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两宋交替之际的伪楚政权,是怎么的存在?

cht 2023-03-01 6次阅读

  北宋和南宋都是宋朝,但北宋被灭于1127年3月,而南宋则是建立于1127年6月,在两宋之间,还有一个政权——伪楚。

下面千问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要想介绍清楚这个伪楚政权,我们还得先从之前的靖难之役开始说起。

  北宋末年,朝政腐朽。

当时在位的宋徽宗赵佶,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字写得很好(今天很多人推崇的瘦金体,就是他首创),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完全不行。

image.png

  历史证明,一个有才华的皇帝,对于中国的文化史可能很有贡献,但对于国家而言,多半是场灭顶之灾。

  赵佶在位期间,生活奢侈,信奉道教,在京城大肆建造道观;任用蔡京等奸臣,朝政日渐混乱;在南方大肆采购花石纲,挥霍无度,只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私欲……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赵佶。

因为按照之前宋朝的制度,老皇帝在位的时候,只会教太子如何处理国政。

至于太子之外的其他儿子,则完全不让他们去插手朝政,如此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皇子夺位的事情发生。

这法子之前几代倒也没出过什么问题,但是到了赵佶这一代出了点问题。

赵佶本来不是太子,他哥赵煦才是。

但是后来,赵煦登基之后,英年早逝,而且膝下无子,这才轮到赵佶当皇帝。

  所以,赵佶根本就没经历过任何储君的培训,一下子就成了这个帝国的老大。

上任之后,朝政渐趋混乱,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image.png

  然而就在赵佶大肆挥霍国力,培养自己的文青气质时,北方的金国却正在悄然崛起。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皇帝寨(今哈尔滨)登基。

金国建立后,迅速扩张,逐渐成为北方辽国的心腹大患。

此时的辽国,距离开国也已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政治越发腐朽,国力渐衰。

所以金国崛起之后,一路横扫,很快就打得辽国濒临亡国。

  相比之下,此时的宋朝,倒是歌舞升平。

  辽宋双方,自从澶渊之盟后,对峙了上百年的时间,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

此时辽国遭逢大难,宋朝自然乐见于此。

但奈何此时宋朝是宋徽宗这么个文青草包在位,根本不会利用这个机会。

  宋徽宗听说金国一路南下,所向披靡之后,接受朝臣们的建议,派人前往北方,连金灭辽。

此时的金国,正在发愁如何灭掉辽国。

恰在此时,宋朝使臣到来,金国自然无比欢喜,当即和宋朝结盟。

双方约定,南北夹击辽国,由宋朝进攻华北地区,金国主攻东北地区。

辽国灭掉后,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金国则占领北方地区。

  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是从宋朝开国以来,历代皇帝的梦想。

  可惜,就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客观来说,赵佶做出的这个选择,从战略上来说,并不算是错的。

只要拿回了燕云十六州,以后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就有了一块坚实的桥头堡,可以在战略上占据主动地位。

但是赵佶唯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宋军的战斗力!

  宋朝的军事,本就是历史上几个大一统王朝当中,最弱的一个。

到了赵佶这会儿,因为朝政混乱,国家贪腐现象严重,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低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所以,当宋朝派出大军,开始按约定进攻辽国的时候,一个让人无语的现象就出现了。

  已经被金国横扫的辽国残余军队,此时依然可以暴打宋朝军队。

宋朝出动了数十万大军,最后却差点被辽国残部给全歼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实在是窝囊到家了。

  这一战,也彻底让宋朝的虚弱,暴露在了金国的眼前。

  原来宋朝这么弱啊?被我们打的一蹶不振的辽国,他们竟然都打不过?那还对他们客气什么?

image.png

  历史证明,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回来。

  后来,在金国的持续发力下,辽国终于被灭。

但是当双方回到谈判桌上,开始瓜分利益的时候,金国开始变脸了。

原本双方约定,金国将燕云十六州全部交还给宋朝。

但奈何后来宋军根本就打不下来,燕云十六州大部分地方,还是金国打下来的。

如此一来,吃到嘴里的肉,金国自然不愿再吐出来。

  最终,因为金国暂时也没做好和宋朝彻底撕破脸的准备,双方还是达成了协议。

金国将燕云十六州的部分地区,交还给宋朝,但那些防守要地,几乎都没给宋朝。

而且,还给宋朝,几乎就是一堆空壳子。

人、钱、物资,早已被金军抢走。

  不完整的燕云十六州,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非但无法在战略上占取主动,反倒要因为重建这个地区,消耗国家的大量人力物力。

而金国那边,经历这一战后,彻底看清了宋朝的虚弱。

一旦金国消化了灭掉的战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似乎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年之后,公元1125年,金国大军南下,发起了对宋朝的战争。

  开战之后,金国分兵两路,分别从山西、河北两个方向进攻。

所到之处,宋军根本无法抵挡,北方诸地,尽皆沦陷。

直到最后,金国两路大军,一直打到北宋的都城汴梁(今开封),才被挡住。

  当时的开封城内,由主战派的李纲主持防务。

在李纲的主持下,汴梁城内动员了三十多万军民,死守不退,终于挡住了金国的南下。

金国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作战风格,后勤补给能力极差。

在汴梁这边兵锋受阻之后,在战略上已经陷入了被动。

如果继续强攻,势必会陷入久攻不下的局面。

等到宋朝其他地方的援军赶来时,金军便有覆灭之危。

  那就只能议和了。

  议和阶段开始后,金国军队提出,需要一个亲王和一个宰辅之臣过去做人质。

宋朝这边最后决定,选中了康王赵构与主和派的张邦昌,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议和。

后来因为赵构在金军那边,不惧生死,使得金军误以为他并不是皇子,后来改换肃王赵枢。

  在达成协议之后,金军撤了。

image.png

  但是接下来,宋朝内部发生的事情,就荒谬到让人无法理解了。

  照理来说,敌人打过来了,而且是一口气打到了首都城下。

好不容易撤退,接下来自家是不是应该好好整顿军务,以防敌人再次进攻?

  但是宋朝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之前金军南下,一路所向披靡的时候,宋徽宗赵佶直接被吓得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桓,美其名曰‘自己不做亡国之君’。

其实他就是单纯的胆小,只想享受权力,不想尽皇帝的义务。

禅位给赵恒之后,宋徽宗直接远远跑去了江苏。

  所以后来,金军抵达汴梁城下的时候,都是宋钦宗赵桓在指挥。

包括派赵构和张邦昌去北边做人质,也是宋钦宗下的命令。

  如今金军退了,宋徽宗倒是心思又活泛了起来,觉得还是自己当皇帝比较好,于是就再次回到了汴梁。

但是此时宋钦宗已经上位,自然不愿轻易交权,于是就直接将老爹软禁了起来。

  为了防止老爹复辟,接下来赵桓自然要清理一下老爹留下来的那些大臣。

但是在清理的过程中,赵桓不光把蔡京之类的奸臣除掉了,也把李纲这样的大功臣给踢出了中枢,并且彻底剥夺了李纲的军权。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皇权,赵桓还积极地着手处理军队。

之前金军进攻的时候,原本老将种师道已经在黄河南岸部署了大量军队,以防金国再次南下。

但是赵桓出于种种考虑,听从了主和派的建议,以‘如果金军不来,这笔军费就浪费了’为由,撤去了所有军队。

最终,这位北宋末年的国之柱石,被活活给气死了。

  就这样,在金军第一次撤退的几个月里,宋朝一直在忙着内斗,根本没来得及整顿防务,错过了所有机会。

  几个月后,公元1126年8月底,金军再次南下。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金军清理掉了之前汴梁第一次被围是,前来增援的所有精锐。

因为没有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宋军根本挡不住金军,大量精锐军队被金国全歼。

  就这样,到了12月中旬,金军再次兵临城下,包围了汴梁。

  这一次,汴梁城的情况,可比第一次惨多了。

image.png

  一方面,金军这次兵围汴梁之前,已经西进洛阳一带,封锁了潼关,导致北宋在关中地区的军队,无法东出潼关进行增援。

而这部分军队,恰恰是当时北宋最后的精锐。

另一方面,在之前的内斗当中,那些会打仗的主战派,几乎都被清理掉了。

此时汴梁城内指挥军队的高层,根本就不会打仗。

  更可笑的是,此时主持汴梁城防务的宰相何栗,是个典型的缺心眼的人。

竟然听信一个假道士的说辞,认为只要能选7777个人布阵,用道教的‘六甲’之术就能击破金军。

当这支由市井无赖组成的‘六甲’军,跑到城外去和金军厮杀的时候,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汴梁外城,就此被攻破。

  外城被攻破之后,此时的宋朝,已经危在旦夕。

但就在这个时候,宋钦宗赵桓又犯了缺心眼的老毛病。

金军提出,可以议和,但是必须得由赵桓亲自去金军大营谈判。

谁都看得出来,这肯定是个圈套,但是赵桓真的信了,然后真的去了。

  去了,自然也就回不来了。

  赵桓一走,汴梁城连个皇帝都没有了,再加上赵桓那边要求城内主动投降,结果金军基本没打什么硬仗,就进了内城。

  自此,汴梁彻底陷落。

  汴梁陷落之后,金军对汴梁实行了一番洗劫,从人口到财产,全部抢走。

  除此之外,在攻下汴梁之后,金军也遇到了一个小问题。

  要知道,就在短短十几年之前,金国还只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势力,人口并不算多。

所以,打下汴梁之后,怎么统治,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金国不是没想过直接就此灭掉宋朝,彻底吃下宋朝的全部地盘。

但就算他们能打得下来,凭女真族那点人口,也无法统治如此广袤的疆域,和如此多的人口。

  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统治。

  再加上当时宋朝各地的百姓,对金国十分仇视,宋朝在南方的力量依然强大。

所以最终,金国的统治者们,就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

  再立一个皇帝。

image.png

  不过,这个皇帝,得听命于他们,最大的用处,就是给他们收钱,给他们送岁币。

如此一来,金国不用考虑如何统治这块地盘,只需要按时收钱就可以了。

  在决定用这个办法之后,当时金国就开始找合适的目标,想要将其扶上位做自己的代理人。

当时汴梁城的很多老百姓,都请求复立赵氏子孙为帝。

但这样的请求,反倒让金军更为警惕。

金军发现,原来老赵家在这边还是很有声望的,那就更不能让你们做皇帝了!

  最后,金军选择了之前去他们那边做人质的张邦昌。

  张邦昌原本是宋朝的宰相,是典型的主和派,在朝中和李纲、种师道这种主战派对立。

张邦昌的官职足够大,又是主和派,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公元1127年3月7日,张邦昌在金军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国号‘楚’,后世史称伪楚。

  张邦昌登基之后,金军撤退了。

临走之前,洗劫了汴梁城,并且将城内的所有赵氏子孙,全部抓去了北方。

  金军撤退后,张邦昌这个皇帝可就不好做了。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历来都是自己打出来的江山,有谁是被人硬扶上位的?而且金军撤退后,满朝文武基本上都不服张邦昌,张邦昌手下也没有兵权,自然无法压制众人。

张邦昌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绝不能接受这个任命,所以当时金军找到他的时候,张邦昌也是百般推脱。

但是最后,金军直接以屠城为威胁,逼得张邦昌不得不答应。

image.png

  所以最后,张邦昌倒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再做下去,必死无疑,于是当即下令,查找赵氏子孙,打算再让位给老赵家。

在做皇帝的这段时间里,张邦昌自知难犯众怒,也不敢真的当自己是皇帝。

不让百官下跪,称予而不称朕,来往公文称手书而不称圣旨,金军搜刮汴梁的时候,张邦昌亦是多次阻止。

  就连宋徽宗和宋钦宗被带走的时候,已是皇帝的张邦昌,还身穿缟素,设香案送别。

  后世虽然都骂张邦昌是个大奸臣,然而实际上,他是个相当复杂的人。

  当然,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他确实是个投降派。

image.png

  金军撤退了,张邦昌也愿意还政于赵家。

但问题是,就算想再找一个老赵家的人做皇帝,找谁呢?金军在撤退的时候,已经带走了全部的赵氏子孙,老赵家哪还有人呢?

  别说,还真有一个。

  这个人,就是之前去金军谈判的赵构。

  赵构之前去和金军谈判,并且顺利归来。

回到汴梁之后,一下子就引来了整个朝野的赞誉。

就连他的那个大哥赵桓,也对他颇为赞赏。

所以后来,金兵第二次南下的时候,赵构被赵桓任命为兵马大元帅,前往河北募兵回援。

因为当时赵构身在河北,所以恰好躲过了金军,得以幸存。

  既然只剩下赵构了,那就只能找赵构做皇帝了呗。

  金军撤退后,张邦昌首先请宋哲宗废后孟氏出来监国。

然后马上去联络身在河北的赵构,打算还政于赵家。

  公元1127年4月10日,张邦昌退位。

从三月七日登基算起,伪楚政权,一共存在了32天。

  赵构登基之后,南宋就此开国了。

因为有禅位之功,张邦昌被封为同安郡王。

后赵构为抗击金国,起用李纲。

李纲回朝主政以后,马上弹劾张邦昌,最后。

张邦昌被贬。

同年七月,被赵构赐死。

  伪楚的存在,其实是靖康之变后,金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扶持起来的政权。

金国虽然打下了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

但是宋朝军民的英勇抗争,却让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对宋朝的统治,只能建立起伪楚这样的伪政权。

image.png

  整个宋朝,不光北宋,南宋也差不多。

很多时候,都是皇帝很怯懦,但是老百姓很勇敢。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很奇葩的现象。

  如果宋徽宗或者宋钦宗能稍微硬气一点,把脑子放在对付外敌上面,恐怕也就不会有什么靖康之变,更不会有什么伪楚政权了。


标签: 在于  两宋  交替  之际  伪楚  政权  怎么  存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