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cht 2023-02-10 9次阅读

内娱跟好莱坞,还是有许多差距的。

比如当票房达到几百亿后,演员的变化上。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在内娱,通常情况下,外界就会很少再能看到这位演员去认真谈论作品。

这里是指ta的绝大部分营业时间内。

反而是会看到这位演员由此变得圆滑起来。

情商高了,交际也多了。

而留给下一部作品的时间,变少了。

但在好莱坞那,这种事儿,极少发生在演员身上。

尤其是佐伊·索尔达娜。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她的名字,观众很少知道。

不像安吉丽娜·朱莉、妮可·基德曼那样家喻户晓。

但她的作品,很多人都看过。

海报一放,大家就都知道她是里面的谁了。

漫威里有她。

卡梅隆里的《阿凡达》系列,她更是女一号。

因而在这次《阿凡达2》上映后,她创造了自己的新票房记录:

“4部电影的票房均超20亿美元!”。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成绩。

可是,这事儿,不会成为通稿,也不会上热搜。

佐伊没有改变太多。

仍然会在《阿凡达2》的宣传阶段,尽力去跟观众解释“表演捕捉技术”这个东西的概念。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它不是用来代替演员的。

而是捕捉到演员的全部表演,来更好地融入到角色里。

言谈间,佐伊依旧在努力试图消除观众心中不太了解的偏见。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同时,面对外界提出的“拍摄卡梅隆的作品有生命威胁”时,已经快1000亿人民币电影总票房的佐伊,依旧不敢正面接话。

只是挤出微笑,说了简单的“太疯狂”,就不敢再多发怨言了。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这是好莱坞当下票房最有说服力之一的演员,在做的事。

没有昙花一现。

也没有自此就把自己看得很重的感觉。

在《阿凡达1》创造了票房第一的神话后,仍旧害怕卡梅隆。

在拍《阿凡达2》前,

佐伊被卡梅隆邀请到工作地点后,对方告知她,接下来的故事,70%发生在水下。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这意味着,要么所有演员都得考证,要么都去自费学好潜泳再过来。

说完这个要求后,整个房间一片安静。

佐伊违心地说了一句,“太酷了”。

实际上她当时她慌得要死。

同样的害怕,也发生在男主的扮演者萨姆·沃辛顿身上。

“镜头前再怎么冷静,可真到了9米深的水下,你仍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慌”。

(萨姆有次在水里累到走神,是小演员掐醒了他)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这就是《阿凡达2》的幕后拍摄。

整个风格,都很卡梅隆。

认真,较劲,逼出所有参与者的极限,才算罢休。

哪怕距离90年代——这段卡梅隆不把演员当人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但,敢跟卡梅隆合作的,依旧是那些不怕吃苦的顶尖电影人物。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所有的人,上到导演,下到片场搬东西的普通工作人员,都想把《阿凡达2》拍好。

从票房超20亿美元的数据来看,他们这次,又做到了。

虽然,《阿凡达2》在剧情上的确不够吸引人。

但说到这次用到的技术,以及演员幕后拍摄花费的努力,那真的是业内奋斗的天花板。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最首先要提的就是,这个项目的系统性。

《阿凡达1》的时候,大家也知道了卡梅隆为了让潘多拉星球更具真实性,

找专家团队设计出了纳美族人的整套语言体系,

给星球上的动植物都做了命名,

做出了专属于部落的音乐风格,

甚至大气密度都算好了。

搞了一本350多页的《潘多拉百科全书》。

当然,在续集里,这种专业系统性,一样到处可见。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最基础的,就连演员在水底拍摄导致不能言论交谈时,

潜水指导团队都给他们设计了一套特有的水下交流动作手势体系。

同时,因为涉及的范围之广、制作规模之大,

参与到《阿凡达2》的幕后工作人员、科学家等,比别的电影多得多。

所以,他们特地做了一个网站,来感谢这些人。

里面的成员并未能一一例举,只是挑出里面的每个代表来致谢。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所有的镜头,都是合作的成果”。

里面写到。

这些代表来自世界各地,以美国和新西兰的居多。

当然,也有来自中国北京的小姐姐。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感谢完这些人后,网站底下写了这样的话:

“宝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身边”。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就是卡梅隆身边这些,对电影技术孜孜不倦去追求创新的人,

把这次《阿凡达2》的特效,做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地位。

粗看之下,续集仍然延续了前作的高超拍摄技术水平。

演员所穿的衣服上特定的位置贴满了小球,头戴表情捕捉装置。

这样,演员们的表演,会被100%捕捉。

包括脸部表情,也包括行为动作。

然后这些,会被转化成虚拟世界的数据。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另外,旁边还会有许多能发出感应射线的小摄像头,

记录了演员们的移动数据,并保证了任何细微动作都能被记录保存下来。

整套技术下来,使得演员的表演,被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实现了在最大程度上,动作和演技被融进了角色里。

用凯特·温斯莱特的话来说就:

“总之,就是厉害”。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当然,细看之下,这次的拍摄技术和要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前面说到的记录演员的小摄像头,就有120台。

拍1的时候,演员需要在脸上粘贴许多个微小的圆形标记,因此在拍摄的过程,他们不能触摸自己的脸。

但在2的时候,有了新系统,且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轻松戴上头部设备。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拍摄的部分,包括真人布景和棚内表演捕捉。

为了实现这个,团队在新西兰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摄影棚HighCampBioLab。

里面包括了一个巨大的水池。

它有36米长、18米宽、9米深,里面有大约3400吨水。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在建造这个水池前,剧组的其他人还想心疼演员。

提出,要不让演员穿着捕捉服以吊着的方式,来模拟水下拍摄。

甚至,他们还搞出了一个测试方案。

打算让卡梅隆看看,他同意的话,演员就不用下水了。

但卡梅隆拒绝了这个提议,且连测试都没看。

就撂下一句,

"水底的戏,就要在水下拍。

就像如果要拍西部风格的大片,你就得去外面骑马一样"。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所以,凯特·温斯莱特等人都学会了长时间憋气。

需要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在水底呼吸会产生气泡,会干扰到摄像头内的捕捉系统。

会带来噪音问题。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为了能更好、更持久地在水底拍摄。

每位演员都逼出了自己的憋气极限。

凯特·温斯莱特有7分多钟。

其他人也有5、6分钟,

说起这事儿,男女主二人可是很怕这种狠人。

因为他俩已经够努力跟上卡梅隆的要求了。

但新加入的孩子演员,适应能力贼快。

令他俩汗颜,也就算了。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旁边的卷神凯特·温斯莱特更是因为遇到了知己而激动。

他们一伙人,把本就变态的标准,拉得更高了。

(熟悉凯特的人都明白,她的专业素养是极高的)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最后,确定转入水下实景拍摄的时候,《阿凡达2》依旧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

但都解决了:

红外线在水里行不通,就换成了紫外线;

光的反射会干扰到水里的镜头捕捉,那就在水面铺满一层白色的塑料小球……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整个续集拍下来,对导演和演员,都是一种煎熬,和突破。

深扒之下,仍然觉得难度这么大的作品,《阿凡达2》还是完美上映了。

果然还是得佩服好莱坞技术流派的坚守。

但即便是差距如此巨大之下,国内的《流浪地球2》仍然还是拼了出来。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我觉得《流浪地球2》是部挺好的国产科幻片。

发自内心地觉得。

导演郭帆终于让国内科幻靠谱了一回。

当下国内科幻片土壤之糟糕,他还能有如此正统的科幻审美。

且把咱们坚持的价值观,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放到影片里,非常自信。

该有的姿态,一样没落下。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比西方大片里,动不动就放自家总统做拯救全人类的选择,舒服多了。

里面对数字生命的探讨,给出的答案也很发人深省。

丫丫开口的一句“抱抱我”,就道出了这种生命的局限性之大。

当然,太空电梯是真的梦幻。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可同期这么优秀的国产科幻片,

这么高水平地实现技术和电影相结合的作品,

却在宣传的卖点上,把郭帆又强调成了一个“忽悠惯犯”。

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谈这一点。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鲜少有人谈论到《流浪地球2》里的技术突破,以及多企合作的良好前景。

而,这正是接下来中国科幻片需要关注的东西。

这种内娱动不动就娱乐至死的做法,令人想到了昙花一现这种不安的结局。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大家不要留在《上海堡垒》这种伤害性极强的国内科幻片里走不出来。

详看全球电影票房市场,能拿到数十亿美元票房的,占大头的都是科幻片。

漫威系列,《阿凡达》系列,星球大战系列……

对应的就是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始终是全球同行里的标杆地位。

既保证了实力,又大有钱途。

同时还能让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形成了非常良好的业内生态循环。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当国内观众以一种娱乐口吻谈论68岁的李雪健老师和刘德华的时候,

73岁的西格妮·韦弗已经在采访的镜头前,

谈论她和卡梅隆在10年前对剧本内容的构想是如何影响续集的发展的了。

显然,已处高龄却依旧对演戏充满激情的她,压根不难变回14岁。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饰演蜘蛛的那个小演员杰克,他整个过程,均要拍2次。

1次是为了给其他演员当参考。

另外1次是为他自己,因为他在里面是真人演出的。

这前后2次的完成,间隔了2年。

他帮别的演员合作对戏的时候,13岁。

拍他自己那部分的时候,已经15岁。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而另一边,卡梅隆前后筹集拍摄《阿凡达》更是等了数十年之久。

期间他就是搞点纪录片和硬件设备。

真·十年磨一剑的典型人物。

结果一看,两部的票房都非常喜人。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基于国内对流量的认知,

你以为凯特·温斯莱特会是里面的大咖。

但现实里,凯特对老前辈西格妮还是非常尊重的。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处在行业顶端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到处皆是高手过招。

这种局面,高手愿意吃苦,也能迎来进步。

当卡梅隆跟长期的合作伙伴乔恩·兰道对视了一眼后,拉对方说“我们去拍阿凡达续集吧”时候,郭帆有什么呢?

或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坊间留下的对他的忽悠吐槽,

“我叫郭帆,在拍流浪地球,V我50!”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这种内娱和好莱坞的变味对比,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

总觉得内娱不应该总是这种画风。

《流浪地球2》这,不应该对这种忽悠宣传,迷上了瘾……

因为差距之下,还未到可飘的地步。

《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诚然,拿《阿凡达2》来和《流浪地球2》说事,会让许多人感到不适。

可只要技术上实现了作品上的表达融合,它就算是成功的。

二者皆是如此。

卡梅隆无需夸赞太多也会往前进。

但国内这边,技术基础有了,但对自家产的科幻片认知,还是保有惯性的认知差距。

人家努力的方向都对了,咋就不能给点面子呢?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起步  科幻  内娱  吃苦  高手  差距  逼出  后能  阿凡达2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