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与中子星的由来:一旦发生碰撞,势必摆脱不了被吞噬的命运

cht 2023-04-14 11次阅读

黑洞与中子星可以说是天文研究界最具研究魅力的两个奇异天体,如果能够将它们了解清楚,那么宇宙的探索之路也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黑洞”一词最早出自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当中,有着强大的引力,吸引速度甚至比光速更快,是一种光也不能在其视野范围中逃离的天体。

关于黑洞的形成可以简单概括为:当某恒星开始进入衰变阶段的时候,就会朝着中心方向靠拢和塌缩,因而密度会越来越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身空间也在不断缩小,使得塌缩状态将不断持续,最终转变为一种能够吞噬一切的可怕天体。

黑洞本身的质量十分庞大,随着吞噬塌缩的持续影响,质量与密度也将不断增加,导致时空弯曲越来越明显,从而形成强大的引力。

而中子星作为宇宙中密度第二大的星体,出自恒星末期由于质量不足以形成黑洞,转而变成了这种介于白矮星与黑洞间的特殊星体。

黑洞与中子星都属于大质量天体发生衰变时产生的变异,也是这些天体的部分残骸,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成因是不同的,黑洞通常是由一些质量超过太阳10倍以上的星体所形成,而中子星主要是由质量在太阳8-30倍之间的星体形成。

理论上来说,黑洞带来的时空弯曲率是高于光速的,而光速又高于中子星逃逸速度,因此中子星很难与黑洞抗争,一旦发生碰撞,势必摆脱不了被吞噬的命运。


标签: 黑洞  中子星  由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