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献主的介子推,宁烧死也不接受大王奖赏,寒食与清明节啥关系

cht 2023-04-18 13次阅读

割肉献主的介子推,宁烧死也不接受大王奖赏,寒食与清明节啥关系_历史奇闻_第1张

晋文公为感谢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自己吃,要重重嘉奖介子推。

谁料到这竟成为一出悲剧。

清明节始于周朝,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但大家普遍不知道的是,在春秋时期开始,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被称为“寒食节”。

这一天全国上下统一不许生火,不许吃热食,因此被称为寒食节。

割肉献主的介子推,宁烧死也不接受大王奖赏,寒食与清明节啥关系_历史奇闻_第2张

这个节日源自于一个有些凄惨又令人唏嘘的真实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受到弟弟的迫害,带着一众臣子流亡他国。

在漫长而艰苦的条件下,他身边的人渐渐都离开他,最终只剩下了几个人。

其中有一个忠心的随从叫做介子推。

这一天,他们走到了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大家饥饿难耐,却四处寻找不到可以吃的东西。

公子重耳饿得浑身无力瘫坐在地,认为命不久矣。

大家纷纷着急的时候,介子推默默的避开众人,用刀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将它煮熟端给重耳吃。

重耳大口吃下后觉得浑身又有了力气。

当他得知吃掉的肉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不禁感动的涕泪横流。

多年后,公子重耳于艰难困苦中不懈奋斗,最终当上了晋国的国君也就是晋文公。

在江山稳固之时,他想起了当年跟随自己流亡不离不弃的那几个人。

对他们分别做了丰厚的嘉奖。

但是由于介子推淡泊功名,已经离开晋文公回乡与老母亲一起生活,于是重耳并没有奖赏介子推。

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他们书写了一些尖酸刻薄的诗句,并将其悬挂在城墙上,所有过往的百姓都看到了国君的忘恩负义。

这件事令晋文公感到羞愧难当,他立刻命令大臣把介子推找来,要重重的嘉奖他。

但介子推这个人不但淡泊名利,还十分看不惯官场上阿谀奉承和勾心斗角,他宁愿在贫困中享受粗茶淡饭的生活,也不愿意重回国君身边。

于是推掉丰厚的奖赏并偷偷带着老母亲搬到深山中隐居。

晋文公命令手下人搜遍深山也没能找到介子推的身影。

在他深感束手无策之时,他身边的臣子出了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

这个臣子认为,三面点火,只留下一面没有火,介子推定会带着老母亲从没有火的地方逃生。

晋文公深以为然,于是放火将这片大山烧了足足三天三夜。

可是令他失望的是,火灭了也不见介子推出来。

再次命令人搜山后,找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烧焦的尸体。

晋文公悲痛万分,感到自己好心办了坏事。

他万万想不到介子推是这样的一个“拧种。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厚葬了事。

为了给自己一个安慰以及对天下百姓有个交代,晋文公将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这一天谁都不能用火。

大家都提前备好食物,在这一天吃凉的。

而这一天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随着时光的流逝,寒食节渐渐隐去,和清明节合二为一。

到了现代,大家已经对寒食节没了概念,只知道清明节这一天要祭拜祖先。

古代的一些臣子坚守着忠君之道,做出了很多在现代人眼里荒诞的事情。

但历史并未将他们遗忘,这也是时代所造就。

传介子推死前靠在一株柳树下,留下一首诗给晋文公。

诗曰: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割肉献主的介子推,宁烧死也不接受大王奖赏,寒食与清明节啥关系_历史奇闻_第3张


标签: 割肉  献主  介子  烧死  不接受  大王  奖赏  寒食  清明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