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cht 2023-02-11 4次阅读

最近,有个讨论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有网友指出,很多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视作品都存在一个现象——

「女冠男戴,男锅女背」

即,原本正面的女性形象,影视化后变成了男性。

负面的男性形象,则被改成女性角色。

真有这种事?

细究起来会发现,还真有大量例证。

范围广至全球,包括很多我们熟悉的电影、电视剧。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来源:微博@世界莴苣联盟

难道,影视圈存在「女冠男戴,男锅女背」这样的潜规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又为何直到今天才引发关注?

今天,就来挖一挖——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在众多网友的举证下,在评论区越来越多的补充下。

「女冠男戴,男锅女背」之说,论据已经相当详实。

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不乏很多我们熟悉的高分、爆款作品。

「女冠男戴」的例子有——

《金陵十三钗》中贝尔的角色,原型是美国女传教士魏特琳,她的日记也是此片的灵感源头;

《我和我的家乡》中范伟饰演的下乡老师,原型是乡村女教师支月英;

《海洋天堂》里李连杰饰演的父亲,原型是中国第一个孤独症公益组织星星雨的创办者田惠萍。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底线》中的江歌案部分,江歌妈妈被改成了老公;

《深海》中女孩被母亲遗弃,被男主救下,新闻原型是母亲为救女儿身亡。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相似的还有经典外语片《这个杀手不太冷》,讲述杀手大叔为救小女孩九死一生。

改编自电影《女煞葛洛丽》,后者讲述中年女救下小男孩。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中的老爷爷。

原型是一位传奇的老奶奶伊迪斯·梅斯菲尔德。

她年轻时当过英国间谍,在纳粹集中营历经生死,开过孤儿院收养战争孤儿,业余写小说。

84岁高龄时拒绝100万美金赔偿,成为当地知名的钉子户。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男锅女背」的例子有——

国产剧《最美逆行者》中小女孩扯下护士口罩,使其感染离世,原型是一个患有癫痫的小男孩。

国剧《开端》中爆炸案的凶手锅姨和其丈夫,所参考的现实爆炸案中,凶手是男性。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猫鼠游戏》原型中父亲花天酒地,冷落母亲,电影中却是母亲出轨。

印度电影《皮胡》讲述妈妈自杀,留下3岁女儿一人在家,真实事件是男子杀妻后自杀,留下孩子。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虽然同样可以找到反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基于苏联卫国战争中的真实事件,5个士兵为抗击德军献出了生命。

原型是男兵,影片中被改为女兵。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但相比之下,很显然「女冠男戴,男锅女背」更为普遍。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这一现象如此不合情理,却一直未引起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

无论观众还是创作者,大部分人眼里,这并不构成问题。

毕竟,改编就意味着要进行包括修改、删减在内的艺术再创作,与现实有出入也正常。

况且影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并不拘泥于人物的性别。

比如,电影《皮胡》反映父母的失责对孩子的成长所造成的恶果。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海洋天堂》反映自闭症家庭真实的生活状况。

无论患者家属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一样让人动容。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还有《金陵十三钗》中的约翰·米勒,他冒着危险庇护陌生的中国人,高扬的是宏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关乎人性而非性别。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毫无疑问,比起复刻现实,影视作品本身的叙事逻辑更为重要。

《开端》中,将凶手改为为孩子复仇的父母。

使剧情能够自圆其说,也撑开了故事的情感张力,又能连带出性骚扰、网络暴力、失独家庭等更丰富的社会议题。

所以,很多人觉得这种改动无关紧要,基于现实层面的指责没有必要。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但,真的如此吗?

同样不可忽视,电影本身参与建构着现实,会对观众的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作用于实践中。

丹麦电影《狩猎》,讲述男主被小女孩诬陷性犯罪后,生活被逼入绝境。

很多观众深受触动,日后面对类似问题时或许会保留更多立场,对人性之恶多一些想象。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理解人性的复杂本没有错,但也不可轻视背后的认知影响。

实际上,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具有典型性。

现实中最接近的真实案例,是小男孩诬陷女老师性骚扰。

女老师因此被判47年有期徒刑,入狱五年后判决才被法院推翻。

电影抹去了原有的性别问题,简化为莫须有的道德指控对个体的毁灭性伤害,又无形中让一个清白无辜的男性形象深入人心。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殊不知现实中,男性性犯罪概率远远高于女性。

性犯罪本身也很难取证、难定罪。

据调查,2008年欧洲的性侵案件最后的定罪率仅仅在16%-17% 。

在这种状况下,对性犯罪指控的中立和怀疑态度,也难免会让女性的求救声更加微弱,让男性加害者的定罪难上加难。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还有,之前引发巨大争议的抗疫剧《最美逆行者》。

剧中,抗疫志愿者报名时,只有男性站出来。

领导发问,「是不是女同志也出一个呀?」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被点到名的女性,以家事为由拒绝了。

有其他女性主动请缨,还被女同事劝阻「你凑什么热闹啊!」

而这名女性报名的原因是,别人都结婚了家里有人等着,而她是离异的。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还有,医院里救助患者的一幕,一名女医生正欲上前帮忙,男医生表示「你一女同志,在旁边配合就好了。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这些情节会给观众造成这样的误解——

抗疫团队的一线主要都是男性,女性只有单身、离异才会加入,而且女性普遍缺乏专业性,只能打打下手。

但实际上,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完全相反的情况,抗疫一线中,三分之二都是女性。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反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性转改编,意图不难猜测。

女兵们的外貌、身材,被打造成视觉奇观,迎合凝视。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而「女冠男戴,男锅女背」的例子,则几乎没有官方回应过。

我们只能从已有信息中推测一二。

其中有演员的原因。

《海洋天堂》作为一部缺乏资金的小成本电影。

一线演员李连杰的零片酬参演直接影响了这一角色的塑造。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金陵十三钗》中美国人约翰·米勒的形象塑造,也是基于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在影坛的影响力。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来源:四川新闻网

《瞬息全宇宙》能聚焦于女性觉醒,诠释真实的中年女性形象,也完全「得益于」成龙没有档期。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也有创作者个人的原因。

《这个杀手不太冷》改编自1980年上映的《女煞葛洛莉》。

后者讲述黑帮大嫂葛洛莉,为保护一名6岁大的小男孩赴汤蹈火的故事。

导演吕克·贝松对这一故事的重新创作,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创作这部剧本时,人到中年的他有一个17岁的女友。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猫鼠游戏》中将父亲的出轨改为母亲。

从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自传性电影 《造梦之家》中同样可看出自身经历的影响。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此外,更多影视改编的作品,并不是取材于单一的故事原型,而是融合了多个现实事件。

《胡皮》其实结合了不止一起幼童悲剧事件。

《狩猎》的导演表示,电影是他受到心理学的「错误记忆」概念的启发,参考了多起因儿童证词导致无辜人入狱的案件。

背后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很难去考证性别设定的具体原因。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大部分创作者并不是有意矮化女性、拔高男性。

而真正触目惊心的也正是这一点。

无论糅合了多少现实原型,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正面的形象留给男性。

并默认,这是不需要理由的。

这恰恰是集体潜意识中的男本位思想所决定的。

有一个现实例子,今年过年期间,小男孩放鞭炮将井盖炸碎,致使一死一伤。

当地拍摄了安全宣传教育片,但片中,却是小女孩放炮。

这自然无法用艺术加工来解释。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这时不难看出,性别调转现象背后依然是隐形的权力结构的彰显。

正如早期好莱坞电影创造的一大批白人男性神话,所造成的女性和有色人种的失语。

男权观念渗透在各个方面,造成了各方面的性别失衡。

戏外,是男性导演、演员在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观众也被培养了男性主导叙事的审美习惯。

戏内,留给女性演员的角色少而扁平,造成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演的问题。

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共同影响着剧本对角色性别的设定。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德菲因与卡罗尔:反叛缪斯》

性别只是表面,更为重要的是性别背后的话语权。

「女冠男戴,男锅女背」的日积月累,只会加重社会的厌女情绪,让女性的处境陷入恶性循环,失去自我表达的空间。

复旦社会学家沈奕斐就提到过,自己创作的小说《人人都爱我丈夫》曾被拍成电视剧,但被改得面目全非。

「我写的是婚姻外市场对婚姻内部的挤压,有很多细节是女权的。

我没有参加电视剧制作,后来看了第一集我就受不了,编剧完全不能理解你要的东西,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来源:新闻晨报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电视剧《完美丈夫》

归根结底,影视改编中的「女冠男戴,男锅女背」只是行业性别失衡的一个环节和侧面。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虽然这样的事实令人悲哀、无奈。

但能被发现,引起广泛讨论,本身也已经是一种进步。

今年国内影视环境中,有不少涉及性别不公的舆论声。

《满江红》被指「辱女」,《流浪地球2》被说女性角色太少,《深海》的母亲原型被改引发质疑。

不论这些质疑声是否正确,至少说明女性形象、女性视角被广泛重视,女性观众也获得了主体性。

《流浪地球2》的男女消费者比例为45.8%:54.2%,更是打破了对女性观众的刻板定位,证实了女性批判视角的不可小觑。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近年来各国影视都在试图打破固有的权力结构,凸显女性观念。

2016年的电影《隐藏人物》,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立足女性视角,颠覆男性叙事传统下的历史认知。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一直以来都被默认为都是男性航天员。

而这部电影挖掘出了真实的历史内幕,聚焦于三位一直被忽视的女性功臣。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最近两年,女性创作者和女性题材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备受关注。

全方位彰显女性力量的《瞬息全宇宙》以11项提名领跑奥斯卡。

内娱也早已刮起「大女主」「女性群像」风。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回到现实中,性别话题的热度也居高不下。

对男童进女厕的争议,对杰出女性尊称为「先生」的质疑,一波波讨论声还未平息。

这种变化下,才有了对「女冠男戴,男锅女背」的拷问和不满。

在女性主义思潮涌动的当下,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固有认知想象与既定规范已势在必行。

或许,是时候,把女性的桂冠物归原主了。

魔改、封禁、泼脏水,内娱不该这样对她


标签: 对她  这样  不该  内娱  封禁  魔改  脏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