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三居图?富春山居图介绍

cht 2022-12-18 16次阅读

富春三居图。

这幅画描绘的是杭州西湖风景,画中的山水景色优美,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湖面上烟波浩渺,一艘小船缓缓驶来,船上坐着一位少女,画中的人物神态自然,衣着华丽,看起来十分有气质。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天女散花”,是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作品。

“天女散花”是一幅很有有名的画作,画中的女子身着一袭白衣,头上戴着一朵花,手中拿着一把折扇,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唯美。

1、富春山居图王维?

《富春山居图是》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不是王维的。

这是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

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是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

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照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

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2、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

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黄公望(1269—1354年),元代画家。

自称浙东平阳人。

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居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

此图纸本,墨笔,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画富春江沿岸景色,平林浅滩,高岸峻壑,斜坡沙阜,此起彼伏;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怪石苍松,淋漓尽致。

笔墨苍简清润,变化极致,时而尖笔与秃笔并用,时而又参差浓淡迷濛飘渺的“米家墨点”。

有些山石的皴纹用笔秀润,吸收了赵孟肧的笔法,自创一格。

是的

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居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

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

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

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

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

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3、有哪些描述“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题富春山居图 迤递三千里,江山一卷横。

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

渚断离鸿缈,春残别梦惊。

推窗明月出,临岸听涛声。

题富春山居图迤递三千里,江山一卷横。

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

渚断离鸿缈,春残别梦惊。

推窗明月出,临岸听涛声。

4、富春山居图挂客厅利弊?

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很有名的画作,如挂客厅是很有文化品位的,如有客来访是会得到访者非常羡慕的,我认为利大于弊,是可以悬挂的,5、富春山居图这幅画的作者是?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元代画家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完成的纸本水墨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该作品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6、富春山居图的含义是什么?

《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1269~1354)晚年的巨作。

七旬时,他在富春江畔“小洞天”所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

构思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成,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超凡脱俗,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

7、富春山居图和清明上河图哪个珍贵?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山水画名作,描写的是浙江富春江沿岸的山水景致,非常高古、典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让人欣赏之余,心生宁静,想择一山居而处之。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描绘的宋朝都城开封之夏日情景,场面开阔,场景丰富,人物形象生动丰富,是我们了解宋朝人生活的最好窗口。

两幅名画都具有极高价值价值。

前者艺术价值更局,后者历史价值更高。

当然是清明上河图珍贵内容丰富。

而富春山居图内容太简单。

这两幅画都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是国宝,都是无价之宝。

但从年代、保存状况、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角度来讲,《清明上河图》更珍贵。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8、富春山居图的含义?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上游富阳、桐庐一带的景色。

这幅画也是黄公望的理想寄托。

笔墨舒缓平静

富春三居图(富春山居图介绍)

画面层峦起伏,井然有序;水平树静,风和日丽,村居疏落有致,坐落山涧间。

时有垂钓者放舟于江心,俨然世外桃源景象。

     巜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1269~1354)晚年的巨作。

       七旬时,他在富春江畔“小洞天”所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

         构思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成,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超凡脱俗,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

图中有古人的诗意与情感,有穿越那个时代的情境与氛围,或者是被古人内心的脉动所唤起,从图浓淡不一的墨色世界中,从变幻的皴法纹路中,从不同的点墨布置中,我们转换读出葱笼的山色,读出悠然南山的思绪,读出小国寡民的安逸与怡然


标签: 介绍  山居  三居  富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