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cht 2023-04-16 11次阅读

#影视杂谈#说实话,悬疑剧《他是谁》有虎头蛇尾的危险,它已经从开播时的8.2分降低到8.1分。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周末停更之后,它的评分很可能会下滑到8分以下。

该剧评分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更新太慢,再加上强奸、杀人、割喉、碎尸案件层出不穷,导致好几起案件没有侦破,或者根本没有交代清楚结局就匆匆退出了观众的视线。

说白了,就是观众看不懂,而且死者全部是女性,目前已经搞不清很多死者的具体原因,以及和八八案有没有关联。

这个周末停更以后,老许觉得会有很多观众忘记该剧的主要剧情,甚至在周一观剧时会出现“断片”的情况,这就是更新太慢带来的“副作用。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3

二是从第14集开始,该剧连续三集的剧情注水严重,已经从原来跌宕起伏、悬疑拉满的剧情变得拖沓起来,有几个剧情对推进主线故事发展完全起不到作用。

讲真的,该剧只有24集的长度,却还要依靠肥皂剧情拉长集数,故意用“淡如水”的故事凑长度,这就有点不厚道了。

老许认为,这就是该剧口碑下滑后导致评分拉低的主要原因。

来来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四个剧情,真是要多“水”就有多水。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4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5强奸、杀人、割喉、碎尸,该剧不断地用恶性案件抓住观众的的眼球

说实话,这部剧如果没有张译、范雷、丁勇岱等几个好演员硬撑着,该剧的制作水准也就是一部普通网剧的水平。

如果你不信,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把这几个讨喜的好演员换成不知名的人,那么这部剧还有多少人会看?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一个城市里连续发生如此之多的恶性案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有“白银案”9条人命的原型事实摆在那里,也别忘了“白银”系列强奸杀人案是发生在多个城市、前后作案时间的跨度长达16年。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6

而《他是谁》中,却把十几起暴力犯罪案件一股脑地堆积在宁江市,而且还都是发生在1996年这一年。

这种主要剧情的堆积,已经让观众紧张的神经慢慢疲惫下来。

是啊,强奸、杀人、割喉、碎尸,这八个字的画面感极其刺激,尤其是能刺激起男性观众的观剧欲望,这就是该剧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地方。

但是,当这种同质化的案件铺天盖地,我就不禁产生了质疑,让剧中的每一个女性被强奸杀害,是不是为了满足观众寻求感官刺激的心理?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7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8

这不嘛,第14集刚开始,电业局女职工李雪梅就被割喉而死。

她的死,是蒋广善干的,目的是为了嫁祸赵公子。

你相信吗?在中国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嫁祸他人,就可以用一个女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种剧情除了能给观众制造紧张感和刺激感以外,它经得起深度推敲吗?

还有,警方寻找赵公子无果,而蒋广善就可以手握匕首、轻轻松松地找到赵公子的藏身之处,这种剧情的逻辑在哪里?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9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0

同样的剧情设置,第16集刚开始不久,王琳琳又被强奸、割喉而死。

我很想问问,一个城市里一年之中有这么多女性被强奸割喉而死,还会有人、特别是有女人敢走夜路吗?

如果说,这种恶性案件层出不穷的话,首先就会把局长、政委、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撤职,其次会惊动公安部派遣专家小组到场具体指挥破案。

反观《他是谁》中,接二连三地出现同一类暴力案件,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这种剧情多了不免令人乏味。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1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2加入大量电机厂拆迁剧情的意义何在

作为一部悬疑刑侦剧,我不知道加入电机厂拆迁剧情的意义何在。

或许是为了突显涉黑涉恶头目聂宝华的狼子野心,也或者是像《狂飙》剧中的“旧厂街”一样就是个普通的故事线。

按正说,这不是一部扫黑剧,而是一部围绕八八案开展叙事的悬疑悬疑刑侦剧,不该加入过多的涉黑元素,否则就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

比如,涉黑组织都有一个必备的特性,就是背后必然会有保护伞,没有任何一个涉黑涉恶组织,能够在完全没有保护伞的情况下坐大、做强。

这一个特性,没有例外,一个也没有。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3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4

显然,该剧剧情根本不会涉及到聂宝华的保护伞是谁,原来我还以为吴政委会是聂宝华的保护伞。

从目前看,该剧没有保护伞,那么漏洞就出现了,聂宝华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还有,按说拆迁电机厂不是坏事,只要赔偿合理,难道搬新家、住新房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别忘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咱们国家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史,就是一部围绕着拆迁、盖楼的恢宏基建史。

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搞清楚陈有贵为何阻挠拆迁。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5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6

别忘了,剧中电机厂的人明明说补偿很合理,但是陈有贵仍然以“保护国家财产”为理由拒绝拆迁。

这个理由,除了“高大上,伟光正”以外,它的合理性在哪里?

说白了,国家财产,还不就是全民的财产吗?具体说,就是电机厂所有工人这一集体的财产。

这个剧情,感觉有注水的嫌疑,看得我迷迷糊糊,莫名其妙。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7用10多分钟时间“闻烟丝”的剧情经不起推敲

老许之所以写下“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的标题,是因为这三集中的泡沫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王琳琳被害后,在她的衣服上提取到了烟草的味道,结果就用一集中三分之一的时间上演了一处“闻烟味”的搞笑剧情。

这个剧情,除了能舒缓一下观众看剧的紧张气氛以外,几乎毫无用处,甚至成了该剧的一大槽点。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8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19

该剧没有出现警犬是一大失误,因为在刑侦科技全面落后、破案手段非常单一的八十年代里,用“警犬辅助破案”就是刑侦的常用手段之一。

要知道,狗的嗅觉是人的100万倍,在寻找气味方面是世间少有的高手,而且训练警犬也是中国武警的强项。

可是,剧中出现了“烟味儿”的线索,就是不利用警犬,反而让几个刑警自己攒钱买烟,接着又上演了搞笑的一幕。

这一幕好笑吗?搞笑!但,真的很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城市里流通的香烟牌子不下几十种,而且闻起来的味道差别很小,根本不是人的能力可以识别的。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0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1

当然,顾卫东出现后,说了一句相当重要的话,“会不会是雪茄什么的。

这一句话很关键,因为那个时代里售卖的雪茄品牌并不多,而且雪茄的味道很容易识别出来。

不过,哪怕是识别出王琳琳身上的气味是雪茄又能如何呢?

难不成还要在全市寻找抽雪茄的人?

或者是,在全市商店中盘查雪茄的种类和品牌?

这可是天量的工作,哪怕是我们排除掉这一因素,难道当年买雪茄还要登记?

归根结底,总要找到抽雪茄的人,请问一个市抽一个牌子雪茄的人有多少?

所以说,这个“闻烟丝儿”的剧情很扯淡,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2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3市局纪委的调查就是故弄虚玄,完全脱离了实际

老许之所以外标题中说“狂飙的老毛病又犯了”,是因为刑侦剧中的老套路,往往对主角的调查都是无中生有,而“纪委人员”的形象也是负面的。

你想一想《狂飙》中,检察院对安欣的两次调查,就会明白两部剧中的“调查”都是一个意思:恶心男主。

我说剧中纪委对卫国平的调查严重脱离实际,是基于三个证据:

首先,调查的程序不对。

千万记住,市局纪委是市公安局的下属单位,市局纪委的人也得听局长的,没有局长的同意不会调查卫国平。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4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5

而局长也会征求分管刑侦副局长顾卫东的意见,而剧中的顾卫东并不知情。

其次,调查的场合不对。

正常情况下,为了保护干部,也为了不让工作受到影响,这种调查往往都是秘密进行的。

而剧中呢,是纪委的干部直接到卫国平办公室宣布调查,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故弄虚玄,吸引观众眼球。

最后,调查的内容不对。

剧中调查的内容,是卫国平和聂宝华、聂小雨的照片,并询问卫国平和聂小雨是什么关系。

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就是多次暗示观众聂宝华不是好人,而且还涉黑涉恶。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6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7

但是,剧中从来没有安排一个刑警小组启动对聂宝华集团的调查,至于有过对聂宝华的询问,也是因其它案件的牵连。

因此,卫国平和聂小雨是什么关系很重要吗?哪怕是夫妻关系,就能顺理成章地剥夺卫国平对“八八”案的调查权吗?

别忘了,剧中从来没有怀疑过“八八”案的真凶是聂宝华,即使卫国平和聂小雨是恋爱关系就能影响“八八”案的公正调查吗?这也太牵强了吧。

结果,剧中王琳琳被割喉,明显跟“八八”系列案有关联,但就是不让卫国平参与办案。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8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29狂飙的老毛病又犯了:卫国平的性格还不如安欣,越来越不讨喜了

首先问个问题,卫国平爱聂小雨吗?

答案是爱,因为卫国平的钱包内放着聂小雨的照片。

但是,剧中的种种迹象表明,卫国平根本就不在乎聂小雨,而且多次当众给聂宝华下不来台。

别忘了,他是聂小雨的哥哥,哪怕是他有罪,也应该赢得你卫国平最基本的人格尊重和遵从基本的交往礼仪。

这,不但是个人修养的问题,更是你卫国平深爱聂小雨,进而“爱屋及乌”后对聂宝华心存一丝善意。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30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31

但是,剧中就是如此的拧巴,就差让卫国平见到聂宝华就拔枪抓捕了,或者让卫国平跟聂宝华说话夹枪带棒、连声呵斥“你不是好人。

我很想知道,像卫国平这样直来直去近乎于傻子的刑警,在现实之中有没有存活下去的机会。

有人说,卫国平这是嫉恶如仇,这是刚正不阿,这是善恶分明。

这种认知,纯属扯淡,因为嫉恶如仇是藏在心中的执念,而不是说话不留余地,就像个“碎碎念”一样指着别人说,“你是坏人,你不是好人,你涉黑……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32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33

在卫国平对待聂小雨的爱情上,真是又犯了狂飙的老毛病。

就像安欣对待高启兰的暗恋那样,卫国平总是站在道德的、法律的、以爱为名的各种制高点上对聂小雨指手画脚,仿佛她离开了他就一天也不能生存。

在《狂飙》中,安欣劝高启兰离开她哥哥高启强;

在《他是谁》中,卫国平一边爱着聂小雨,一边又试图撇清和聂小雨的恋爱关系,真是够拧巴的,一点也不像卫国平敢作敢当的为人。

两者相比,安欣反而正常一些,而卫国平显得更会“装”,这开死是把对聂小雨的爱深深藏在心底,事实上却严重脱离了人性中对爱的炽热和渴望。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34

他是谁16:剧情“掺水”,口碑下滑,在虎头蛇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图35

总之,该剧前13集还行,但是从第14集开始是越来越“水”了,不知道观众朋友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转载自头条号:老许锐评


标签: 他是  剧情  掺水  口碑  下滑  虎头蛇尾  路上  渐行  渐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