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才是殿试第一名,为何有人考中探花比中状元还高兴?

cht 2023-02-21 7次阅读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最为出名的一种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古代科举考试很难,而在科举考试最后一关的殿试中取得前三名的人,分别命名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中还有连中三元的说法,即乡试、会试、殿试接连夺得魁首,不过这样的猛人实在罕有。

  按理说状元是殿试第一名,理应是最风光的,但为什么古人中了探花比状元还高兴呢?

image.png

  “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并非是指殿试进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种戏称,与等第名次无关。

唐朝进士及第后会有隆重的庆典,在杏花园举行的“探花宴”就是活动之一。

  探花宴开始前,会在同榜进士中选出两位最年轻且最英俊的人充当“探花使”,他们遍游长安城中的名园,沿途采摘鲜花,并在琼林苑赋诗,用鲜花迎接状元,这种以宴会形式庆祝学子高中的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

image.png

  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

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

”送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也记载:“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

  也就是说唐朝的探花郎不仅有才华,还有英俊的相貌,他们也许会比其他人得到更多与皇帝、皇亲贵族、臣子们接触的机会。

唐代孟郊有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描写了探花郎的意气风发。

翁承赞也在《擢探花使三首》诗中写道:“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

每到黄昏醉归去,詑衣惹得牡丹香。

”流露出了自己当选探花郎的喜悦。

image.png

  而探花专指进士中的第三名,一般认为是在北宋末年确立,在明朝正式形成定式。

此时科举制度逐渐趋于完备,探花也正式成了名次的称呼,但随着名次的正式变更,对于探花而言,长相与年龄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统称为“三鼎甲”。

虽然探花是代表第三人及第,但同样是天子门生,是一甲及第,与状元、榜眼一样都是不相上下的高才,是十分难得的荣誉,只是因为皇帝的好恶而名序有先后,并非都以辞赋、策论分高下。


标签: 状元  才是  殿试  第一名  为何  有人  考中  探花  比中  高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