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真的清了,消失几十年的物种重现,预示着什么?

cht 2023-04-18 5次阅读

黄河水真的清了,消失几十年的物种重现,预示着什么?_奇闻异事_第1张

愚哥鱼世界/图文

黄河水真的清了,消失几十年的物种重现,预示着什么?_奇闻异事_第2张

前言:

诗仙李白曾书: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可曾知道这天上之水来自哪里,又流向何处?

我国有着众多得大江大河,黄河被我们尊称为“母亲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它和世界其它河流相比,已经不单单是一条河流,而是我们民族、文化、文明符号的象征,纵观历史五千年,都和黄河有着紧密相连。

这条“母亲河”孕育着华夏子孙,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如今得黄河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锋芒,昔日的黄沙奔流,怒吼咆哮,也早已离我们远去,因何如此?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历史,去品鉴一下黄河的“野性之美”,以及给人类带来福祉与恩惠。

黄河—源起之地

黄河的形成在距今大约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地理板块抬升运动中,其它版块边缘发生断裂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后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

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时光更替,各湖泊、盆地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皱形,在人类走向文明后,开始——溯源。

沧海桑田

据文献《禹贡》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在大禹时期“黄河源”早期被开发在积石山(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一带。

而《旧唐书·侯君集传》记载:“盛夏降霜,山多积雪,转战过星宿川,至于柏海,频与虏遇,皆大克获,北望积玉山,观河源之所出焉”。

也就是贞观九年(635年),李靖率军征讨吐谷浑,派侯君集率军追击,一直抵达星宿海以西的河源地区,穿过了积石山,又翻过了鄂陵湖和扎陵湖 ,来到了星宿海,这是早期汉人抵达星宿海考察河源的记载,此后的几百年间,星宿海一直被误认为是黄河的源头。

到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朝廷组织了一支河源科学考察队,深入黄河上游,对河源进行了官方考察,翰林侍都潘昂霄对考察结果进行了记载,写成了《河源志》一书。

《河源志》记载:“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洳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弱不胜人迹,逼观弗克,旁复髙山,下视灿若列星,以故名。

遗憾的是,科考队没有进一步越过星宿海向西继续前进,可能是受当时气候,物资,工具等各方面得制约,我们现在无从考证。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命门侍卫阿弥达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察,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我们现在都知道,在星宿海以西,黄河有三个源头: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但都实的这次科考并没有确定到底哪一支才是黄河正源,直到新中国成立,1978年科考队证实了三大支流中的卡日曲流量很大,长度很长,基本确定这才是黄河的根本源头。

“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在卡日曲的尽头,冰川融化成水,从巴颜喀拉山下喷涌而出,与扎曲、约古宗列曲两支支流汇合,然后流入星宿海,这条河流如今改名为“玛曲”。

玛曲藏语为“孔雀河”,在孔雀河流过得地方形成了沼泽和湖泊,如同孔雀开屏一样非常壮观。

而星宿海是青海高原上,扎陵湖(古代叫柏海)以西的一大片沼泽区域,这里水网纵横,湖泊密布,犹如天上星宿陈列,两者遥相呼应,勾画出高原得梦幻美景。

黄河九曲第一湾

现在这些地方被我国加以保护,还专门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但是规定了黄河源头是禁止一切旅游活动,违者将受处罚。

为什么称黄河称母亲河

从小历史课本上就告诉我们,黄河就是母亲河,深深得印烙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

放眼世界,能够称为文明得国家,都是傍水而居,因为“水乃万物之源”。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足迹遍布尼罗河畔,古印度文明起始于恒河与印度河之中,古巴比伦则在底格里斯河成长,而中华文明则诞生于黄河之畔。

自古就有:黄河宁,天下平。

说明了黄河的安宁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

黄河究竟是为何被我们称为母亲河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诠释它。

历史文化

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胚胎在华夏大地各处萌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满天星斗”,由于各种原因,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而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一带,开始生根发芽,在世界文明的花园里独领风骚。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在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绵延达3000多年。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a安、洛阳、开封4座。

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东周定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定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Z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

科技

“四大发明”的智慧之光,轰动全球,惠及至今,为世界文明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活字印刷

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初次记录哈雷彗星。

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

诞生于两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非常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古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医学工作者,推动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壮大。

《考工记》、《禹贡》、《水经注》、《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综合性典籍,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

这些文明的出现标志着农业技术、天文历法、传统医药、数理算术等均代表着当时世界的最高成就。

经济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上的黄土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土质疏松,易于垦殖,具有易耕性、自肥性、土层深厚等特点,是远古时期适合农业起源的土质。

丰厚的自然禀赋加之长期的农业实践,逐渐使黄河文化成为一种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国风·豳风·七月》是一首典型的农事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现状。

沿黄地区的百姓兴修水利,改进农具,革新农技,促使早期的精耕农业区的形成。

除了农业,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手艺品,畅销世界,瓷器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通过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王安石变法等措施,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助力下,沿黄地区散布着长安、洛阳、开封等6处古都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华夏民族由松散的Z治实体逐步走向融合和统一。

思想之光

黄河流域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印证了黄河文化的璀璨和辉煌。

春秋时期,沿黄地区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杂家等思想流派异彩纷呈,出现了《老子》、《庄子》、《论语》、《孟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等思想巨著,其中儒学的影响非常深远,由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先后涌现出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董仲舒、周敦颐、程颐和程颢等历代思想人物。

诗经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以四书五经为基础,传承儒家思想,主张与邻为善,强调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思想。

以这种思想为目标,成为华夏文化的主线并且延续至今,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重塑着民族精神信仰。

黄河究竟有多长

黄河作为母亲河,那这条河到底有多长?流向哪里?

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答案,也许你对黄河的了解,可能仅仅只停留在课本知识里面。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注入渤海。

她的干流全长5464千米,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出积石之嵯峨。

黄河流域图

根据流经区的自然环境和水文情况去划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横跨我国的一、二、三阶梯,沟通了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黄河上游

自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

河道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占黄河总量的51.3%。

从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至龙羊峡部分为河源段,这里有我国Z大的高原淡水湖扎陵湖和鄂陵湖,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黑河、白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是该河段的两大重要支流。

大部分流入三四千米的高原,两岸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比较清澈,水流比较稳定,水流量大,是黄河水的主要来源。

上游卫星图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此段落差较大,水流湍急,两侧的洮河,湟水支流注入使黄河水量大增,这里就有闻名的龙羊峡水电站,是我国着重开发的水利工程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冲击平原段,出青铜峡后沿着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直抵河口镇,这些流经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荒漠草原,河床平缓,两岸有长900公里宽约30-50公里的冲积平原,也就是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这里有引黄灌区,自古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黄河中游

河口镇至河南荥阳桃花峪,河道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占黄河总量45.7%。

从内蒙古河口镇到山西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Z长的一段连续峡谷也就是晋陕峡谷。

该河段内支流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这里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河流年输流沙达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河段比降很大,水利资源丰富,这里有黄河第二大水电站基地万家寨,此段还有更闻名的“壶口瀑布”。

从山西禹门口至河南三门峡为汾渭平原段,河谷较宽,水流缓慢,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原,这里是晋陕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渭河的重要支流,这里也是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源地之一,年均来沙量达5.5亿吨。

中游卫星图

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道变窄,形成天然卡口,有名的古渡口风陵渡就在此,河南三门峡至郑州桃花峪的河段由小浪底分割为两部分,其中晋豫峡谷为黄河干流的Z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有洛河和沁河注入,河谷渐宽,这里是山区到平原的过渡段。

黄河下游

桃花峪至黄河入海口,河道长786公里,流域面积仅占黄河总量的3.5%。

这里有大汶河支流注入,受中游大量泥沙的冲击,这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这里也是海河流域河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是历史上黄河泛滥的重灾区,到了下游,河床越堆越高,一定程度后,就会改道,从低处冲下去,而后奔向大海。

黄河改道多到什么程度呢,有句谚语:“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

可以说每一次改道,可以说都是一次灾难。

下游卫星图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在的河道,从山东大清河流入渤海,在入海口出受多年泥沙冲积,造就了“黄河三角洲”,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

鲤鱼跃龙门

传说“大禹治水”时到达河津地区,为疏通河道凿开龙门,黄河水一泻而下把原本在此生活的黄河鲤鱼冲下瀑布。

自此以后每到春季都有金黄鳞片的鲤鱼逆流而上,越过龙门的黄河鲤都化身成龙。

李白还以此写了首诗: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世人也用鱼跃龙门的故事来比喻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但愿鱼化龙,青云得路桂枝高折步蟾宫”。

鲤鱼顶水

虽然只是个传说,我们从地理结构推敲一下,故事里的龙门是不是存在?如果存在那么是那个地方呢?

河南的朋友肯定知道洛阳龙门,而外地的即使不知道洛阳龙门,那肯定知道有个地方叫“龙门石窟”,因为这个地方太出名了。

那么洛阳龙门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洛阳南方有一道门户,两山对立,就像一道巨门,隋炀帝建都洛阳,皇宫大门刚好正对这道巨门,于是便有了龙门的叫法,寓意代表着“天子之门”,着后来就被大家认知为“鲤鱼跃龙门”的龙门应该就是这里。

其实在在黄河流域叫“龙门”的地方有好几个,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有个龙门山,而在陕西韩城也有个龙门镇,还有人认为壶口瀑布才是龙门所在地。

传说中的龙门具体是指的哪个呢?

对于龙门,汉代地理著作《三秦记》给予了准确回答:"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上则为龙"。

黄河从关中平原流入山西,地势突变,在山陕之间形成一个陡峭险峻的大峡谷,双峰对峙之Z窄处,势如咽喉,称作“龙门”。

经过现代学者的研究,龙门所在地应该指的是晋陕大峡谷南端的出口——黄河峡谷。

此地也叫“禹门口”,相传为大禹所开,晋陕大峡谷南北走向,横切黄土高原,绵延几百公里,两岸悬崖峭壁,峡谷落差超大,接近黄河大峡谷的地方河床变窄,奔腾的黄河到此,横冲直撞,激山为浪,也被称为“龙门三激浪”,这里是黄河Z为神奇壮观的地方。

这里是鱼类难以逾越的地方,所以鲤鱼跃龙门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禹门口

在古代龙门这个地方是重要的渡口,因水势太湍急,渡船过河那是相当不易,今天黄河大峡谷已经建桥,直接沟通了山西和陕西两省,两岸也成为了风景区,在这里你可以体验“黄河天险”,尽情的欣赏黄河那种奔流而下的恢弘气势。

黄色的瀑布

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之间,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黄颜色瀑布,它就是“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宽约30米,深约40余米,瀑面为3万平方米。

黄河卷着大量泥沙而下,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世界上Z大的黄金色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

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山西省吉县,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

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 从陕西一侧观看壶口瀑布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黄沙滚滚

黄河在这里“虎啸龙吟”,像千万匹脱缰的烈马在奔驰,无情地将黄土高原撕开成峡谷,滚滚巨流呼啸而下,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你听:“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个神奇壮观的地方有着很多的冒险故事,为人类征服大自然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1987年9月,黄河漂流队探险队员王来安乘坐由40个汽车轮胎缠结成的密封舱,顺瀑布而下,揭开了人类在壶口体育探险的序幕,人称“黄河第一漂”。

天津勇士张志强在黄河大桥跳悬索,人称“中华第一跳”。

1996年8月,河南冯九山横跨壶口走钢缆,创下高空走钢缆Z长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华夏第一走”。

1997年6月1日为迎接香港回归,“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壶口,创下世界跨度Z大的飞车世界纪录,被称为“世界第一飞”。

不管大自然如何的凶险,人类正在用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去证明,我们能征服它。

现如今壶口瀑布已经是国家有名的旅游景区,如果你喜欢世界地理奇观,那这里肯定是你此生必不可少的一站。

水中精-灵

在这条浩瀚的长河里面,孕育着万物,而这些生活在“水中的精-灵”,让黄河变得更加灵动起来。

那么黄河到底有多少种鱼类呢?

据文献记载,上世纪80年代黄河水系曾有鱼类191种,黄河干流有鱼类120多种,而到本世纪初下降为80多种!近30年间黄河鱼类资源数量减少约一半,土著珍贵稀少保护鱼类资源减少六成。

目前黄河到底多少种鱼不得而知!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中的鱼类资源就已经面临枯竭的状况,又经历30多年的高强度捕捞,目前黄河渔业资源岌岌可危,更有一些品种已及灭绝,我们的后代再想见到它,只能在博物馆里寻找了。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细述一下这些水中精-灵。

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是我国的“四大名鱼”之一,从古至今都备受推崇。

开国第一宴的压-轴大菜就是红烧黄河鲤鱼,作为鲁菜中的传统名菜,主料为位于中国四大名鱼之首的“黄河鲤鱼”。

在我们北方的宴席上,鲤鱼更是不能缺少的菜肴,市场价格也非常贵。

但真正的野生黄河鲤鱼却并不多见,市场上卖的黄河鲤鱼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的,吃起来有一股土腥味儿。

野生黄河鲤鱼稀少的原因,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后,黄河流域的环境污染和渔民们的过度捕捞导致的。

红烧黄河鲤鱼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与上个世纪50年代相比,内蒙古和陕西段黄河鲤鱼的产量下降了40%~50%,河南段也下降了20%左右。

时至今日,野生黄河鲤鱼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能见到的大都是经过以前人们放生的鲤鱼杂交后的品种,体型和体色包括品质都比黄河鲤鱼有所下降,还有的是拿普通鲤鱼来冒充黄河鲤鱼,这个需要自己鉴别。

黄河鲤鱼

而在山东,野生的黄河鲤鱼基本上已经绝迹——这与水利大坝的兴建、水质污染以及长期的过度捕捞直接相关。

秦岭细鳞鲑

秦岭细鳞鲑,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一个钓鱼老司机,我都没有见过,可见该鱼之少。

因为不能饲养且影像资料非常少,所以图片很少,大部分人应该也并不太清楚它们的样子。

秦岭细鳞鲑曾经濒临灭绝,它们对水质的要求非常苛刻,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山涧河流之中,生存温度不能超过20℃,但却能在零下20多度的环境中生存。

秦岭细鳞鲑

在过去,秦岭生态环境恶化,山涧溪流干涸,秦岭细鳞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家园,仅有局部地区充当着“庇护所”作用,才让它们没有灭绝。

后来咱们大力保护野生环境,秦岭细鳞鲑不仅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当地生态,咱们又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山涧溪流重新流淌,原先栖息在“庇护所”的秦岭细鳞鲑有了适宜的生存空间。

洛阳三角鲂

这个鱼从外观看真的很像“武昌鱼”,但是他们俩不是一个种类的鱼。

鲂鱼是鲤科鲂属鱼类的统称,主要有三角鲂、团头鲂、长体鲂、厚颌鲂等,尤以三角鲂和团头鲂常见,其中三角鲂亦称三角鳊、乌鳊、平胸鲂等,特征是顶鳍高耸、头尖尾长并因从侧面看呈三角状而得名,团头鲂亦称武昌鱼、缩项鳊、槎头鳊等。

三角鲂

虽然鳊鱼和鲂鱼是两种不同的鱼类,但人们习惯将鲤科鳊属鱼类和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统称为鳊鱼。

河豚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美味,让人丢了性命也愿意尝试,那一定是河豚。

生气时的河豚真的是萌翻了

尝过它的人感慨着“劫后余生”,惊叹于它的鲜美,而没尝过的人则既憧憬又害怕,美食家将河豚之味描述成“无味之味”,说它的滋味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食物,听起来非常玄乎。

俗话说“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河豚与刀鱼、鲥鱼并称江中三鲜,自古就是文人雅士餐桌上的“奢侈品”。

因为身带剧毒,河豚躲过了不少自然界天敌,但是它再毒它也逃不过人类的手掌心。

河豚鱼含有大量氨基酸,这是它的鲜味来源,因为富含大量的胶原蛋白,口感浓郁,还有一种特别的青草香味。

冰镇河豚刺身

其中肝脏、血液和卵有毒,是不能食用的,而鱼肉、鱼皮和白子的毒性较低,经过特定工序的处理可以变成盘中美味。

如果你足够胆量,此身一定要品尝一次。

鸽子鱼

鸽子鱼是黄河仅有的珍贵濒危物种北方铜鱼的另一种称呼。

它的鱼头从侧面看很像鸽子,因此也被人称为是鸽子鱼。

北方铜鱼则只爱生活在黄河水流湍急的峡谷中,因此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除了味道好吃之外,丰富的营养元素也是北方铜鱼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铁以及各种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并且均衡。

黄河鸽子鱼

由于近几十年来黄河水质的污染,非法捕捞等原因,尤其是干流一系列水电站的建设改变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北方铜鱼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数量急剧下降。

而且该鱼目前无法人工繁殖,现已变成了濒危物种,已多年不见踪影,濒危等级从“濒危”上调为“极危”,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

一个曾经被视为黄河里味美,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的“经济鱼类”,竟然因此而走向灭绝,岂不令人扼腕痛惜?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起来,但愿还能留住火种。

黄河刀鱼

刀鱼、鲥鱼、河豚、黄河鲤鱼并称“黄河四鲜”。

黄河刀鱼分为两个种类:刀鲚和凤鲚。

从外观看基本一样,能看出不一样的就是体型大小,刀鲚,体型更大,通常我们说的刀鱼指的就是它。

刀鱼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都能见到,因为刀鱼是洄游型的鱼类,只要江河通向大海就能找到其踪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黄河刀鱼已经绝迹。

自古以来,刀鱼的烹制多为清蒸。

因为刀鱼鳞少皮薄,自带鲜味。

除此之外,油煎或是油炸,但在一些老饕看来,这无异于暴殄天物。

因为只有清蒸才能吃到刀鱼的原味。

刀鱼

黄河刀鱼现在是吃不到了,绝迹了。

我们现在所畅谈的美食刀鱼,指的是长江刀鱼,尤其是清明前的长江野生刀鱼,大小在300g以上的基本上可以到7000/kg,餐桌上基本上都是江苏小规模养殖的刀鱼,野生的很少,Z贵的鱼并不是刀鱼,是一种海鱼,黄唇鱼,每磅要714美元。

清明十天后,刀鱼鲜度下降,清蒸会变得越来越无味,所以红烧可以提升刀鱼的鲜味。

红烧刀鱼

伴随着国家大力度的整治黄河,环境开始好转,前一段传来好消息,官方新闻报道称,今年黄河刀鱼在消失了二十多年后,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这对黄河刀鱼来说,算是涅槃重生的开始吧!

大银鱼

大银鱼在我国常见于渤海、黄海、东海沿海及长江、淮河等中下游河道和湖泊、水库中,一般活动于水体上层,为冷温性鱼类,大银鱼为无胃型凶猛鱼类,食管之后即为直管状的肠,其幼鱼和成鱼食性差异较大,幼鱼阶段食浮游动物的枝角类、桡足类及一些藻类,体长80毫米以后逐渐向肉食性转变,110毫米以上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具有同种残食现象,在食性转化阶段尤为严重。

大银鱼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等成分。

银鱼可食率为100%,为营养学家所确认的长寿食品之一,被誉为“鱼参”。

大银鱼

银鱼具有补虚、消积、健胃、益肺、利水之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小儿疳积、腹胀水肿等症。

干制银鱼含钙量为群鱼之冠。

受环境的的污染,水电站的建设,人为的捕捞,如今大银鱼早已消失在黄河流域,不过个人认为黄河这么长,又连接着大海,没理由绝迹啊,可能在某个时间会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鳗鲡

奇特的鳗鲡,用它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百变星君”。

鳗鲡别名:河鳗、江鳗、白鳗、青鳗等。

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闽江、钱塘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

别名:河鳗、鳗鲡、白鳗、青鳗等。

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黄河、闽江、钱塘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

鳗鱼

鳗鱼的一生是非常奇特的,要经历六次进化:卵,柳叶鳗,玻璃鳗,鳗线,黄鳗,银鳗!幼年时期全身都是透明的,就连全身器官都是透明!至目前为止,人工无法繁殖,也是典型洄游鱼种。

鳗鱼浑身是宝,有水中软黄金之称,味道鲜美,加上还有入药功能,导致种群急剧减少。

2014年,鳗鱼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在三个濒危级别中属于第二等级不久的将来野生濒危可能性属于较大的物种了。

导致这些鳗鱼快灭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过度捕捞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但栖息地生境被破坏,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升高,以及在河流筑坝导致洄游受阻,都可能使鳗鱼越来越少。

所以这件事情其实是全人类的锅,不能光扣在吃货的头上。

黄河鳡鱼

鳡鱼在我国分布广,黑龙江流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红河及其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湖等大水域都有分布,而其中以长江为较多,可以说我国除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有分布。

在淡水鱼中,有着独孤求败般的存在,成年鳡鱼可长到100多斤以上,那妥妥的鱼类收割机,例如养殖塘里丢进一只鳡鱼,那么整个鱼塘将无鱼存在。

鳡鱼

鱼这种极为凶猛的鱼类,是绝对处于鱼类食物链的上层了,它们的个体又大,肉质又结实细腻,味道也是鲜美,一向被列入上等的食用鱼类,晒制成的鳡鱼干为很多人所喜爱。

近几年来,由于山区水利工程的建造、水域环境的恶化等原因,使黄河鱤鱼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现今,除长江及与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中尚可捕到鱤鱼外,绝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已难寻鱤鱼踪迹。

黄河鲶鱼

我们常说“长江有三鲜”(河豚、鲥鱼、刀鱼),“黄河有两条鱼”,一条是名鱼,一条是凶鱼。

闻名的鱼是上面提到的黄河鲤鱼,而凶猛的鱼是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与南方的鲇鱼塘虱之类是大为不同的,黄河鲶鱼头大扁宽小眼,两根胡须下血盆大嘴布满利齿,通体土褐色,腹部柔软肥大,尾巴十分有力。

黄河鲶鱼虽然丑陋,凶猛,但它却是河套的一种美食。

身上香美的部分是尾巴。

河套人说,“鲶鱼尾巴鲤鱼头,宁舍一头牛,不舍个鲤鱼头。

黄河鲶鱼出水即变色

黄河鲶鱼是几百种鲶鱼品种中品质为上乘的一种,因其少有、天然生成、肉质细嫩、营养成分独特,故被称为河鱼之王。

其肉质中含有许多人体所缺乏的微量元素,食用与药膳价值被众多食客所推崇。

这种鱼生存能力强,而且在黄河里面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所以暂时不用担心会不会濒危。

川陕哲罗鲑

谈起川陕哲罗鲑,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它的名字。

川陕哲罗鲑主要生活在长江上游的支流当中,如岷江、青衣江上游,以及四川大渡河中上游、陕西秦岭山脉南麓汉江上游的徐水河和台北河。

在我国,除了黑龙江、内蒙等冷水河流中保留着哲罗鲑鱼类的种群外,在长江上游高原支流中幸存在哲罗鲑群体,属于一个单独的存在。

有人称它们是一个没有亚种的独立物种,是青藏高原上唯一存活至今的哲罗鲑鱼类。

川陕哲罗桂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川陕哲罗鲑的栖息地丧失了91%。

然而这还不是致命的,在剩下9%的栖息地当中,一座即将修建的水坝会阻断其洄游、产卵的路线。

目前,川陕哲罗鲑的种群数量,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其数量可能不足2000条,这个数字对于一个鱼类种群来说,远未达到“保险”的程度,因此,保护它们迫在眉睫。

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攻克了人工繁殖,每年Z府都会固定向野外投放育苗,这就意味着该物种暂时不会绝迹。

达氏鲟

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一般体长0.8-1.0米,体重5-10公斤。

在长江的湖北长沙市以上至金沙江下游较习见,亦进入大型湖泊。

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沱中。

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干支流及黄河流域以及沿江大型湖泊,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达氏鲟

由于捕捞过多、河流环境变化等原因,使得许多稀有鱼类大幅减少,可惜的是野生白鲟、达氏鲟已经超过10年没有见到过了,又是一种消失物种,已经宣布功能性灭绝。

所谓功能性灭绝,就是达到一定年限没有在大自然中出现过,生存的条件基本不具备了,很难再繁殖起来。

黄河红眼

黄河红眼也叫黄河赤眼鳟,黄河专属,也是目前不能人工繁殖的鱼种之一,出了黄河水,必死无疑,在中国,唯有黄河中有。

此鱼肉质细腻白嫩,吃起来特别有劲道,营养价值是鲤鱼的数倍,所以比鲤鱼价格贵很多,在黄河边每斤15元左右。

二斤以上的野生黄河红眼鱼,每斤300元左右,属于非常珍贵的野生鱼种之一。

黄河赤眼鳟

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原因在于数量太少,再加上污染和人为的破坏,前不久几乎绝迹了。

好在后来小浪底蓄水以后,数量才慢慢的多了起来。

这种路是路亚爱好者的梦想,和路亚军鱼有的一拼,因为此鱼肌肉发达,爆发力和耐力极强,手感超爽,能让钓鱼爱好者的肾上腺素直线飙升。

胭脂鱼

胭脂鱼体形侧扁,背鳍起点处隆起,幼鱼体色桃红或墨绿,成鱼通体呈现猩红色纵横,好似涂抹胭脂一般,色彩十分绚丽,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胭脂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色,比如说暗红色,褐色以及花斑,但是以暗红色为主。

由于这种鱼的观赏性实在是太强了,所以在有一段时间里面,许多人出高价让渔民到河流里面去捕捞胭脂鱼。

不但外观靓丽,其味道也堪称美味,不亚于长江三鲜。

胭脂鱼是一种在中国分布相对而言比较广泛的鱼类,在我国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西南地区的一些大江大河中都能够看到胭脂鱼。

属于洄游鱼种,在水流湍急的砾石和乱石滩上产卵,仔鱼和幼鱼随江水漂流到中下游或附属湖泊中生长。

因为电站水坝的原因,下游鱼类不能洄游到上游产卵,又因为过度捕捞,胭脂鱼的野生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已处于濒危状态,黄河流域已经寻不到踪迹。

瓦氏雅罗鱼

瓦氏雅罗鱼,俗称滑子鱼,达里湖滑子鱼,滑鱼,白鱼。

唇薄,无角质边缘,无须。

眼较大,鳞中等大,侧线完全,微向腹面弯下,向后延至尾柄正中轴,背鳍无硬刺。

雅罗鱼味鲜美、在中国东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瓦氏雅罗鱼肌肉中的含水量低,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其中以达里诺尔湖产量Z多。

瓦氏雅罗鱼

高盐碱度水体有较强的适应性,是中国半咸水水域中的主要经济鱼类。

瓦氏雅罗鱼的资源比较丰富,由于它们有集群的习性,捕捞方便,黑龙江流域产量较高,在内蒙古的乌梁素海产量仅次于鲤、鲫。

黄河还有很多鱼种,像“四大家鱼”大家见的多,这里就不啰嗦了,我挑选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鱼种来写,让大家了解一下。

上面有的鱼已经绝迹,有的已经濒危,这跟我们人类发展是脱不了关系的,水电工程、截水断流、水质污染三大因素是造成黄河鱼类资源减少的基础性原因,而过度捕捞却是造成渔业资源灭绝性减少的直接原因。

目前黄河流域全年的水产品捕捞量仅有6点5万吨,比30年前下降了80%以上。

而这个捕捞量仅占全国一年水产品总量6500万吨的千分之一。

长江流域已经于2021年1月1日起进入了十年禁渔期,而渔业资源同样陷入枯竭的黄河流域却没有得到相同的“待遇”。

在2018年初,黄河流域虽然也开始从每年的4月1号至6月30日实施全流域禁渔,但是禁渔时间还是太短,力度也不够大,对于濒危鱼种的“抢救”而言,3个月的禁渔期无异于“杯水车薪”。

不知道黄河的十年禁渔什么时候能够来到,我们期待这一天,它一定会来的。

黄河的水为什么不黄了

黄河、黄河、黄颜色的河,一直以含沙量高著称。

自高原山地飞驰而下,黄河裹挟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淤积造就了大片陆地。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黄河水,黄河水并不是说整条黄河都是黄的,上面我们说过黄河共分:上中下游,而上游的黄河水不但不黄还很清澈,那它是从哪里开始变黄的呢?

真正变黄是从支流湟水的注入才开始变黄,湟水夹带着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水变得浑浊。

据统计,汇入黄河的支流中,来沙量Z大的是泾河,年平均来沙量高达 2.62 亿吨,占到全河来沙量的 16.1%,其次还有无定河、渭河(咸阳)、窟野河等众多来沙量大的支流。

泾渭分明

因此“九曲黄河万里沙”,并不是黄河本来就黄。

造就黄河变黄的原因主要还是一条条流自黄土高原裹泥带沙的支流汇入,黄河 90% 的泥沙均来自黄土高原。

每逢暴雨,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通过千沟万壑汇入黄河,黄河变得愈来愈黄。

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近些年黄河的水不再是那么黄了,黄河水不仅变清了,也相对变少了。

根据黄河花园口站 2000 年以来实测,径流量数据相较前期减少了 35%,这个数字已经相当惊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黄河流域正面临的Z大挑战。

个人认为,如今得黄河变得清澈起来和人类对大自然得索取有一定得关联,都知道我国基建厉害,黄河流域带来得泥沙其中一部分被过渡得开采,据统计黄河每年被人类挖走了约4亿吨沙子,这是不可忽略的一项。

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年我们国家大力提倡退耕还林,在不要金山银山,只要绿水青山的主题下,土地绿化在全世界可圈可点,这其中就有很有名气的“毛乌素沙漠”的绿化治理。

如今的毛乌素沙漠已经被植被覆盖

毛乌素沙漠:地处陕西和内蒙古交界部位,黄河几字形弯道区的中南部,榆林市西北方向,主要位于乌审旗、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境内,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从历史上看,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原本是土地肥沃、水草肥美而且风景宜人的地方,也是原匈奴人活动集中的区域之一,自古这里是与“中原政权”来回争夺之地。

但是后来由于过度的放牧和开垦,再加上气候的影响,这里的地表植被被严重的破坏,经过千年的变化,这里就成了一片大漠,到近代,毛乌素沙漠已经一片不毛之地。

在毛乌素沙漠周边长大的孩子肯定能体会到每当狂风刮起,黄沙漫天可见度甚至不超5米,风沙扬起,一阵接一阵,Z大的痛苦就是沙蒿带来的大规模过敏性鼻炎。

在黄河每年十六亿吨的输沙量中,毛乌素沙漠就贡献了三分之一。

在我国成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防护林建设,大力推进退耕 还林 还草。

毛乌素累计造林治沙63万亩,在控制流沙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效,森林覆盖率达竟然41%甚至更高,已经科学地筑起了防止毛乌素沙地西扩和南移的“绿色长城”。

生机盎然的毛乌素沙漠

在毛乌素地区,当地村民和Z府一起努力,终于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将毛乌素沙漠的六百万亩流沙治理完毕,人类用自己的能力拯救了它,恢复这片土地的血脉,令它再现生机,春回大地。

由于毛乌素沙漠绿化后,有效的防止泥沙的流失,让黄河中下游的水随之清澈起来。

因为改变了生态平衡,很多学者一直争论到底沙漠变绿洲是对是错,这个咱们无权评论,等着咱们的后代去总结吧!

虽然黄河泛滥危害人民的安危,破坏财产,但相应的,长期泛滥的黄河也造就了肥沃的华北平原。

由于过度使用土地,滥用化肥,华北的沃土越来越板结严重,越来越不适合耕种。

另外,黄河裹挟着的砂石流入大海,滋养着海里的生物,同时也填出了新的土地。

黄河清澈之后,这一切的福利也消失了,流量的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会不会极有可能伤害土地,形成盐碱化,朋友们你们觉得黄河水变清了会有影响吗?

结尾

黄河,横卧北方大地,滋养大地,哺育人民,造就了华夏文明发展的摇篮,以黄河为轴,社会、经济、科技和思想为轮,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

风雨沧桑,母亲河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华夏文明;岁月流觞,母亲河仍将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会有万物睦邻繁荣昌盛。

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美好未来。

--END--

这里是愚哥鱼世界,一个爱好钓鱼的人,因为钓鱼而喜欢上了山川湖泊,我致力做一个大自然的爱护者。

同时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大自然。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即删

黄河水真的清了,消失几十年的物种重现,预示着什么?_奇闻异事_第3张


标签: 黄河水  真的  消失  几十  年的  物种  重现  预示  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