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终身未归,1949年山东1.5万名干部南下,他们有什么任务

cht 2023-04-18 10次阅读

背井离乡终身未归,1949年山东1.5万名干部南下,他们有什么任务_历史奇闻_第1张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骨子里都是比较念家,更是有一种“落叶归根”的说法,不管在外有多辉煌或者惨淡,中国人都会回到生育自己的家乡。

但是却有这样的一种例外,一九四九年有一万五千人,他们都是山东境内的各个干部,本来有着光明的前途,但是一个个纷纷要求主动南下,抵达刚成为解放区的各个省份,最后很多人终年都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那么他们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呢?

抽调干部南下恢复秩序

一九四八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我军倾斜,国民政府的势气已经不复存在。

背井离乡终身未归,1949年山东1.5万名干部南下,他们有什么任务_历史奇闻_第2张

当然,伴随着我军接二连三赢得一次次战役,党中央也开始向更长远的目光做打算。

解放战争我军是从北方开始南下,跟北方解放区相比,南方各个省份不是刚解放就是等待我军区解放,完全需要我军恢复秩序和生产。

图丨南下干部

南方各省如果只靠自己的话,恢复生产的难度很大,而且在管理和安排方面,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那老百姓就会对我党产生不信任的情绪,我党将国家和人民列在第一位,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鉴于这样的情况,一九四八年九月八日开始,党组织就在西柏坡举行会议,会议内容决定将北方解放区调集五万名干部,跟随部队南下作战,并在新解放区成立相关办事处。

其中华东解放区就得抽调一万五千人,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前整装待发。

一九四九年年底,华东一带决定一万五千人的名额都由山东解放区抽调,原因无他,山东是我党最先发展的革命军区,况且解放时间早,区域早已稳定,其次就是相对于其它解放区,山东还有余力可以将干部调集到其它解放区。

所以党中央经过重重考虑,认为山东解放区中的干部南下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根据安排,南下的各级干部包括军事、管理、经济和教育等各个领域,根据原先的岗位职责分成一半,一半是随队南下,一半是留在原地继续维持秩序。

放到现在大家可能觉得抽调干部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在解放前夕,该性质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图丨山东南下干部

毕竟当时敌我双方还在交战,南方很多省份是刚刚解放,但是内部并不是十分安全稳定,还有国民政府参与军队蛰伏,寻找机会对我军进行反攻。

南方有的省份对比起来虽然相对于稳定,但是全境都处于百废待兴的情况,恢复秩序的难度异常之大。

况且当时的交通十分不方便,干部也没有办法坐着火车赶往解放区,大部分干部都是跟随部队行军赶到解放区。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山东人一直有一种说法叫作“安土重迁”,如果没有遇到大的事情不会选择离开自己生育的地方,一万五千山东干部南下,对他们来说就是要放弃现在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前往一个百废俱兴的解放区重新开始。

最艰难的是,这些山东干部不知道自己能否回到家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所以,山东干部南下对于他们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抉择,但是为了国家和党,他们丝毫不犹豫,反而纷纷主动要求南下。

自古忠孝两难全

从山东境内南下路途遥远,干部们也逐渐地对天气不太适应,食物也都是被雨水浸泡过后的炒面,甚至有时候只能吃些野菜和野果。

除此之外,干部们饮水也十分困难,大家喝的都是河水或者雨水;住宿条件也极为艰苦,如果有破庙、窑洞这样的地方都是奢侈,大部分时间都是野外露宿。

山东干部们都知道南下肯定会十分困难,但是对于此事还是积极响应,南下干部名单中,有一部分是党中央敲定的,也有一部分是主动报名参加的。

那个时候解放战争处于最后阶段,山东各个区域的青壮年还在跟随部队作战,但是每个人思想觉悟都非常高。

干部们听到南下的政策之后,大家都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和艰难性,大家都踊跃报名,甚至连女性都纷纷响应号召。

图丨山东南下干部

其中一名干部叫作王士英,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担任济阳县委宣传部部长。

王士英在一九三九年参加我党,跟随我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他的资历来看,日后的仕途一定会前途无量。

但是就在王士英担任部长一个月后,华东局就发出了南下的信息,他作为干部之一,以身作则第一个踊跃报名。

一九四九年刚过完春节,干部南下一事就即将执行,县委给每个干部都批准了三天的假期,让他们安顿一下家里。

想到家中的母亲,王士英不由陷入沉思: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多亏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如今母亲好不容易看到自己有所作为,自己却又要南下留下年迈的母亲,自己还不知道多会儿才能回来,此时的南方各个省份还依旧处于战火中,不知道母亲是否愿意我南下?

尽管王士英顾虑很多,但他还是快速回到家,一回到家看到母亲就跪下磕了个头,然后跟母亲聊天,并且讲到了自己参军入伍的经历,想用这种方式暗示母亲知道自己的革命精神。

当王士英说到南方穷困百姓还等着解放军去拯救的时候,母亲冷不丁问道他:“儿啊,你是不是也准备南下了?”

图丨把青春写在祖国解放事业的版图上

母亲突然的一句话,让王士英顿时乱了心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母亲见王士英这般模样,心中也有了答案,默默叹了口气。

母亲在王士英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堂哥和邻居家的孩子也准备南下,毕竟知道自己儿子的为人,所以知道他一定会积极响应号召。

王士英家中只有他一个孩子,他的父亲又离开得早,虽然自己有着报效祖国的热情,但是对于自己走后,年迈的母亲无人照料,他心中也不是滋味。

王士英是一个大孝子,想到这里随即下定了决心:“娘,要是您需要我,我和组织商量一下。

但是王士英都没有想到,母亲严词拒绝了自己:“你不去,那谁去?你是党中央信任的人才,理应做表率。

”母亲为了让王士英放心,给他新做的衣服和银元,让他放心为国家做大事。

母亲即便万般不舍,但是知道自己的儿子做得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事儿。

王士英带着母亲的牵挂和担心,在一九四九年三月一日踏上了南下的路程。

在赶往南方的路程上,他先后坐了火车、汽车和轮船,大部分时间都是和部队行军,经过两个月的路程,终于抵达依旧被战火覆盖的浙江省。

图丨山东干部

党组织安排王士英带着山东各地的二十多名干部,管理新昌县,并且王士英担任县委副书记。

管理新昌县的工作,并没有让王士英觉得多简单,反而因为各种风俗和语言问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王士英在新昌县一待就是待了几十年,为了发展这里他将自己的青春贡献在这里,虽然一直没有时间回到自己的山东老家,但是在他心里,新昌县已经被他看作是第二故乡。

最后王士英又被调集到浙江工业干部学院,他被任命为校长,从此一直在教育领域工作,为浙江和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电子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王士英的经历还算好,以前山东境内有句老话“少不走南,老不走北”,当时响应南下的干部们,很多都是文员,如果到了土匪横行的地方那生命都有危险。

其中山东干部还涉及到顾建生在宁阳县,此地土匪猖獗,百姓们过得民不聊生。

当时福建省丛林密集,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滋生了很多悍匪,后来国民政府参军更是收买土匪,继续在福建一带为虎作祟。

山东干部们尽管是文员,但依旧战斗在最前线,虽然己方损失惨重,但是最后还是成功将七万多的悍匪消灭,还给老百姓一片和平稳定的生活。

图丨山东干部

在福建一带的山东干部和王士英一样,都没有选择回到山东老家,全部都扎根在这里,为了国家大事付出自己的一切,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心中一直有着家乡的花花草草。

随后的时间里,山东又相继派出十万干部南下,对解放区进行援助。

像王士英这样的干部有很多,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义无反顾地来到不熟悉的环境,将青春和活力都留在了南方,终其一生都没有踏入家乡的土地。

南下干部我相信很少人了解,但是他们在革命历史长河中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磨灭,他们的大无私精神也会勉励后辈前行!

视频链接:背井离乡终身未归,山东1.5万名干部南下,他们有什么任务?

背井离乡终身未归,1949年山东1.5万名干部南下,他们有什么任务_历史奇闻_第3张


标签: 背井离乡  终身  未归  1949年  山东  1.5万名  干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