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下落谜团: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另有归宿

cht 2022-02-26 10次阅读

目前流散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全都是副本已是共识。

换句话说,11095册《永乐大典》正本已经彻底消失了!那么,它是何时,又是因为何真相消失的?

《永乐大典》下落谜团: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另有归宿

明朝永乐年间,中国在几千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历时5年,编成《永乐大典》。

此书上至先秦,下达明初,经史子集,老庄释道,技农艺医,无所不包。

书中存录我国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堪称华夏文明史上的一大奇书,是中国历史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惜此书只是人工手抄,并未刊印,仅此一部,存于深宫供帝王一人阅读。

到明朝万历年间,因嘉靖帝王酷爱此书,命人抄录一部副本,正本此后杳如黄鹤,不知踪迹。

目前仅存的寥寥数册,皆为副本。

考古界通常认为,嘉靖年间及此后,正本《永乐大典》藏身地曾发生几次大火,该书已毁于一旦。

可是,在不久前的一次中国考古界会议上,有专家语出惊人,认为正本《永乐大典》没有消失,而是藏身永陵,再次掀起一场关于正本《永乐大典》下落谜团的辩论。

《永乐大典》下落谜团: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另有归宿

那么,这个考古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能够得到证明吗?

◎现存于世的《永乐大典》为什么无一正本

◎是哪位几乎偷光《永乐大典》的副本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谜团有了新的发现吗

《永乐大典》正本: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另有归宿

2009年5月22日,居庸关长城古客栈,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正在举行。

古代长河中,明朝的那些事儿在专家的唇舌之间,如莲花般绽放。

弹指的光阴间隙中,那些虚虚实实的古代悬疑让学者们牵肠挂肚。

在讨论到《永乐大典》下落问题时,百家讲坛“明史”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古代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毛佩奇,突然抛出一个观点,如同在研讨会上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

为了捍卫各自的观点,一场关于《永乐大典》下落谜团的辩论开始了。

《永乐大典》的下落因何成谜,竟然能够引得明史专家们为它展开措辞锋利的争论?

《永乐大典》下落谜团: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另有归宿

“金匮”中的谜团震惊了发现者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为了证明自己的文治武功,组织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但修成之后,此书就被束之高阁,消失在众人的耳目之外。

这部书,就是《永乐大典》。

明朝之后,当《永乐大典》“重出江湖”时,已是其成书250年后的康熙年间。

“《永乐大典》再现江湖,天下已不是原本的天下,明朝已成明日黄花上百年,努尔哈赤的子孙占据中原多年,康熙正将清王朝推向巅峰。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古代系教授姚群民告诉记者,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天,内阁学士徐乾学、翰林院侍讲高士奇等官员,推开了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的皇家档案馆,建成于明朝嘉靖15年。

这也是一座独特的建筑,整个建筑用大石头雕砌而成,防火防潮,能很好地保存各种皇家档案。

明清两朝历代帝王实录、帝王家谱等,就存放在这里特制的“金匮”中。

让人惊讶的是,明末以来近百年间一直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也在其中。

皇史?是摆放典籍的地方,不是什么军机重地,乱世之中被人遗忘,也在料想之中,因此,《永乐大典》是安全的。

但如白驹过隙的岁月里,它终究没有逃脱厄运。

存世的《永乐大典》无一正本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已被储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惨遭不测,大部分葬身火海,避免于难的则散落一地。

有些士兵觉得这些书籍体积大,比较结实,竟拿它们当了砖头,有的用作马槽,还有的用于修工事或铺路。

只有少部分,被这些强盗带回国,或收藏,或转卖,珍贵的《永乐大典》散落世界各地。

《永乐大典》下落谜团: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另有归宿

时至今日,全世界范围内,《永乐大典》只剩400册左右,分散在八个国家30多个收藏机构。

中国方面一直在全力收购这批流失国外的秘籍,现已有《永乐大典》226册。

共计11095册的《永乐大典》如今剩余不到百分之四,着实令人痛惜。

这就使其价值惊人,连民国时期的影印本都能在拍卖行拍出近万元一册。

可更大的震惊还在后面。

翻开《永乐大典》,专家们发现,现存所有《永乐大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纸张看,这些《永乐大典》用的是嘉靖时期的皮纸,也叫白棉纸,而且,书后都注明了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及圈点人姓名。

可以推断,这些《永乐大典》全部出自明朝嘉靖时期!不仅保留在中国的《永乐大典》如此,专家们还发现,目前全世界所能见到的都不是永乐年间编纂的。

难道,有人用其他版本取代了正本,那么,正本究竟去了哪里?


标签: 永乐大典  下落  之谜  竟是  葬身  火海  还是  另有  归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