  此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