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金身却没能成功的高僧 不爱王位爱出家的高僧

cht 2023-04-17 6次阅读

筑金身却没能成功的高僧 不爱王位爱出家的高僧(1)

警对于南京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赞叹道:

在中国佛教史上,南京作佛教学术的中心是当之无愧的。

赵朴初

从佛教传入中国,进入江南,南京佛教史上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也出现了很多高僧大德和宗派祖庭,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追忆那些为佛教发展弘法一生的大师。

今天我们要谈的这位高僧,是一位不爱王位爱出家的法师,了解这位高僧,让我们先从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龟兹国说起。

在很多人印象中,龟兹国似乎属于很遥远的国外,其实古龟兹国,就在今天新疆库车附近,按照今天的区域划分,龟兹国还属于国内。

龟兹国佛教在公元三世纪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佛经翻译,寺院建设、佛像,洞窟开凿等,特别是龟兹国佛教石窟开凿比敦煌还要早,是中国佛教开凿最早的石窟。

今天,有专家认为,中国佛教可能最早就是由印度经龟兹国传入,比如最早佛经中有些文字更接近龟兹语。

不过,如果你看到下面这些从龟兹国来中国弘扬佛法的高僧大德,你就对此更能深刻体会。

筑金身却没能成功的高僧 不爱王位爱出家的高僧(2)

第一个要介绍来自龟兹国的高僧是佛经翻译家、思想家、佛学就、哲学家鸠摩罗什,被誉为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在今天的西安草堂寺,鸠摩罗什与弟子们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今天南京栖霞古寺就是三论宗的祖庭。

除此之外,他还翻译了《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知名经典,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对,今天我们诵读的这些经典就是鸠摩罗什翻译的。

筑金身却没能成功的高僧 不爱王位爱出家的高僧(3)

还有一位高僧佛图澄也是出生于龟兹国。

公元310年,已经79岁的佛图澄大师来到洛阳弘法。

今天,我们称寺院的方丈或者住持为大和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大和尚”称号的,就是这位高僧佛图澄

佛图澄还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一位徒弟叫释道安,对,就是第一个主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的法师,今天中国很多寺院法师以“释”姓,就是从这里开始。

道安法师也有一位徒弟,也是佛图澄的徒孙——慧远大师,中国佛教净土宗之始祖。

除了上面两位高僧大德之外,从龟兹国来中国弘法的高僧还有帛延,帛法炬、莲华精进等。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位高僧——帛尸梨蜜多罗大师。

从释迦牟尼佛放弃王位出家以来,有不少高僧大德放弃王位选择出家的,比如十八罗汉里的伐阇罗佛多、那迦犀两位尊者等。

据《金陵梵刹志》记载,东晋初(317~323),龟兹国沙门帛尸梨密多罗来建康,由于北方战乱,他来到建康,住在建初寺,江南第一座寺院。

帛尸梨蜜多罗,原为龟兹国太子,让其弟继承王位,出家为僧。

来到建康后,很受当时的丞相王导器重,不仅拜其为师,亲自为他驾牛车,称“高座”法师。

王导一家,世代奉佛,虽然身为丞相,但他信奉佛法,好与僧人结交,特别是对帛尸梨密多罗十分器重。

根据史料记载,帛尸梨密多罗“天资高朗,风神超迈,王导见而奇之,曰吾辈之徒也。

由是名显,贤达争与缔交”。

当时江东未有咒法,帛尸梨蜜多罗善持咒术,他在建康译出《大孔雀明王神咒经》、《大灌顶神咒经》等经典,最早把密宗传到南京,也是密宗第一次在中国传播。

因为帛尸梨密多罗讲经说法时坐在高处,尊称“高座道人”。

东晋著名的政治家桓温便常对身边人说:“我小时候曾见过高座,便知他精神渊著,卓越出伦。

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43年),帛尸梨蜜多罗圆寂,终年八十余岁。

朝野名公,都为之痛惜流涕。

因为帛尸梨蜜多罗生前曾在石子冈修头陀行,死后即葬于该地,后来有僧人在其地建寺,名为“高座寺”。

在《高僧传》卷一《帛尸梨密传》这样记载:

“帛尸梨密传多罗,此云吉友,西域人,时人呼为高座。

传云:国王之子当承继世,而以国让弟,暗轨太伯,既而悟心天启,遂为沙门……丞相王导一见而奇之,以为吾之徒也,由是名显。

太尉庾元规、光禄周伯仁、太常谢幼与廷尉桓茂伦,皆一代名士,见之终日累叹……晋咸康中卒,春秋八十余。

诸公闻之,痛惜流涕。

桓宣武每云,少见高座,称其精神著出当年……密常在石子冈东行头陀,既卒,因葬于此。

成帝怀其风,为树刹冢所。

高僧传

筑金身却没能成功的高僧 不爱王位爱出家的高僧(4)

高座寺是为了纪念帛尸梨蜜多罗大师而兴建的寺院,位于今天的南京雨花台风景区内,也是一座千年古寺。

因其族侄在高座寺出家,著名诗人李白曾来到高座寺,并赋诗一首。

钟山抱全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李白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也曾在高座寺留下作品,名唤《念奴娇·高座寺》。

至今高座寺还有其石刻。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郑板桥

筑金身却没能成功的高僧 不爱王位爱出家的高僧(5)

今天,南京雨花区是因为雨花台,雨花台是因为相传梁代高僧云光法师在高座寺设坛讲经,感泣天神,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高座寺曾有名“甘露寺”,有甘露井,在宋朝的时候,南宋诗人陆游登雨花台游永宁寺(宋朝时期将高座寺改为此名)。

品泉水,赞称此泉名为“第二泉”。

如果,等疫情结束,寺院开放,你如果到高座寺,或许还可以品尝到高座寺的泉水。

不过,不要忘记这位从龟兹国远道前来弘法的帛尸梨蜜多罗大师。


标签: 筑金  身却  没能  成功  高僧  不爱  王位  出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