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为何只是昙花一现?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cht 2023-03-07 6次阅读

  西晋是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国祚仅五十一年,为什么西晋王朝这么短命呢?接下来千问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家的西晋王朝,之所以会极其短命,其实是用人、制度、思想三方面出了问题

  毫不客气地说,西晋从开国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埋下了很多亡国的祸根。

  东汉末年,因为黄巾军起义,导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汉室衰微。

在经过几十年的乱战之后,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此时的司马家,还只是魏国内部一个普通的上层士族。

不过,司马家的司马懿,通过朝堂斗争,逐渐位居魏国高层,权力越来越大。

后来通过一场高平陵政变,司马家成了魏国的实际控制者。

image.png

  不过,高平陵政变后,没过两年,司马懿就病逝了。

司马懿病逝后,其长子司马师继承其位置,继续掌握魏国大权。

司马师掌权期间,连续清除异己,巩固权力,为后来司马家篡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司马师仅仅掌权四年之后,也病逝了。

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家的权位,就传到了其弟弟司马昭手里。

  到了司马昭时代,司马家对于魏国朝堂的控制,已经极为深入。

所以当时在位的曹家皇帝曹髦,才会感慨出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在位期间,除了继续抓权以外,还灭掉了蜀国,为后来的三分一统打下了基础。

  司马昭掌权十年后,同样病逝,其子司马炎上位。

司马炎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逼迫曹家禅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公元266年,司马炎在洛阳登基,晋朝由此开国。

  不过,晋朝开国的时候,东吴政权其实还存在着。

直到15年以后,司马炎才灭掉了东吴,彻底统一了全国。

  这就是晋朝建立的整个过程。

  虽然是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王朝,但晋朝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背上了很多前朝的包袱。

这些包袱,最后成了压垮晋朝的根本原因。

  晋朝建立后,司马炎选择效法汉朝,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的制度。

司马炎登基的时候,一口气封了司马家二十七人为王。

而且司马炎分出去的王爷,和后来明清两代的王爷不同,那是真有封地和军队的。

  但二十七人,要么是司马炎的兄弟辈,要么是司马炎的叔叔辈,没有一个是司马炎的子嗣。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倒不是司马炎真的大公无私,纯粹是因为迫不得已。

因为司马炎上位的时候,自身资历和威望都严重不足。

司马炎上位后,根本没有自身的班底,只能全盘接纳司马家老辈人留下的政治遗产。

但如此一来,司马炎想要压制这些老辈功臣就很难了。

所以没办法,司马炎只能大肆分封宗室,让宗室和功臣集团进行对抗。

image.png

  而分封制度,后来则成了压垮晋朝的三座大山之一。

  不过司马炎在位的时候,大家总算相安无事了。

毕竟,司马炎是开国皇帝,就算自身能力比不上他爹或者他爷爷,但自身手腕还是有的。

所以司马炎在位期间,晋朝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然而随着司马炎逐渐老去,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却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个问题,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司马炎的儿子不算少,一共有二十六个。

但是,司马炎最大的儿子司马衷,却是一个有着智力缺陷的人。

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司马炎只能传位给司马衷。

但司马衷本身又有智力缺陷,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能够做皇帝的样子。

  对于这个问题,司马炎直到临死之前,都没能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不过,等到司马炎病重之后,他的皇后杨芷和岳父杨骏,就替他想了办法。

司马炎临终之前,皇后杨芷则联合他的岳父杨骏,彻底将司马炎封锁了起来,并且改了司马炎的遗诏,改为由杨骏一人辅政。

  这个结果,当然很危险。

司马家本身就是通过辅政篡权建立的王朝,自然只有辅政大臣一家独大的危害。

外戚一家独大的危险,司马炎自然清楚。

但此时的司马炎,已经什么都做不了了。

  但老实说,如果杨骏这个人真的有实力,能够篡了司马家的皇位,再建立一个新王朝的话,这个结果其实也不是特别差。

至少,比后来发生的真实历史要强太多了!

  问题就在于,杨骏能力太差。

image.png

  司马炎死后,皇帝司马衷因为有智力缺陷,基本上很难打理朝政。

所以当时的朝政,基本上由杨骏一人来打理。

但杨骏的一家独大,却引来了另外一个人的嫉妒。

  这个人,就是儍皇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

  当初司马炎为了自己这个傻儿子,在选儿媳妇这件事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千挑万选。

家世、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得能帮得上自己的儿子才行。

所以最终,司马炎就挑到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贾充的女儿。

但是司马炎千挑万选之后,所有的方面都考虑到了,却唯独忘了一个方面。

  人品。

  司马衷继位后,贾南风成了皇后。

但是贾南风并不满足于自身的皇后权位,于是便将目光投向了辅政大臣杨骏。

最终,贾南风决定,联合楚王司马玮,诛杀杨骏,然后独揽大权。

  正是贾南风的这个决定,将晋朝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由此爆发。

  八王之乱的整个过程,其实相当复杂,而且特别的混乱。

如果大家觉得乱,可以直接跳过这个过程,反正就是司马家内部的王爷开始互杀。

  简单来说的话,八王之乱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贾南风弄权、八王互杀。

  第一个阶段,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

司马玮入京后,诛杀杨骏。

杨骏死后,贾南风先唆使司马玮,干掉了司马亮。

然后贾南风又找机会干掉了司马玮,自己大权独揽。

  至此,贾南风一家独大,彻底控制了晋朝的朝堂大权,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结束。

image.png

  第二个阶段,贾南风首先大权独揽,掌权长达八年之久。

如果贾南风是个武则天似的人物,说不定就能借此成为一代女帝了。

但实际上,贾南风是个极其善妒,除了弄权什么都不会的女人。

贾南风掌权期间,晋朝越过越惨,大家对她渐渐忍耐到了极点。

  在这个阶段,98迷科,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唆使贾南风干掉太子。

因为太子不是贾南风生的,而且素来和贾南风不和。

贾南风干掉太子后,司马伦以替太子报仇为名,干掉了贾南风,自己掌握了大权。

  然后,司马伦逼迫儍皇帝司马衷退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这下麻烦大了。

  司马伦这个举动,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因为在此之前,大家不管怎么争权,都没人去动司马衷这个儍皇帝,只是想着去操纵他。

但是司马伦上位后,直接自己做了皇帝。

这样的话,司马家的其他王爷就不干了。

  你能做皇帝,我为什么不行?

  司马伦上位后,齐王司马冏(司马炎二弟的儿子)、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三弟的孙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公开宣布起兵造反。

在经过一番战斗后,三王胜利攻入京城,司马伦被杀,儍皇帝司马衷被重新拥立为帝,司马冏大权独揽。

  司马冏掌权后,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三弟的孙子)觉得自己也可以,所以再次起兵造反。

而且声称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是自己的盟友。

司马冏得知消息后,想要先干掉身边的 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结果被司马乂反杀,司马乂掌握大权。

  司马颙(司马懿三弟的孙子)见司马乂掌握大权,更加不忿。

连续两次造反,都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司马颙当即决定,第三次起兵,进攻洛阳,两败俱伤。

后来在洛阳城内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的孙子),偷袭了掌权的司马乂,将其交给司马颙(司马懿三弟的孙子),最后司马乂被火烤致死。

image.png

  但这波互杀之后,因为双方两败俱伤,所以被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捡了便宜,入朝执掌大权。

然后,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的孙子)不服,起兵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兵败,然后司马越逃回了封地。

  回到封地后,司马越再次纠集兵马,而且这一次,司马越为了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开始纠集大量的胡人军队。

这一次,司马越终于带兵打败了司马颖,并且挟持了儍皇帝,彻底大权独揽。

  司马越成了这场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

  但司马越的这个举动,开启了第二个潘多拉魔盒,让一个虚弱的晋朝,出现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面前。

image.png

  整个八王之乱,大概就是由贾南风出手开始,以司马越的胜利而告终。

但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说的话,司马越其实也不是最后的胜利者。

因为经过长达十六年的残酷互杀之后,虚弱的西晋王朝,彻底展现在了边疆游牧民族面前。

到了司马越掌权的时候,晋朝已经压不住边疆的游牧民族了。

  当年汉朝从汉武帝开始,打了几百年的时间,终于把北方的匈奴打垮了,彻底打出了汉朝的威名。

所以后来哪怕到了东汉,甚至东汉末期,那些边疆外族对于中原政权的印象,依然还停留在很多年以前强大汉朝的那个阶段。

  后来哪怕进入三国阶段,这些北方游牧民族,依然不敢轻易进犯中原。

期间少有的两次进犯,也都被曹操这种猛人给打服了。

  不过,曹操打败这些游牧民族之后,却做了一件事,给后来的晋朝埋下了一个大雷。

因为三国时期,中原人口锐减,大家最缺的就是人口。

而且这些边疆游牧民族,就算被打败了,将来还是有可能再造反。

所以曹操干脆下令,把这些游牧民族直接迁往中原内地。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边疆安全问题,又能解决中原人口问题,一举两得。

  但曹操唯独忘了,如果中原内部极其虚弱,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八王之乱后,一个虚弱的晋朝,展现在这些内迁的游牧民族面前。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中原政权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强大的大汉,而是如今无比虚弱的晋朝了。

  那还等什么?造反啊!

image.png

  公元304年(就是司马越开始参与争权的那一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拉开了西晋王朝灭亡的序幕。

自此之后,一个个地方政权揭竿而起,渐成燎原之势。

本来就已经无比虚弱的西晋王朝,根本难以扑灭这些起义。

  公元311年,羯族将领石勒,攻入洛阳,史称永嘉之乱。

公元316年,前赵刘曜攻入长安,西晋至此灭亡。

  西晋王朝的短命,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好几方面都不行,才导致西晋灭亡。

  首先是制度方面。

分封制度导致西晋皇权不够集中,地方藩王尾大不掉,这是八王之乱能够发生的根本原因。

胡人内迁制度,则导致边疆安定程度下降,最后酿成了大祸。

  第二是思想方面。

晋朝本就是司马家通过篡位得来的,历史上一直称其得国不正。

司马家通过篡位得到政权,就导致人心自此彻底变了。

以前汉朝传承的时候,大家觉得只有姓刘的才能做皇帝。

如果我不姓刘的话,最多也只能做个宰相。

但是司马家的先例,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只要掌权,谁都可以当皇帝。

  你司马家可以,那为什么我不可以?

  后来司马家几个王爷的内斗,其实也是源自于这个思想。

既然大家都可以做皇帝,而且我还姓司马,那我为什么不去争那个位置?

image.png

  第三则是用人方面。

在用人方面,晋武帝司马炎确实要负主要责任。

如果司马炎不是选了司马衷这么一个傻孩子即位,但凡换个聪明点的,西晋后来不至于那么惨。

如果司马炎不是选的贾南风这样一个儿媳妇,情况可能也要好很多。

如果司马炎选择的不是杨骏辅政,而是选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辅政,结果最后同样不会惨到那个程度。

  如果这些问题,单纯只是某一个出现的话,其实也不是特别严重。

比如分封问题,换一个聪明皇帝的话,完全可以采用推恩令解决。

比如外戚问题,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不是不能解决。

比如胡人内迁问题,只要中原政权够强大,也完全不用担心。

  但当时的西晋王朝,恰恰是在所有方面,都出了问题。

  这样的晋朝,一个已经烂到骨子里的政权,要是还能撑得下去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标签: 西晋  王朝  为何  只是  昙花一现  哪些  方面  出了  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