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cht 2023-03-31 14次阅读

  历史君王大多都有疑心病,那么燕国国君燕王哙是怎么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呢?下面趣古代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战国中期,燕国国君燕王哙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突发奇想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

燕王哙的这一荒唐举动引起了燕太子平的极度不满,由此导致燕国内部发生激烈混战。

齐国趁机伐燕,一举攻占了燕国。

之后燕人拥立燕王哙的庶子公子职为燕王,史称燕昭王。

在燕人的拥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干预下,燕昭王重新复立燕国。

  燕昭王复国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无人可用。

一位叫郭隗的大臣对燕昭王说:“历史一位君王想花重金求购千里马,可寻求多年也没得到。

后来他身边的一位侍臣终于找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侍臣只好花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带回。

君王看到马骨后大怒,侍臣说:‘我们愿意花五百金买下死掉的千里马,天下人就能看出我们真心求购的诚意,自然有人会送活的千里马过来。

’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带着千里马到来了。

如今大王想招贤纳士,何不先从我郭隗开始。

如果天下名士看到连我这样的都能被重用,何愁那些比我贤良的人不来燕国效力呢?”《资治通鉴·周纪三》“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

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

’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必欲致士,98迷吧,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图片.png


  燕昭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下令为郭隗建造宫室,并尊郭隗为师。

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举动很快就传遍各国,因此有许多名士前往燕国谋职,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在古代上大名鼎鼎的昌国君乐毅。

此后,燕昭王励精图治,再加上有许多优秀人才忠心辅佐,燕国因此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公元前286年,战国形势呈现齐、秦东西称霸的格局。

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湣王自认为天下无敌,于是四处兴兵征讨,还吞并了战国中实力排在第八位的宋国。

眼看着齐国愈发强大,其他诸侯国都急了,大家都商议怎么遏制齐国不断壮大的趋势。

  燕昭王看到齐国此时已成众矢之的,认为讨伐齐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他问乐毅有什么看法。

乐毅说:“齐强燕弱,要攻打齐国,必须联合其他国家共同讨伐。

”燕昭王深以为然,于是他便让乐毅去游说赵、魏、韩、秦等国,商讨共同出兵伐齐。

  公元前284年,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乐毅担任联军主帅。

当时的齐国虽然很强大,可面临五国联军同时来犯,自然也是难以招架。

最后,齐军大败,齐湣王在败逃途中被一个叫淖齿的人杀死。

  乐毅率部乘胜追击,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仍坚持死守。

乐毅命大军合围这两座城邑,但过了三年却仍未攻克。

此时,燕昭王身边有大臣进献谗言说道:“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

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燕昭王听后召集群臣前来,他当众说道:“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了先王被害之仇。

就算乐君真的在齐地称王,寡人也愿意与他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这是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说罢便命人将那位进献谗言的大臣给斩了,群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面,再也没人敢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了。

图片.png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燕昭王在这方面算是做到了极致。

他对乐毅百分之百的信任,让乐毅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由此换来了燕国的空前强大。

乐毅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燕昭王宣布册立他为齐王,乐毅以死自誓,坚决不受。

君臣之间相知到了这个程度,也算是古代上一段难能可贵的佳话。

  有许多人觉得古代就像故事,闲来无事看看可以,但没什么真实用途,本来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古代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每一段古代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也能让我们了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兴衰成败。

古代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许多类似的情况却往往还会在大家身边不断重现。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能在古代中找到最佳答案侦破纪实:“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受益无穷。


标签: 用的  疑人  用人不疑  做到  如何  燕王  国君  燕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