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谭盾谈《敦煌·慈悲颂》创作:唐代音乐的“活化石”在泉州

cht 2023-04-12 5次阅读

  图为:著名作曲家谭盾介绍交响乐作品《敦煌?慈悲颂》的创作思路。

 叶秋云 摄

  中新网福州4月10日电 (叶秋云)“如果说敦煌是唐代艺术的‘活化石’,那么,唐代音乐的‘活化石’在哪里呢?在泉州。

”4月10日,著名作曲家谭盾在福建大剧院讲述由其作曲的交响乐作品《敦煌·慈悲颂》的创作过程时如是表示。

  当天,《敦煌·慈悲颂》新闻发布会举行。

会上获悉,著名作曲家谭盾作曲的交响乐作品《敦煌·慈悲颂》将于14日晚在福建大剧院上演。

  谭盾曾以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金像奖而享誉世界乐坛。

此次他的交响乐作品《敦煌·慈悲颂》以中文演唱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记载的东方哲学故事。

  谭盾为创作这部作品,曾历时6年,研究敦煌壁画、文献。

为追寻敦煌之音,他走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亲见一页页遗失各地的敦煌乐舞古谱……

  “在即将‘收工’之际,我一直认为没办法‘收工’。

”谭盾表示,因为他更多的是在壁画里看到了唐代艺术的“活化石”,但是壁画里面是有“声音”的,敦煌壁画中记载了4000多件乐器、3000多名乐伎及500多个古乐队。

  谭盾坦言,直到那年在泉州听了南音,才知道原来壁画里的“声音”是这样的。

当时,来到福建泉州,为《敦煌·慈悲颂》这个作品找到了声音的根据,也成全了他听到壁画里的声音的愿望。

  14日晚,交响乐作品《敦煌·慈悲颂》将于福建大剧院上演,谭盾称之为“回家了”。

此次演出由谭盾亲自指挥,福州海峡交响乐团演奏,香港青年男高音陈晨、香港青年女高音邝励龄等音乐家携手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参演。

  据悉,交响乐作品《敦煌·慈悲颂》分为六幕:《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涅槃》,全部取材于丝绸之路上敦煌壁画中的故事。

问世后,曾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演。

投票


标签: 著名  作曲家  谭盾  敦煌·慈悲颂  创作  唐代  乐的  活化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