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存中是什么人?宋高宗为什么会如此信任他?

cht 2023-04-04 5次阅读

  杨存中原名杨沂中,是个“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的文武全才。

他因祖父和父亲均先后壮烈牺牲在抗金前线,长大后决定弃文学武,“学孙、吴法,善射骑。

”应募从军后,他屡建功劳,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金兵再次围困汴京时,杨沂中遂主帅进京勤王,因实力超群被主帅力荐给宋高宗充当侍卫官。

杨沂中深知责任重大,“昼夜扈卫寝幄”,全天候守护宋高宗。

宋高宗“知其忠谨,亲信之。

  宋高宗御驾亲征盘踞任城(今山东济宁任城县)的大盗李昱,杨沂中率数骑搦战,大显神威“击杀数百人。

”宋高宗“乘高望见”杨沂中甲胄浑身是血,误以为他身负重伤,急忙鸣金收兵。

近前一看,原来他毫发无损,身上“皆污贼血。

”宋高宗“壮之,饮以酒”,举杯相邀:“酌此血汉!”杨沂中一饮而尽,豪气干云再请出战:“贼人已被杀得胆碎,即刻便可束手就擒!”他率部大破盗匪,成功收复任城。

  他随主帅讨伐嘉兴流寇时,身先士卒登上城楼立下首功。

主帅因官军伤亡惨重意欲屠城泄愤,杨沂中宅心仁厚“力谏止之”,终于使主帅仅将贼首斩首示众,嘉兴全郡得以保全。

  (二)南渡建功

image.png

  宋高宗南渡后,杨沂中鞍前马后殊死保护皇室安全,“以奇功迁文州防御使、御前中军统制”,被宋高宗赐名“存中”。

  淮南招捉使李成公然反叛,“聚众为盗,钞掠江南。

”杨存中随主帅讨伐李成所部。

在军事会议上,诸将建议分道进军,杨存中力排众议:“敌军声势浩大,我军如分兵进剿则兵力分散,难以制胜。

且诸位将军职位相同、能力相当,如果没有主帅督促,必定不能协同作战!因此,我军理应攥成拳头共同对敌!”建议被主帅采纳,宋军“整军至豫章。

”杨存中担任前锋,“率兵数千,首破贼于玉隆观,追至筠州。

  贼军首战失利,“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在筠河两岸扎营。

杨存中向主帅建议:“敌众我寡,我们必须出奇制胜。

请主帅让属下统帅骑兵,您率步兵正面攻击敌人!”半夜,杨存中率骑兵“衔枚渡筠河,出西山”,居高临下从敌军背后发起猛烈攻击。

主帅率步兵正面夹击,杨存中的骑兵部队取得“俘敌八千人”的胜利。

  此时,月明星稀,杨存中还沉浸在喜悦中,骑兵将领们突然集体进见,以各种理由请求将八千俘虏悉数杀死。

杨存中坚决反对:“杀降,吾不忍!”诸将转求主帅,八千俘虏最终在月光下被集体屠杀。

杨存中爱莫能助,化悲痛为力量,“乘胜追至九江”,终于将李成残部赶到北方。

  (三)违心受命

  宋高宗授予杨存中神武中军统制职务,负责掌管皇宫卫队。

主帅奏请将杨存中留在野战部队发挥更大作用,宋高宗不答应:“禁军缺乏得力将帅,且朕选定之人,岂可改变!”杨存中谦逊推辞未果后,无奈就职视事。

  当时,禁军“军卒不满五千”,老弱病残还占了一半。

杨存中奏请将借调至其他部队的禁军士兵全部调回皇宫听用,并严格训练考核,使禁军面貌焕然一新。

  1141年10月中旬,秦桧遵照宋高“要活底岳飞来”的密旨,派杨存中持公文至江州秘密拘捕早已无兵无权的岳飞。

杨存中如雷击顶,悲愤交加。

原来,杨存中与岳飞等名将是结拜兄弟,因年龄最小被弟兄们称为“十哥”。

秦桧指名令他密捕岳飞,分明是一箭双雕的毒计。

  杨存中百般无奈至江州拜见岳飞,岳飞开心大笑出门迎接:“十哥,汝来何为?”杨存中遮遮掩掩道:“无事,叫哥哥!”双手递上公文。

岳飞看罢公文,不动声色走进内宅。

杨存中尴尬端坐客厅,一个丫鬟款款而出“捧杯酒劝。

”杨存中感慨万千,心想:“岳大哥肯定已在内宅自刎,临死想拉个垫背的,用毒酒‘要我同死!’罢罢罢,为忠义而死,值!”他一饮而尽,静待毒发。

岳飞笑着出来道:“‘此酒无药,我今日方见汝是真兄弟!’就冲十哥豪气干云,我随您走!”

  岳飞冤案铸成后,宋高宗批示:“‘岳飞特赐死......令杨沂中监斩!”杨存中亲眼看着受尽酷刑的岳大哥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后,被残酷杀害,内心受到难以言说的震动。

  (四)反对议和

  杨存中针对金主完颜亮南侵意图,“上备敌十策”,并临危受命“往京口,为守江计。

”他与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打得完颜亮被部下弑杀,且在金国请求议和时奏请朝廷严词拒绝。

  宋高宗至建康,诏令杨存中护驾,盛赞他:“杨存中唯命东西,忠无与二,朕之郭子仪也!”金国再次请求和议,杨存中奏请将金使在江口拘留,让他给新金主写信转达南宋和议条件:归还中原百姓及国土、减少岁币、恢复边界、双方结为兄弟之好。

如果新金主拒绝,“请斩其使”,趁机图谋恢复中原。

宋高宗对北伐毫无兴趣,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

  宋高宗禅位后,即位的宋孝宗雄心勃勃,发动隆兴北伐,结果“王师溃于符离”,招致“金人再入关。

”朝臣苟且偷安,商议将刚从金国手中经浴血奋战夺回的战略要地和尚原再次割让给金兵。

杨存中上表反对:“和尚原乃陇右藩篱要害之地。

金兵如得此地,即可窥视汉川;我军固守此地,便能进军秦雍。

况且,我军为夺取和尚原付出过惨重代价,岂可拱手让给金人?”杨存中凭一己之力,终于保住和尚原。

  “金人复攻淮甸”,杨存中被任命为江淮都督。

他进宫辞谢时,宋孝宗亲切赐座,并赐给玉鞍勒以壮行色。

杨存中赴任后,见“诸军各守分地,不相统一”,于是召开军事会议进行协调,终于使得各部同心同德相互协同。

宋孝宗非常欣慰,亲自写信表扬他:“诸帅协和,互相策应,卿之力也!”

  金兵先头部队渡过淮河南侵,宋廷商议舍弃淮河死守长江。

杨存中旗帜鲜明反对,派兵阻击敌军并加强长江防线,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

金兵因国内发生紧急事变,停止进犯请求和好。

杨存中胜利完成任务,率部班师。

image.png

  1166年,杨存中“卒,年六十五”,被朝廷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

  杨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

宿卫出入四十年”,极少犯错。

虽曾被弹劾“权宠日盛”而被罢免军权,但官复原职后始终忠心耿耿保卫皇宫。

宋高宗“眷存中尤深”,曾对群臣道:“朕对存中,关爱胜过对子弟!”宋孝宗即位后,对杨存中极为尊重,“尤礼异之”,只尊称他郡王,从不称呼名字。

  杨存中虽是名将,但深谙高处不胜寒之。

义兄岳飞无辜被害为他敲响了警钟。

因此,他忍痛将耗费十年营建改造的“极山川之胜”凤山高档别墅无偿“献于朝廷”,另建新居。

他晚年从江淮班师回朝后,得知朝廷正大力号召屯田,立刻向朝廷献出在楚州购买的三万九千亩私田。

  为国家舍生忘死,对君王竭尽忠诚,对部下选贤任能,对自己警钟长鸣,这就是杨存中深受两代皇帝信任重用的原因。


标签: 任他  此信  会如  为什么  高宗  宋高宗  杨存中  是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