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影报告,应到157人实到1人,悲壮的力量

cht 2023-03-12 5次阅读

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

如果你没看过“长津湖之水门桥”,你就不会明白这句话背后所承载的悲壮和力量。

接下来和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下这部电影。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影报告,应到157人实到1人,悲壮的力量

“水门桥”在剧情上直接连接第一部长津湖,美军陆战一师在经历长津湖战役受到重创后,决定到机场实施撤退计划,而水门桥恰好在美军撤退线的必经之地,为全歼陆战一师伍千里和伍万里所在的七连被安排炸毁水门桥。

然而这次任务的难度超乎寻常,水门桥易守难攻,不仅有敌军的严密防守,更有美军轰炸机对附近区域轮番轰炸。

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七连士兵只能动用一切可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如果说“长津湖”的整体氛围是一种以弱胜强的自豪感,那么“水门桥”则是将悲壮两个字贯穿全篇,从一开始那句刷爆社交媒体的台词就能知晓。

这次任务牺牲是主基调,我们的志愿军用落后的装备和生命去对抗当时拥有最先进装备的美军,战斗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本次“水门桥“”中有比“长津湖”更多的表现战争惨烈的画面,或者直白点说就是血腥镜头,真实、直白,不加修饰。

在上次“长津湖”电影上映时就有这种声音,一些家长认为电影画面血腥,不适宜童观看。

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能够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年纪,那这些画面就没什么不能接受的,真实的战场只可能比这更血腥,而我们现在所享受的优质生活就是建立在这之上的。

同时,电影中的这些画面还传达着一个主题,反战,和平生活是那代人向往而求之不得的。

除了剧情与上一部“长津湖”相连接,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的成长线也贯穿了下来。

在这一部中,成长的残酷在这个少年身上以极端的形式呈现。

打不死的英雄,在战场上游刃有余的老兵,无所不能的兄长,这些给他指引和庇佑的人,在他面前以最残忍的形式离开,为的就是心中的那一份信念。

伍万里也从心里理解了这份信念,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新兵蛋子成长为一个把军人荣誉视为最高理想的军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影报告,应到157人实到1人,悲壮的力量

易烊千玺在“水门桥”里有了更多发挥空间,表现也可圈可点,他饰演的伍万里,前后反差极大,很好的诠释了成长这一主题。

所以首个零零后百亿票房演员真的是靠实力的。

本片据说90%的戏份都由徐克拍摄,在看电影时也能明显感受到徐克的风格。

得益于更长的后期制作时间,本片的特效相比“长津湖”明显更为精致,那种第一部里特效和人物的剥离感也不复存在。

在最擅长的动作戏方面,徐克导演采用了他习惯的武侠式拍法,大量的运动跟随镜头,极大增加观众代入感的同时,也彰显了导演调度的功力,这一点尤其在吴京的戏份上十分明显,并且全片的战斗戏份相比第一部“长津湖”只多不少,节奏紧凑,基本没给观众缓冲的时间,战争片和动作片爱好者一定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影报告,应到157人实到1人,悲壮的力量

但我个人认为影片的缺陷可能也在于此,大量的战斗导致了叙事的混乱,这一点在志愿军第二次炸桥时尤为明显。

在炸桥前,志愿军制定了一个兵分几路的计划,但在实施时我真的有些没看明白,只能跟随镜头画面去理解局部战斗。

也就是说,我这种类型的观众很难在大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战场模型,每支小队分别去执行什么任务,98迷科,又是如何执行的。

另外,电影中反派莫名的一些喜点也让我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影报告,应到157人实到1人,悲壮的力量

总而言之,“水门桥”是第一部“长津湖”的完美补缺,让我们更全面的理解这场战争,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是一次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

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能使观众产生共鸣。

希望大家能够去看看这部电影,去缅怀那些为我们打下幸福生活的先辈。


标签: 观影  报告  应到  157人  1人  壮的  力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