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失败怎么为唐太宗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

cht 2023-01-08 7次阅读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炀帝失败唐太宗吸取了哪些教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炀帝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上评价天差地别的两个帝王,一个是“千古第一暴君”,另一个是“千古第一圣君”。

但本来隋炀帝与唐太宗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才华横溢,也都是背着“逆取夺位”的骂名,98迷科,甚至两个人还很近的亲戚关系(隋炀帝是唐太宗的亲表叔)。

  如此相近的两个帝王之所以后来的命运与评价完全不同,一个最主要的真相就是隋炀帝的失败为唐太宗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可以说没有“千古第一暴君”隋炀帝就没有后来的千古第一圣君”唐太宗。

那么隋炀帝都为唐太宗提供了哪些教训呢?

  一,百姓不可忽略

  隋炀帝曾说:“天下人不能太多,多了就会变成强盗”,可见他对百姓的态度。

因此隋炀帝在治国的时候基本不考虑百姓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最后导致隋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四起,而隋炀帝自己最后也在“好头颅谁来砍”的惶恐中迎来了身死国灭的悲剧结局。

image.png

  隋炀帝的失败让唐太宗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百姓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刻骨铭心的感悟。

因此“贞观之治”的一项主要治国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这是大乱后的贞观时期总体经济高指标不如隋朝极盛之时,但评价却超过的重要真相。

  二,有才华也要听取意见

  隋炀帝的文雅风流与雄才大略在中国古代上的帝王中确实非常少见,但这也导致隋炀帝形成了刚愎自用的性格。

在隋炀帝看来自己是天下第一的英雄,因此非常讨厌别人给他提意见,隋炀帝的很多错误正是因为如此才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

  唐太宗曾说隋炀帝本来有“尧舜之才”,可惜就是不能听取大臣们的建议。

因此唐太宗非常保证大臣能够提出意见并听取其中正确的意见。

唐太宗一生本来出现过与隋炀帝类似的错误,但这些错误都在变得不可挽回之前就因为大臣的建议而得到了改正。

image.png

  三,帝王必须节制欲望

  这个欲望并不仅仅是帝王个人的奢侈享乐,根据正式记载来看,隋炀帝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是一个贪图享乐酒色的帝王,这个欲望指的是“建功立业”。

隋炀帝太想在此生做出丰功伟绩了,因此才会一个大工程、一场大战争地连续进行,最后突破了天下人承受的极限。

  隋炀帝的经历告诉唐太宗:帝王的“建功立业”一定要与当时的天下百姓承受能力相符,否则就会变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因此在贞观时期,唐太宗非常注意节制自己“建功立业”的欲望,以休保养息、恢复国力为重要的治国目标。


标签: 隋炀帝  失败  何为  唐太宗  提供  血淋淋  教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