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身为唐朝开国帝王,为什么生前没给自己修筑陵寝?

cht 2023-03-31 4次阅读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帝王,当了九年帝王,此后又当了九年太上皇,为什么生前没给自己修筑陵寝? 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渊原来是隋朝贵族,隋末出任晋阳留守,是隋帝国在北部地区的封疆大吏。

当时天下群雄纷纷起兵反隋,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多达十几个。

眼看隋王朝大厦将倾,李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也决定顺应古代潮流,于是他在晋阳起兵反隋。

  李渊选择起兵的时间可谓恰到好处。

如果他早一点起兵,势必会成为隋朝官军的重点打击对象;如果他晚一点起兵,隋朝这块大蛋糕就会被其他割据势力瓜分殆尽。

李渊起兵时间点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即隋朝官军和各路反隋割据势力都已经打得精疲力尽,而隋朝的“心脏”大兴城今西安以及周边的关中平原地区还是一块尚未被其他势力吞下的“肥肉”。

图片.png


  与当时的各路势力相比,李渊反隋过程异常顺利,98迷吧,短短四个月时间就成功占据了大兴城及周边关中地区。

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隋大兴城登基称帝,国号“唐”,大唐王朝正式登上古代舞台。

此时的李渊已成为帝王,按照惯例,他该给自己选一块万年吉地,然后破土动工修筑陵寝

可是李渊却并没有这么做,真相也很简单。

当时唐朝虽已建国,但天下各路割据势力依旧盘踞四方。

唐朝若想统一全国,前方面临的还有许多硬仗要打,未来的军费开支很可能是个无底洞。

在此种环境下,花大钱去修建陵寝显然为时过早也不合时宜。

注:以节俭著称的汉文帝为修建霸陵花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由此可见帝陵修筑用度之大。

  在此后几年时间里,唐军不断扫平对手,从胜利走向胜利,大唐王朝统一全国已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

此时李渊已具备修建帝陵的财力和条件,但他却依然没有将这件事提上议程。

因为他又面临着一个比统一全国更加棘手的问题:皇太子李建成李渊长子与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李渊次子的皇位之争。

  历史皇位继承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不管继承人贤能与否,只要是嫡长子就具备了继承的一切条件。

皇太子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所以从法统上来讲,他毫无疑问就应当是唐王朝未来的帝王。

然而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大半江山都是由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打下的。

此外,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居功至伟,而且他还得到了功臣集团和关东豪强贵族的鼎力支持。

名声与实力兼备,风头远远盖过了皇太子李建成。

  两位皇子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彼此都想将对方置于死地,身为父亲的李渊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

当时的李渊虽有修筑陵寝的条件,但却没有修筑陵寝的心思。

所以这件事情又被耽误了下来。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随着玄武门内的一场巨变,唐初的皇位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唐太宗李世民所杀,此事对年届六旬的李渊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同年,李渊就将皇位禅让给了唐太宗李世民,自己退居二线成为了太上皇。

图片.png


  李渊当了九年太上皇,此时的他既有条件,也有闲暇可以规划自己的万年吉地,但李渊却并没有这么做。

“玄武门之变”让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父子之间产生了永远无法抹平的裂痕。

在此期间,李渊深居简出,平日里也不大愿意与唐太宗李世民有过多接触。

古人提倡百善孝为先,经历了丧子之痛和被迫交出皇位的李渊可能并不想将孝的美名留给唐太宗李世民,因此绝口不提修建陵寝之事。

  唐朝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渊驾崩。

直到临终前,李渊才下诏要求遵照秦汉时期的规制为自己修筑陵寝。

此后短短数月时间内,李渊陵寝就完成了从选址到营建。

同年十月,李渊下葬于献陵今陕西三原县内,谥号太武,庙号高祖,史称唐高祖。


标签: 身为  李渊  唐朝  开国  生前  为何  皇帝  陵寝  建造  自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