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首个星系诞生于大爆炸之后2亿年

cht 2023-01-06 5次阅读

  宇宙大爆炸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伽莫夫。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宇宙首个星系诞生于大爆炸之后2亿年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

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

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

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

  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宇宙首个星系诞生时间要早于之前的预计,仅在宇宙诞生之后的2亿年。

  天文学家使用几种不同的望远镜发现一个遥远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2亿年,这一爆炸性事件给宇宙带来了生机。

而此前的研究声称宇宙中最早形成的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5亿年,目前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约有137亿年历史。

  研究人员称,这项最新研究将迫使天文学家重新思考宇宙以及宇宙初期阶段状况。

法国里昂天文学研究中心的约翰-理查德(Johan Richard)是该项研究负责人,他说:“这是一项关于宇宙初期星系如何形成和进化的挑战性理论。

它将有助于解开宇宙初期充满的氢气浓雾如何消散之谜。

  非常遥远的星系

  这个最新发现的星系并非迄今探测最遥远的星系,在更遥远的距离存在着几个更年轻的恒星。

理查德和研究小组同事使用两种美国宇航局仪器——哈勃望远镜和斯皮策望远镜观测到这个新星系。

  他们通过艾贝尔383星系团探测到这个星系,该星系团拥有强大的重力像放大镜一样弯曲光线。

这个最新发现的星系、艾贝尔383星系团和地球排列可放大该星系的光线,使研究人员详细地进行观测研究。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合著作者埃彻-埃伽米(Eiichi Egami)说:“不使用这种太空透镜机制,我们无法基于当前观测设备研究这些星系。

受益于星系的自然属性,我们能够很好地观测到宇宙初期状况。

  使用夏威夷凯克-2号望远镜,研究人员分析了该星系的光线,并探测其“红移(redshift)”。

红移是伴随着太空膨胀测量与地球保持远距离的天体,是以天体目标释放更长波长(更红的颜色)光线为勘测基准。

  伴随着波长的延伸,天体光线远离我们变换至红色光谱,这种变换亦被称为多普勒现象。

天文学家使用红移方法来测量天体的距离,进而测量出它们的年龄。

红移值越大,其距离地球则越遥远。

  宇宙中首个星系

  最新发现星系的红移值达到6.027,这表明当时的宇宙环境为宇宙大爆炸后9.5亿年。

然而星系中的恒星年龄至少已有7.5亿年历史,这意味着它们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2亿年。

这比之前天文学家所认为的首个星系诞生年代早数亿年,其它研究探测发现一些遥远的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5亿年。

  英国剑桥大学合著作者丹-史塔克(Dan Stark)说:“我们的研究工作证实一些较早期的观测研究暗示着宇宙早期存在着较古老的恒星。

这表明宇宙首批星系诞生年代要早于预期。

  理查德和研究小组将这项研究发表在即将出版的5月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

  早期宇宙解释?

  研究人员称,这项最新研究暗示着宇宙首个星系在何时形成。

它将帮助天文学家揭开宇宙如何进入“再电离”状态。

大约宇宙爆炸30万年后,宇宙中的氢气处于中性,意味着它并不带电。

经过10亿年,这些中性氢气被某种物质辐射电离,分离成为电子和质子,这种再电离过程使氢气变成紫外线,清除了早期宇宙中的“浓雾”。

  天文学家猜测,释放强大辐射引起再电离的物质必定来自星系,但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可提供必要放射线的年代足够久远、距离足够遥远的星系。

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或许将有助于揭开这一谜团。

  法国马赛天文物理实验室珍-保罗-克内勃(Jean-Paul Kneib)说:“或许宇宙早期存在着更多的星系,远超出我们的评估预测,这些星系的年代更古老、更昏暗。

”现今我们仅能通过超大质量星系团来作为“宇宙望远镜”观测宇宙早期星系,比如:艾贝尔383星系团。

美国宇航局下一代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可观测高清晰、遥远的红移天体目标。

  预计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于2015年秋季之后发射,它将有助于揭开宇宙早期星系状况以及其它宇宙之谜。


标签: 宇宙  首个  星系  生于  爆炸  之后  2亿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