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常,诸葛亮的接班人

cht 2022-03-05 11次阅读

马谡,字幼常,马良最小的弟弟。

马谡自幼就非常聪慧,和四个哥哥一起被称赞为马家五杰。

当初马谡和哥哥马良一起,追随刘备从荆州到益州,当过县令、郡守等职务,诸葛亮南征时,马谡代表刘禅去劳军,诸葛亮问起南征的策略时,马谡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诸葛亮非常满意马谡的策略,因此留马谡在军中担任参谋。

幼常

而后诸葛亮对于马谡可谓是青睐有加,欲将其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不过天不遂人愿,诸葛亮首次北伐因马谡失街亭而失败,立下军令状的马谡被诸葛亮以军法处置。

那么,如果马谡当年没有被处死,他能否接诸葛亮的班呢?

如果没有街亭之败,马谡当是诸葛亮接班人无疑。

虽然马谡能力不可以,但只是相对而言。

正所谓矮子里面拔高个儿,在人才凋零的蜀汉,马谡无疑是诸葛亮接班人的有力争夺者。

在正史上,马谡从地方官开始历练,逐步升迁,而且诸葛亮对他青睐有加,经常通宵达旦和他讨论军略就证明他绝非无能之辈。

而诸葛亮平定南蛮时攻心为上的战略正是马谡所献,这也可以证明马谡有一定的军队战略才干。

而且马谡除了能力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比如派系方面,马谡和诸葛亮乃是一派,是蜀汉政权中南阳派的代表,他选择接班人也必定会首先考虑从南阳派选择。

毕竟蜀汉政权的权力架构是南阳派、东州派和益州派三驾马车,其中占据优势的南阳派联合东州派对益州本土派势力予以压制。

此外马谡与诸葛亮的私交甚厚,很显然,要想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必定要与诸葛亮有较为密切的私人感情。

马谡在这一点上优势明显,首先马谡的哥哥马良与诸葛亮本人的感情非常好,特别是马良因为夷陵之战惨死之后,诸葛亮对马谡更是格外关照。

加上马谡喜好谈论军略,而且还能与诸葛亮通宵达旦地谈论军略,更是让诸葛亮对他视若子侄。

在北伐中,诸葛亮坚持让马谡担任先锋,也表明诸葛亮想继续在军队上历练马谡,同时通过这种历练让马谡在军中积累声望和资历。

种种表现都看得出来,诸葛亮就是将他作为接班人培养,只是马谡他自己不争气。

所以,话说回来,接不接是一回事儿,接不接得起又是一回事儿。

以马谡的能力,能否在诸葛亮死后撑起蜀国,我还是很怀疑的。

刘备是如何说马谡的?他说马谡言过本来,不可大用。

在三国群雄里面,论知人善任,刘备绝对是顶尖的存在。

他的识人水平那可是多年的摸爬滚打里练出来了的,吃了不少亏。

他对于马谡的看法评价,绝对要比诸葛亮靠谱。

古代结果也证明了马谡不堪大用。

以街亭之战为例,马谡的表现完全就是不及格。

“街亭之战”是一场由诸葛亮精心策划的“防卫战”。

街亭中有一汪源源不断的清泉,这汪清泉可以当作蜀军的水源,能够提供据守街亭的蜀军半永久性的饮水供给,也就是说,只要马谡依托城池和水源的先天优势来防御魏军的进攻,街亭便有希望守住。


标签: 历史故事  奇谈  奇闻异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