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吼嘴里痛 但是没长什么?

cht 2023-03-24 4次阅读
在生活中不少父母会碰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坐在地上哭闹不止,父母在旁边大声地斥责孩子:“不要哭了,有什么好哭的?你再这样我就.......”
结果父母越是大声斥责,孩子哭得越凶,甚至声音变得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歇斯底里。


其实孩子的哭声会受到父母训斥的声音影响。

父母越是怒气冲冲地大声嚷嚷,孩子越听不进去,越会用更大的声音来反抗父母。


相反,父母如果能够平静下来,等孩子冷静后再低声与他沟通,孩子反而能够比较平静地接受。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作低声效应。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就“对其他人讲事情时最佳谈话方式。

”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与辩论型、演说型的方式相比,沉稳型的方式更能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度。

沉稳的声音比其他高分贝的声音,更有说服力。


在教育孩子中,低声效应也同样有效。

当父母对孩子低声说话时,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理智的,也更容易促使孩子保持理智。


当父母低声说话时,可以营造出促膝长谈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哪怕是责备孩子,孩子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父母在低声与孩子说话时,也能帮助自己控制住情绪,更容易让彼此在冷静的状态中沟通,让沟通更加的有效。


父母在与孩子低声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1.控制住情绪。


每当父母责备孩子的时候,音量总是不自觉的越来越高。

父母想要用低声效应与孩子沟通,首先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可以用4-7-8呼吸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 首先,用嘴巴呼气,发出嘶嘶的声音;
●然后, 闭上嘴,用鼻子轻轻吸气,默数到4;
● 接着,屏住呼吸,默数到7;
● 最后,完全用嘴巴呼气,发出嘶嘶的声音,默数到8。


可以循环使用4-7-8呼吸法,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大声吼叫。


2.注意沟通时的措辞和语气。


在与孩子沟通时用适当的措辞和语气非常重要。


比如,可以说:“妈妈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有些我不能接受。


理解孩子的感受,用比较委婉的口吻,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3.预先对孩子提出要求,避免一些状况发生。


比如,
在带孩子去超市之前就对孩子说:“到了超市要紧紧地跟着妈妈,不能到处乱跑。


“我们今天去超市是要买牛奶和鸡蛋的,没有要买玩具的预算。

”等。


事先与孩子沟通,并温柔地警告孩子,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尽量避免一些让父母抓狂而很难控制情绪的状况发生。



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越是大吼大叫,孩子越会给出不耐烦的回应。

试着降低一下与孩子沟通的分贝吧,低声效应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标签: 但是  什么  没长  嘴里  孩子  3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