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打仗双方将军真的会单挑吗 将军被杀是不是就群龙无首了

cht 2023-02-09 6次阅读

  还不知道:历史两军交战,将军真会在阵前单挑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历史两军交战,将军真的会像影视剧中那样,先单挑一场吗?如果有一方将军被斩了,大军岂不是群龙无首?这仗还要如何打嘛!所以历史打仗到底会不会斗将呢?

image.png

  《三国演义》中打仗,大将单挑几乎是必演戏码,像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三姓家奴吕布,都是因斗将而流传的美谈。

演义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真实的古代中,我们似乎很少听到类似的单挑故事。

但阵前单挑斗将确实存在,历史把这种行为叫做致师。

  《周礼》记载了一个叫环人的官职,是专门管理致师的。

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两军交战,会先让勇武过人的将领,去敌人阵前挑战,以此来振奋士气。

这种情况在战国之前,还是比较常见的,但不一定是两将单挑。

  《史记》就曾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曾让姜子牙去致师,结果周武王这边军心大振,把纣王的兵马打得溃不成军。

当时姜子牙已经白发苍苍,不可能是去单挑的,他本来就是带着百名勇士,到商纣王军阵前耀武扬威了一番。

  《左传》曾记载过晋楚的一次战役,开战之前,楚国的许伯乘着战车,在晋军前面不断弯道漂移。

如果晋军有人出来应战,那就会开始单挑,哪边赢了,哪边就涨士气。

许伯战车漂移之后,楚国大将摄叔又冲进了晋军大营,还捉了一个俘虏回来,楚军由此士气大盛,最终打赢了这场仗,所以这一环节十分主要。

先秦之后历朝历代,曾有许多名将单挑的例子。

image.png

  楚汉相争的时候,楚霸王项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处处被汉高祖刘邦压制。

有次他们在河南广武对峙,楚霸王项羽觉得这样打仗,受苦的还是天下百姓,于是提出和汉高祖刘邦单挑,一局定胜负。

汉高祖刘邦一个酒徒混混,哪里能打得过楚霸王项羽,98迷科,这不欺负人嘛!于是他笑着说:我只玩脑子不动手。

西楚霸王恼羞成怒,便派出几名勇士叫阵。

汉高祖刘邦就是缩在后面不答应,还派人将这些勇士射杀了。

就是不跟你楚霸王项羽单挑,气不气?

  本来三国时期 ,三姓家奴吕布也曾和郭汜单挑过一次,最终当然是三姓家奴吕布赢了。

直到隋唐朝时期,还有不少将领会在阵前单挑。

比如隋朝曾与突厥在甘肃有过战争,当时双方就约定了斗将。

隋军的将领史万岁,纵马与突厥的将领单挑,结果不出几个回合,突厥的将领便被斩杀,隋军由此得胜。

  唐朝的尉迟敬德打仗时,还经常在阵前大呼致师,也就是找人单挑。

龙朔二年,铁勒九个部落联盟与唐军交战,铁勒派出数十员大将叫阵。

薛仁贵应声而出,连发三箭射死三员大将,铁勒联军顿时发生骚乱,薛仁贵见机发动进攻,最终大败铁勒九部。

  南宋名将岳飞武艺非凡,曾有多次单挑斩杀敌将的战例,他最猛的一次,是单挑叛军王善麾下的大将。

《宋史》记载 ,岳飞将对方连人带甲劈成了两半,这样的单挑斗将能激励士气。

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斗将,并非是无中生有,而是有真实的古代依据的。

  不过春秋之后,致师单挑的场景几乎看不见了,可能一个朝代就那么两三次。

为什么阵前斗将单挑会越来越少呢?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打仗,还是挺讲武德的。

比如前面讲的晋楚之间战争,这场战争叫两棠之役。

  当时楚国战败,于是乘着战车逃命,晋国的军事就在后面追。

跑到一半时,晋国的战车坏了,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楚国竟然没有趁机攻击,反倒开始教晋军如何修车,等晋军修好车上了路,楚国再开始追击。

  那时候打仗就讲究个公平公正,敌人受伤了不能赶尽杀绝,遇到了困难不能趁人之危。

打仗前约好了如何打,那就该如何打,否则是要被喷的!是不义之战。

有这种讲武德的战争,才有致师单挑的环境。

  到了战国时期,大家打仗都不讲武德了,如何阴险如何来。

这种情况下,武将单挑就很危险了,万一打到一半,对方趁机放冷箭如何办?另外战国之前的战役也比较简单,大规模的战役也就几万人,双方排兵布阵,用战车的形式冲锋,很快就能分出胜负。

这种简单的冲杀,靠得就是双方的士气,因此将领单挑十分主要。

image.png

  战国时期,人口增长比较快,战争投入的兵力达到数十万,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这样大规模的战役,不是短时间能够分出胜负的,而且影响胜负的因素也有很多。

比如双方后勤的保障,各自统帅的能力。

大家玩的也都是计谋策略,此时致师没有什么意义,将领自然不会冒着风险去玩什么单挑。


标签: 打仗  群龙  是不是  被杀  挑吗  会单  真的  将军  双方  古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