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

cht 2022-12-28 6次阅读

2022年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


滇西北地区2022年度调查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分布图。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2022年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


宾川盆地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2022年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


香格里拉地区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新网昆明12月27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27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通过2022年度的联合科学考察,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


据介绍,滇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环境的区域变化和垂直变化表现显著,长期以来是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

此外,区域内南北向山脉和河流发育,在自然地理上形成通道效应,自古以来便成为人群迁徙和交流的重要地理廊道。

但是,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业已开展的考古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相比,滇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历史的研究相对滞后,关注度和显示度都非常有限。


基于此,在国家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成联合科考队,于2022年7月至11月在滇西北迪庆州和大理州开展系统的古人类与旧石器遗址的调查、勘探和综合研究工作。


其中,在大理州的调查重点选择宾川县,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0余处,采集有代表性的石制品标本400多件。

这些标本总体表现出明显的基纳型修理特征,与在鹤庆财丰河流域发现的石器技术面貌非常相近。

基纳型修理技术是欧洲旧石器中期遗址中出现的一种特殊修理类型,在宾川盆地发现的此类技术,为追溯基纳型修理技术在中国境内的时空分布范围,以及探索早期人群跨区域迁徙、扩散和文化交流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迪庆州的调查则以香格里拉市区周边和小中甸镇为重点,共发现30余处旧石器地点,部分地点采集的石制品较为丰富。

根据石制品的技术与形态特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细小型的石制品为特色,原料主要采用脉石英、燧石等质地细腻的硅质原料,工具类型中出现楔形析器等特殊类型,可能对应某种特定的技术适应方式和使用功能;一类以大型手斧类工具为特色,原料主要采用尺寸较大的砂岩和各种变质岩,整体表现出某些阿舍利技术的因素。


结合近年来川西高原发现的多处含手斧遗址(如稻城皮洛遗址),香格里拉手斧遗存的发现,为探讨阿舍利技术在青藏高原的传播、扩散,以及阿舍利技术人群在高原高寒缺氧环境下的适应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的、极为重要的材料。

此外,上述不同技术类型的发现,很可能指示了滇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群构成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区域内文化发展的相对连续性。


此外,考察队员还对迪庆州德钦县、维西县的洞穴遗址进行调查。

维西县各洛洞是此次调查的重要发现之一,通过对各洛洞遗址地层的初步勘探,表明在厚约2米的文化层中均有石制品的发现。

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有望揭示古人类在该洞穴的活动历史以及生存适应策略等重要信息。


另外,考察队员在若干洞穴的调查中,对诸如德钦县拖顶乡白升村岩画点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复查。

这些岩画的内容以野生动物形象为主,对于了解史前人类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看,通过2022年度的联合科学考察,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初步揭示了该地区在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良好潜力,并为今后开展持续性、深入性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签: 考古  一系列  发现  西北地区  古人  重要的  人员  2022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