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人民到出将入相,范雎为什么能成功逆袭?

cht 2023-04-05 5次阅读

  范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代名相,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传奇。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身贫寒的他,为得到一展其才的机会,奋力抗争、历经艰难;并因此遭遇不白之冤,差点丢了性命。

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协助秦昭襄王成就霸业,并由此跳出原有圈层,成为权势赫赫的大秦相国。

  李斯评价他:“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综观范睢的成功,其不断打破阶层思维固化的经历,堪称底层打工人逆袭的出色教科书。

  但突然间获得如此大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实力的边界。

  就如接任其秦相之位的蔡泽所说:

  “而君之功绩爱信亲幸又不若商君、吴起、大夫种,然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於三子,而身不退者,恐患之甚於三子,窃为君危之。

  暴发户心态最终毁了他。

他不仅没能给秦王提供更多战略构想,反而嫉贤妒能构陷白起,收拾过去的仇人。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这种成功后的失控,让他最终难以善终,人生以悲剧收场。

  为何范雎的人生会如此大起大落?这可能缘于边界感的缺失。

  真正的成功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往往都会有清晰的边界感。

理解了它方能迎风起舞,达成阶层跃升;在到达巅峰后又能收放自如,笑傲江湖。

image.png

  范雎

  想成功?先得打破思维固化

  范雎是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

  芮城位于河东之地,接近魏国都城安邑。

  身处国都附近,让他能够获取更多资讯,萌发出很有气魄的理想。

  他想要出将入相!为此,他非常地拼。

  一、寒门之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范雎家里太穷,拿不出钱来让他游说诸侯,实现梦想。

  他名范雎,字叔。

“雎”,是一种短尾水鸟名。

“叔”,也通“菽”,指豆类植物,或者作排行老三者的别称。

  用乡野动物名取名,可见范雎或许出生于底层农户家。

字叔的人,实在太多了,比如说吴广。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既然没钱去通过游说诸侯出头,那就只能先找个地方上班。

  范雎投到魏国中大夫须贾那当门客。

这就意味着他不仅没法见魏王,连相国、宗室都接近不了,最后投到中大夫门下度日。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范雎基本上没得选。

  虽然相信自己身负才能,但无奈出身低微,他所能做的,就只能是等待机会。

  当各项条件不具备时,要避免内耗和盲动,就得不为外界所扰地等待机会。

  不动声色地成长,然后惊艳所有人,这种处世方式显然比处处锋芒毕露更有智慧。

image.png

  魏国形势图

  二、打破圈层的思维固化

  怀才如怀孕,时间长了,总会体现出来。

而认准了关键时刻,要敢于踢出临门一脚。

  有一次,范雎作为随员跟着须贾访齐。

  此时的魏国国力下滑,全然没了往昔逢泽之会时称霸诸侯的强势,只是在秦、齐两大国家间受尽夹板气。

这次出访须贾同样备受轻视,一连在齐国待了好几个月,事情还没办。

  看到老板如此难堪,范雎感觉是时候展现实力了。

  过去,他身份低贱,君主们根本不鸟他;

  这次,他代表的是国家,他有机会发声了。

  与往常一样,又又又一次,须贾被齐襄王数落得无言以对了。

但当齐王享受着秒杀国外使节带来愉悦感时,一个人站了出来。

  在齐魏双方人员的目光杀中,范雎骄傲地站到齐王面前。

你齐王不必管我是谁,你只需清楚十步之内,谁都救不了你。

因为我实在忍不住了,得说道几句……

  接下来,范雎一番仗义执言,舌灿莲花、激情洋溢,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古汉语之美。

  齐王感觉棋逢对手,大呼过瘾。

没想到,魏国竟然还有如此人才!现在,外事活动先甩一边。

这位青年才俊,你就留在齐国当客卿好不好?

  并且为了表示敬重,齐王特意还要赠送黄金十斤,还有上好的牛肉、美酒。

  范雎为什么能成功抢到C位?

  这就涉及打破圈层思维固化的问题。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往往能力足够,但安于平静生活,更倾向于循规蹈矩,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唾手可得的机会丢失掉。

  毕竟,对于来自底层者而言,其资源更稀缺、机会更少,若盲目行动,很可能会有不必要的风险。

所以人们更在乎的是落袋为安少折腾。

  就好比你天天回家走同一条路,可有一天突然有一条新开通的捷径出现时,不少人第一时间还是选择走老路。

  所以,倘若想要获得成功,你需要有发现“捷径”的能力和勇气,并不断地通过刻意练习将其增强。

  当你足够具备了发现“捷径”的能力和勇气时,就能够更精确地评估各种机会,发现并把握为数不多的窗口机会,更快地脱颖而出。

  所以,在生活工作中,时不时寻找些新的“捷径”,或许并不是无意义地折腾。

  三、被诬为魏奸

  范雎找“捷径”的行为,让须贾很不爽。

  范雎啊范雎,你小小一个门客,跳出来抢什么C位?经过我允许了吗?

  你整这样一出,明天新闻头条标题咋写?难道是:魏使须贾来齐商谈数月屡被打脸,门客范雎上演“精彩十分钟”勇夺全场MVP?

  那,我须贾岂不是被当众打脸?

  一番狂怒下,须贾想了个毒招:他让范雎收下牛肉美酒之类的食物,将黄金退还回去。

回国后,他再向魏国相国魏齐汇报,范雎必是把他知道的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所以才得到这种馈赠。

这不,范雎收下牛肉美酒,就是他资敌的证据嘛。

  这明显是个诬告。

如果范雎出卖魏国秘密,齐王暗地里给其黄金不就得了?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啊。

像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其好处,岂不是把“魏奸”两个字贴在了范雎脑门上?

  但魏齐和须贾显然是穿一条裤子,他们就是要找个借口致范雎于死地。

在魏国,会给你们这些底层咸鱼什么机会?想要出头?先让你出窍。

  证据确凿之后,魏齐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狠狠地抽范雎,将范雎的肋骨和牙齿都打断了。

  多根肋骨被打断,要是一不小心会导致内出血,那小命就保不住了。

还好,范雎皮糙肉厚。

他承受了一波伤害,但为了能活下去,便假装已经被打得快死了。

魏齐想要杀一儆百,于是就让人找个破席子将范雎卷起来,丢厕所去,要让他慢慢死去。

  这还不够。

魏齐还招呼那些喝醉酒了的宾客,到厕所去寻找范雎的“尸体”,然后大家一直尽情输出,肆意地尿过去。

让大家看看,当魏国叛徒就是这个下场。

  被打得只剩一口气的范雎,被当做死猫死狗一样扔在污秽不堪的厕所角落里,性命危在旦夕。

头上还不时要迎来颜色深浅不一的各类液体的“洗礼”。

  要人家命还不够,还要极尽侮辱,真是杀人诛心啊。

  范雎的梦想,就像他已微弱不堪的生命火苗一般,眼看就要在这污浊不堪的境遇中,被彻底浇灭。

  或许是老天要帮助范雎。

生死关头,一个厕所管理员走过来。

  “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

”范雎用仅剩的一点力气向厕所管理员求助。

  更幸运地是,这个管理员还很善良。

管理员有意放走范雎,然后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扔出去。

魏齐这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了。

  酒醒后,魏齐有些后悔: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啊。

于是,他派人去搜寻。

  在铁哥们郑安平的帮助下,范雎得以躲过追捕,逃过一劫。

image.png

  范雎被魏齐所害

  画面换到另一边。

王稽是个很尽职的使臣。

  这次,他被秦王派到魏,眼看归期就要到,但啥业绩亮点都没有。

  关东局势很稳定,既没发生啥战争,也没建立啥联盟。

这空手回去咋跟领导汇报呢?

  于是,王稽想到当星探挖掘人才。

  战国时代什么东西最贵?人才!如果人才都被秦国挖了去,那秦吞六国岂不是手到擒来?

  巧合地是,在范雎请求下,郑安平鬼使神差地混进了王稽的差役队伍里。

有一天,王稽有意无意地和郑安平交谈起来。

  “我说小王啊,你知道魏国有没有什么闲着的贤人,愿意和我一起到秦国去找个班上?”

  “有啊。

我们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找您谈谈天下大事。

但他有仇人,白天不敢出门。

  “没事,晚上。

等晚上,你和他一起来。

  马哲有云,事物发展的形式是螺旋式上升。

  所以我们要敢于坚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

  就像范雎这般,虽然其饱受社会严重不公之苦,遭受各种侮辱与残害,一度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却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

  内卷社会里,大家不都是喝最烈的酒,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嘛。

  连坚持理想的定力都没有,还能凭什么去成功?

image.png

  招贤纳士

  不可模糊的边界感

  月黑风高夜。

  一个身体虚弱、不时轻咳的男子,进入王稽府邸。

  王稽略微皱了皱眉。

郑安平,你怎么找来这么个人?怕不是什么逃犯吧?

  彼国之砒霜,我国之蜜糖。

  无妨,且一聊。

  聊着聊着,王稽的面部表情开始变化,由扑克脸,变为惊讶脸,最后成为蜜汁笑脸。

他佛了。

这位张禄先生,绝对会让秦王感到惊艳的。

  “明天,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面等着我,我们立马归秦!”王稽激动地说。

挖走如此人才,确实得防着点魏国耳目才行。

  范雎终于要离开魏国,去往秦国了。

  这是逃离死亡的机会,也是唯一且最好的机会。

  他满怀憧憬。

  一、下一个风口

  简陋的客舍,粗劣的饭食。

眼前的一切,令范雎陷入沉思。

  没想到见个秦王,流程走了一年多。

费尽千辛万苦来秦,就这?

  他范雎来秦,不是为了混碗饭吃的,他有着远大的抱负。

另外,还要顺带报个仇。

  范雎下定决心,主动写了封自荐信,然后获准觐见。

  可他投递简历的老板,是在位36年,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秦王。

在这位阅人无数的老板面前,太多的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怎么才能获得垂青呢?

  范雎注意到,当时秦昭王已在位36年。

秦向南夺取楚国的鄢、郢重镇,楚怀王在秦国被囚禁而死。

向东,攻破了齐国。

多次痛殴韩、赵、魏三国。

这样看来,秦国基本上已经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

  但秦王并非高枕无忧。

他周围被黑暗包围:穰侯魏冉、宣太后长期把持国政,还有华阳君、泾阳君和高陵君……他们都在蚕食着王的权利。

  如今秦王成绩卓然,羽翼渐丰,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接下来,秦王得搞下队伍建设。

总不能像晋灵公对抗赵盾一样,一动手发现身边全是对方的细作。

  所以秦王四处搜罗人才。

现在他身边急需一种人:心腹。

  这便是范雎应聘的岗位。

  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觐见秦王当天,范雎到了秦宫,假装不知道路,往内宫里闯去。

这时恰巧秦昭王出来。

宦官驱赶范雎,大声呵斥:“大王来了!”范雎故意乱嚷着说:“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

”……

  秦王突然有了种别样的感觉。

就好像,那种背上痒处一下被找到的放松感。

  对,就是这里,几十年了我总觉得痒,就是没人找对地方。

你小子还找得真准啊!

  接下来,我看你怎么挠?!

  但范雎不急,他得进一步明确秦王的想法。

这得分两个问题:是否诚心,是否有能力。

  对方得诚心买,范雎才能放手卖。

  不能跟上次见齐王一样,再次所遇非人,又被毒打一顿。

  首先是真诚度测试。

秦王说:“先生要如何教导我?”范雎的回复很简单:“嗯嗯。

”这种无聊的套路,双方居然耐心地重复问答了三次。

  范雎清楚,如果秦王不真心,这样反复拉扯,他就会急了:我就好玩问问的,你还拿起架子了,当自己是哪根葱?左右侍卫快给叉出去,滚你丫的。

  但秦王不同,他最后耐心地问了一句:难道先生不打算赐教了吗?

  这句话,范雎听得真真儿的。

看来,秦王是真心想和我聊聊啊!

  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能力测试。

  不然,就像光绪帝改革一样,一大帮子人帮他,但到后来根本推不下去,反被慈禧太后一把全推翻。

不怪光绪不努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范雎可不想以身犯险。

  我所感到担心的,只是怕我被杀死以后,天下的人见我把忠诚全都献出来,最后却落个被杀的下场。

因此,我只能闭上自己的嘴,裹住自己的双脚,不肯到秦国来呀。

您,对上害怕太后的威严,对下又受到奸臣的迷惑,居住在这幽深的宫殿里,离不开左右近臣的把持,一生都受到迷惑,没有帮助您辨认奸邪的人啦。

  ——范雎一口气列出了所有的雷点:第一,得能保证我的人身安全;第二,得避开太后、奸臣、近臣的影响。

你看,你能办到不?

  秦王懂范雎的意思了,赶紧表态:“希望先生毫无保留地教导我,不要再怀疑。

无论什么事,我都可以摆平。

  所有风险点已扫清。

范雎可以放开说了。

  接下来,他要顺着秦王之忧,开始论述了:“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个好计策。

出兵少就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反会损害秦国自己……”我明白大王的意思,那些讨厌的干政者,他们的做法肯定是有明显漏洞的。

  有错没关系,咱改呀。

我们谁的也不听,要自己提出一个更高明的方案。

那就是未来秦国的国策:远交近攻。

  “楚强您就笼络赵,赵强您就笼络楚。

等楚赵都亲附您,齐必然恐惧。

齐国一恐惧,必定低声下气请求亲附秦国。

接下来,韩魏两国便可以被收服了。

  范雎一番宏论,令秦王如醍醐灌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人,才识过人,能力非凡!更重要的是,他懂我啊。

这家伙,我哪里痒痒,他挠就到了哪啊!

  立马,秦王授予范雎客卿之位,让他同其一起谋划军事。

  按照范雎的谋略,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

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并成功搞垮了穰侯等一票政敌,让秦王找到了做王的感觉。

  之后,范雎成为了秦国之相,并被封为应侯。

  在生活中,不少人永远保持着一颗吃货的心。

即便味蕾在一日三餐屡受煎熬,但是依旧能够痴心不改。

  这便是一种有正向反馈的坚持。

我们要像范雎一样,不能因噎废食,而是永葆初心,善于不断找寻机会,然后从胜利走向胜利。

image.png

  秦昭襄王

  二、胜而骄

  从打工人一跃成为大秦丞相,这个成功固然光鲜耀眼,但似乎奖励有点溢出。

或许谋人谋事,范睢思路宽路子广;但要让他一直输出定国安邦策,似乎并没那么容易。

  加上秦昭王扫除身边隐患后,就一心扑在为秦国搞地搞钱的事业上。

这些领域太专业,范睢也插不上嘴。

  于是范睢将心思用在报复上。

关于报复这件事,范雎那可是妙计迭出。

  有一次,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

  范雎觉得机会来了。

  高明的猎人总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趁其不备才最致命。

  范雎先扮演成落魄者的形象,就好像人畜无害的小花猫一般。

  他故意穿着破旧衣服去拜访须贾。

须贾一见是范雎,内心十分惊讶:这人怎么还没死啊?当年可能自己为了出一时之气,诬告了范雎。

没想魏齐实在太狠,非要将范雎打死。

现在也好,人没死,错误也不算太严重。

  看到范雎一副寒酸相,须贾动了点恻隐之心,留范雎喝酒吃饭,还送了一套粗丝袍子,并托范雎引路去见秦国相国。

  到了相国府,范雎说先进去禀报。

须贾在外面左右等不来,便急着去问门卒。

  “刚才那位范叔,怎么还没出来?”

  “我们这没有范叔。

  “就刚才给我驾车的那个人。

  “哦,那就是我们的相国张禄!”

  惊愕,接着是恐慌,须贾感觉后背开始冒冷汗。

没想到可怜的小花猫能突然变成能吃人的老虎。

过去快被自己整死的门客范雎,如今成了大秦的相国张禄。

范雎啊范雎,你为什么要给我来这一出,怕不是今天想把我玩死在这吧?

  巨大的恐惧下,须贾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

见到范雎,他连叩响头,请范雎饶自己一命。

  范雎看见须贾那个磕头如捣蒜、战战兢兢的熊包样,觉得一口恶气出得差不多了,就饶了须贾一命。

但随后大宴宾客时,在宴会上,他却痛斥须贾坑人的行为,让须贾坐在最末尾的位次,让两个重刑犯喂须贾吃马饲料。

  一番戏弄之后,范雎让须贾给魏王带个话,赶快献上魏齐的项上人头,否则秦军就会将魏都大梁从地图上抹去。

  被吓得魂不附体的须贾回到魏国,和他一同去的还有恐慌。

魏齐得知后,大呼倒霉:开罪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就碰上这么个瘟神了呢?如果真因为自己,让大梁被攻破,那还不被魏王给活剥了?

  于是,魏齐逃到了赵国,投奔到平原君那里。

  魏齐这跑到赵国去不要紧,秦国就紧接着找赵国要人头。

不给糖就捣蛋。

不行就攻你几个城池下来,看你给不给?

  魏齐真正感到了绝望。

得了,算兄弟我栽了。

他最终选择了自杀。

范雎大仇终得报。

  在经历了莫须有的诬蔑和非人的折磨后,范雎没有大度地原谅,这也没毛病。

  可纵使秦律严苛,伤人也不致死,只按“贼伤人”论,处墨刑(在脸上刻字)。

  但这也符合范雎的偏执性格。

此时他在大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得罪他的人,都将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但这复仇的力道,有点忒大了。

可见范雎在得志之后,有点得意忘形。

  回到现实,当我们在攀向成功巅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风霜雪雨,一些奸佞小人和一些花式毒打。

  如果成功后,你会如何对待这些?

  所谓将军之剑,不斩小兵。

如果成功了,不妨多一些包容和看淡,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完善上。

  如果有钱、有地位了,便四处拉仇恨,搞不好会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阻碍,最终被吞没于熊熊怒火中。

image.png

  负荆请罪

  迷失在巅峰

  如果种种原因,让自己在事业上很难再有造树,那么是甘为人梯培养新人,还是嫉贤妒能唯我独尊呢?

  如果事业开始呈现下滑势头,那么不妨及时止损、主动做减法,反而能更好地保住自身利益。

  显然此刻的范雎啥也不管,他只想保住自己摇摇欲坠的相位。

  对此,范雎的继任者蔡泽,曾有过一针见血的建议:

  如今君王在亲近忠臣这方面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句践;而您所创建的功劳以及从君主那里得到的宠爱信任又不如商鞅、吴起、文种那么多。

可是您个人的财产超过了商鞅、吴起、文种三个人,假如自己不知道主动退位,恐怕以后所招致的祸患会比那三个人更加严重,我暗地里觉得您已经非常危险了。

  但事实上,范雎并没有适时而退,而是错误地走入了另一种极端。

  在做掉白起之后,他的人生开始出现剧烈转折。

  一、坑死白起

  白起,秦军的“军魂”。

  他战伊阙,歼灭韩魏联军24万;水淹鄢郢,让强大楚国由此走起下坡路;长平一战,让赵国元气大伤,雄风不再。

  可这位攻城70余座、一生零败绩的战神,最后居然倒在了自己人手上,被赐死于杜邮。

  白起之死的直接操纵者,便是范雎。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一鼓作气,攻破邯郸,灭掉赵国。

危急时刻,赵国请来了一位神仙级说客——苏代。

苏代是苏秦的弟弟,也是位著名的纵横家。

  苏代提醒范雎:

  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其意是,如果赵国亡了,秦王或许会称帝,那么白起凭军功再往上走就是三公了。

范雎作为文官,没有新的功劳,就只能屈居白起之下了。

  范雎觉得这就很荒谬了。

想当初,白起本是魏冉提拔起来的,之所以没让白起下岗,是看重他的军事才能。

难道现在工具人想要上位?范雎性格本就偏极端,怎肯忍气吞声让人抢了风头?

  于是,范雎借口秦军已是疲惫之师,再战恐有疏忽,不如逼赵国割地求和,等休整好之后再进攻邯郸。

  秦昭王非常赞成,便让白起率兵回国。

  接着他再给白起再设下一坑。

等赵国缓过劲来,再命令白起去攻打邯郸。

此时,要是白起攻不下邯郸,就可以找借口把他给处罚下去了啊。

  但白起是个军人,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偏就不往坑里跳。

  最终,秦昭襄王将白起免职,逐出咸阳城。

  按说,你将白起赶跑就完了呗。

可范雎的偏执性格又来了,他要的是赶尽杀绝,不给对手以任何机会。

  于是,与秦王议及白起时,范雎继续补刀:“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

  这句话,要了白起的命。

  就秦王看来,白起是不服自己。

如此,若万一他被敌国当人才挖过去,岂不会成为心腹大患?于是,他不再犹豫:“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image.png

  白起

  二、反被人坑

  范雎出头补刀,导致白起被赐死。

这件事影响深远。

  因为整个秦国武将集团,都是凭军功获得提拔的。

白起之死,便意味着,军功制度是可以被文官随意修改和操纵的。

  本来大秦的文官和武将都是听命于秦王,两者井水不犯河水。

范雎此次带头打压白起,让军功集团受到了一次极大的打击。

  其结果,很可能引发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火拼,并在秦国诱发一场动荡。

  范雎偏激地挑起纷争。

但盲目自信的他,没意识到局势已经远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

  不仅在局势上自信,范雎在军事上也蜜汁自信。

  他居然天真地设想,让郑安平和王稽两人去进攻邯郸,摘下胜利的桃子。

  可他没想到的是,郑安平和王稽虽然是自己人,但统兵能力如何?在军中资历如何?人家王龁等一干武将,哪个不是从死人堆里滚过来、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功绩?郑安平,就凭救过范雎,就能担任主将了吗?难道秦国伟大的军功制度,在范雎面前就成了一个屁?

  于是,秦军将士们开始在线摸鱼。

本来已经危如累卵的邯郸城,居然奇迹般地守住了,直至楚国和魏国的援军抵达。

  楚魏援军活学活用了“围魏救赵”,也不跟秦军硬刚,只是不断威胁秦军补给线,迫使秦军不得不向后撤退,邯郸之战结束。

  此次秦军的撤退有些诡异。

就是周围其他各部的秦军,全都不约而同地撤退。

唯独让主将郑安平落了单,被追击的赵军重重包围。

  这郑安平也是个实在人:实在打不过了,就投降呗。

  郑安平这一投降不要紧,却害苦了范雎。

因为依照《秦律》,若将领投敌,举荐者同罪。

  投敌叛国,这可是死罪。

范雎这把玩脱了。

  也许是出于稳定局势的考虑,秦昭王出面,保住了范雎这个文官之首。

  但武将们依旧不依不饶。

你范雎不是举荐了两个人嘛,郑安平这事就算翻篇了,我们接着在王稽这边捅娄子。

  王稽当时是河东郡守。

武将们编了个莫须有的罪名,称王稽私通赵国。

  这就让秦王很难办了。

现在武将们非得整垮范雎。

如果秦王一味护着范雎,搞不好会引起兵变啊。

  没办法,只得丢卒保车,牺牲范雎了。

  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张禄,便是范雎。

可以说范雎最后死得有点不太光彩。

image.png

  范雎的建议被后世编入兵法

  作为底层人,范雎在突破阶层的过程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同时也有幸得以步入巅峰时刻。

  但在“理智客观对待成功”这道人生考题上,他输得一无所有。

  特别是在事业处在巅峰期时,容易滋生出来一种盲目自信,并彻底丧失了边界感。

  可能他没意识到,这种成功已经超出自己的掌控范围。

  此时或许退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是更好的选择。

  可他盲目自信,犯了不该犯的错,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最终将自己带入绝境。

  或许格局再大一些,心胸再开阔一些,他才能更好地在突破阶层后站稳脚跟,继续延续逆袭的传奇。


标签: 逆袭  为什么  范雎  出将入相  人民  底层  成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