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宇宙大爆炸遗留残骸

cht 2023-01-15 5次阅读

  大爆炸(英文:Big Bang)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发生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科学家发现宇宙大爆炸遗留残骸

  日、美联合研制的朱雀探测器(Suzaku)最近发现了两个高温超新星体,其表面气体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0000多倍。

而数据显示,这两个超新星可能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残骸。

  据日本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Hiroya Yamaguchi称:“ 这是宇宙大爆炸残骸新类型的首次被证实。

  此次科学家利用朱雀卫星成功的发现了位于IC 443星云的这两个高温超新星,这个发现让科学家非常震惊。

因为按照过去的理论,超新星通常是在宇宙大爆炸后被迅速加热,随着体积的不断增大,超新星也会快速冷却,能在大爆炸结束后这么长的时间里发现高温的超新星实属罕见。

  据报道,这两个高温超新星距离双子星座约5000光年,可能是在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

科学家认为,这两个超新星是在密度相当大的环境中,也许在行星形成过程中诞生的。

当恒星爆炸的冲击波穿过密度很高的复合物,就被加热到高达10000万华氏度(5500万摄氏度),即太阳表面温度(5500摄氏度)的一万多倍。

最后,冲击波进入真正的星际空间,那里气体密度低达每立方厘米一个原子。

在这个低密度环境里,新形成的超新星迅速膨胀,这使电子冷却,残骸气体变得稀薄,微粒间很少发生碰撞。

  由于表面温度非常高,科学家们亲切的称这两个超新星为“火球”。

运用朱雀探测器上的X射线成像光谱仪,科学家们对这两个“火球”的光谱进行了分离。

像棱镜把光分离成彩虹的颜色一样,科学家整理出了“火球”完整的辐射过程,从而进一步的获得了有关宇宙大爆炸的数据和超新星的数据。

  数据表明,在这些“火球”内部, 围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自由电子在互相吸引力的作用下,相互撞击使电子运动轨迹偏斜,在此过程中电子能量使温度1200万华氏度(约7万摄氏度)。

  最令人奇怪的是,朱雀探测器还发现了两个超新星表明存在大量无电子“裸露”硅原子和硫磺原子。

这些“裸原子”在夺回失去电子时会产生X射线,从而在电子运动过程中,加速了温度的升高过程。


标签: 科学家  发现  宇宙  爆炸  遗留  残骸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